• 标签: 古文观止200 个结果。
  • 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

    伍举为介。

    将入馆,郑人恶之。

    使行人子羽与之言,乃馆于外。

    既聘,将以众逆。

    子产患之,使子羽辞曰:“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从者,请墠听命!

    ”令尹使太宰伯州犁对曰:“君辱贶寡大夫围,谓围:‘将使丰氏抚有而室。

    ’围布几筵,告于庄、共之庙而来。

    若野赐之,是委君贶于草莽也!

    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诸卿也!

    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将不得为寡君老,其蔑以复矣。

    唯大夫图之!

    ”子羽曰:“小国无罪,恃实其罪。

    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小国失恃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

    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其敢爱丰氏之祧?

    ”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而入。

    许之。

  •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

    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

    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

    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

    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

    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

    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句践,而又宥赦之。

    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

    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

    勾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

    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

    勾践请盟。

    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

    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

    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

    天王岂辱裁之?

    亦征诸侯之礼也。

    ’”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

    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

    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 曾子寝疾,病。

    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

    ”子春曰:“止!

    ”曾子闻之,瞿然曰:“呼!

    ”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

    ”曾子曰:“然。

    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元,起易箦。

    ”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

    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吾何求哉?

    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举扶而易之。

    反席未安而没。

  • 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

    范宣子亲数诸朝。

    曰:“来,姜戎氏。

    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

    诘朝之事,尔无与焉!

    与,将执女。

    ”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

    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

    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

    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

    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

    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

    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岂敢离逷?

    令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

    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

    不与于会,亦无瞢焉。

    ”赋《青蝇》而退。

    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

    随人使少师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

    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

    汉东之国,随为大。

    随张,必弃小国。

    小国离,楚之利也。

    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

    ”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

    ”斗伯比曰:“以为后图。

    少师得其君。

    ”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

    随侯将许之。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

    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

    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

    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上思利民,忠也;

    祝史正辞,信也。

    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

    ”对曰:“夫民,神之主也。

    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

    ’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

    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

    ’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

    ’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

    所谓馨香,无谗慝也。

    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

    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

    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

    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

    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

    侯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艺,膳宰不置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旅舍。

    民将筑台于夏氏。

    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不见。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

    ”王曰:“何故?

    ”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

    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

    ’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待而畚梮,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

    ’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

    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

    不夺民时,不蔑民功。

    有优无匮,有逸无罢。

    国有班事,县有序民。

    ’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司空视途,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

    是故小大莫不怀爱。

    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

    至于王吏,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

    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

    ’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

    ’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嫔姓矣乎?

    陈,我大姬之后也。

    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

    是又犯先王之令也。

    “昔先王之教,懋帅其德也,犹恐殒越。

    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

    居大国之,而无此四者,其能久乎?

    ”六年,单子如楚。

    八年,陈侯杀于夏氏。

    九年,楚子入陈。

  •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

    若越既改,吾又何求?

    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

    ”申胥谏曰:“不可许也。

    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

    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

    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

    越曾足以为大虞乎?

    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

    ”乃许之成。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

    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

    以盟为无益乎?

    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

    ”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以告舅犯。

    舅犯曰:“孺子其辞焉。

    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

    父死之谓何?

    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

    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

    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

    父死之谓何?

    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

    ”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

    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

    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

    哭而起,则爱父也。

    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伤心哉!

    秦欤汉欤?

    将近代欤?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

    万里奔走,连年暴露。

    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地阔天长,不知归路。

    寄身锋刃,腷臆谁愬?

    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无世无之。

    古称戎夏,不抗王师。

    文教失宣,武臣用奇。

    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

    呜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

    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野竖旌旗,川回组练。

    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

    声析江河,势崩雷电。

    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

    鸷鸟休巢,征马踟蹰。

    缯纩无温,堕指裂肤。

    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

    径截辎重,横攻士卒。

    都尉新降,将军复没。

    尸踣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无贵无贱,同为枯骨。

    可胜言哉!

    鼓衰兮力竭,矢尽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

    降矣哉,终身夷狄;

    战矣哉,暴骨沙砾。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

    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

    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

    汉倾天下,财殚力痡。

    任人而已,岂在多乎!

    周逐猃狁,北至太原。

    既城朔方,全师而还。

    饮至策勋,和乐且闲。

    穆穆棣棣,君臣之间。

    秦起长城,竟海为关。

    荼毒生民,万里朱殷。

    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徧野,功不补患。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

    提携捧负,畏其不寿。

    谁无兄弟?

    如足如手。

    谁无夫妇?

    如宾如友。

    生也何恩,杀之何咎?

    其存其没,家莫闻知。

    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悁悁心目,寤寐见之。

    布奠倾觞,哭望天涯。

    天地为愁,草木凄悲。

    吊祭不至,精魂无依。

    必有凶年,人其流离。

    呜呼噫嘻!

    时耶命耶?

    从古如斯!

    为之奈何?

    守在四夷。

  •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

    ”对曰:“不和。

    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

    曰:‘必报仇,宁事戎狄。

    ’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

    曰:‘必报德,有死无二。

    ’以此不和。

    ”秦伯曰:“国谓君何?

    ”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

    君子恕,以为必归。

    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

    ’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

    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

    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

    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秦伯曰:“是吾心也。

    ” 改馆晋侯,馈七牢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