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刑赏忠厚之至论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

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

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

过乎仁,不失为君子;

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

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

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

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

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

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

《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译文

  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地深爱着百姓、深切地替百姓担忧,而且用君子长者的态度来对待天下人。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奖赏他之余,又用歌曲赞美他,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有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处罚他之余,又哀怜同情他,希望他抛弃错误而开始新生。欢喜和忧伤的感情,同意和不同意的声音,见于虞、夏、商、周的历史书籍里。成王、康王死后,穆王继承王位,周朝的王道便开始衰落。然而穆王还是吩咐大臣吕侯,告诫他使用“祥刑”。他说的话忧愁却不悲伤,威严却不愤怒,慈爱而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因此,孔子把这篇《吕刑》选进《尚书》里。

  古书上说,“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应该照样留在应赏之列,为的是推广恩泽;处罚时遇有可疑者则从应罚之列除去,”为的是谨慎地使用刑法。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坚决,而赞美帝尧用刑宽大。四岳建议:“鲧可以任用。”尧说“不可!鲧违抗命令,毁谤同族。”过后,他还是说“试用一下吧。”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

  《尚书》说:“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疑处,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失误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可以赏也可以不赏时,赏就过于仁慈了;可以罚也可以不罚时,罚就超出义法了。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流为残忍了。所以,仁慈可以超过,义法是不可超过的。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用爵位、俸禄行赏,只对能得到爵位、俸禄的人起作用,不能影响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用刀锯作刑具,只对受这种刑的人起作用,对不受这种刑的人不起作用。古代君主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不能都用爵位俸禄来奖赏;也知道天下的罪恶是罚不完的,不能都用刀锯来制裁。所以当赏罚有疑问时,就以仁爱之心对待。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啊!

  《诗经》说:“君子如果高兴纳谏,祸乱就会快速止息;君子如果怒斥谗言,祸乱也会快速止息。”君子止息祸乱,难道有异术吗?他不过是适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不偏离仁慈宽大的原则罢了。《春秋》的大义是,立法贵严,责人贵宽。根据它的褒贬原则来制定赏罚制度,这也是忠厚之至啊!

注释

⑴吁俞:吁,疑怪声;俞,应词也。

⑵欢休:和善也。

⑶惨戚:悲哀也。

⑷吕侯:人名,一作甫侯,周穆王之臣,为司寇。周穆王用其言论作刑法。

⑸祥刑:刑而谓之祥者,即刑期无刑之意,故其祥莫大焉。

⑹赏疑从与:言与赏而疑,则宁可与之。

⑺罚疑从去:言当罚而疑,则宁可去之。

⑻士:狱官也。

⑼四岳:唐尧之臣,羲和之四子也,分掌四方之诸侯。一说为一人名。

⑽鲧:传说大禹之父,四凶之一。

⑾方命:逆名也。

⑿圯族:犹言败类也。

⒀忍人:谓性情狠戾之人也。

⒁祉:犹喜也。
⒂遄:速也。
⒃沮:止也。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485篇诗文

诗文推荐

灵之至兮,逸驾胜骧。

嘘云吸气,承祀日光。

展诗鸣律,肃庄琳琅。

何以膺神,贶惠无疆。

勤恤忧劳,夙夜匪怠。

政教犹豫,从诫中外。

三皇致理,百姓为心。

不严而肃,自古从今。

刑赏不忒,后代为箴。

求已之短,利害知深。

就人所欲,良吏不酷。

绳直於木,政无反覆。

旰食宵衣,无是无非。

倬彼垂象,照临下土。

躔次运行,功德周普。

九宫既位,惟德是辅。

神之至上,皇皇斯覩。

神之至止,熙坛为春。

神之将归,放服振振。

歘兮回飚,窅兮旋云。

祐于东方,永施厥仁。

位历公卿贵,身兼将相荣;

珥貂仪一品,锡带价连城。

入告推忠厚,躬行本志诚。

斯民何以报,万里遍春耕。

小人斯须,君子长久。

斯须倾邪,长久忠厚。

群儿探雀雏,雀母悲且鸣。

万物虽异性,爱子均一情。

母心于子谁不怜,尔胡弃子当道边。

谅非人情不如鸟,使之至此必有原。

惟子挺生,道德之门。

佩服至论,鲤则弟昆。

三得三亡,所问殊温。

君子归宓,义不掩恩。

于昭上穹,临下有光。

羽翼五佐,周流八荒。

谁其飨之,时文对扬。

虞经夏典,兹礼未遑。

黑帝旋驭,青躔导日。

金箓上玄,玉堂初吉。

钩陈夕次,銮和先跸。

蔼蔼群灵,昭昭咸秩。

帝临中坛,受釐元神。

皇灵萃止,羽旄肃陈。

摄提运衡,招摇移轮。

光光宇宙,电耀雷震。

夜如何其,明星煌煌。

天清容卫,露结坛场。

树羽幢幢,佩玉锵锵。

凝精驻目,瞻望神光。

九位既肃,万灵毕会。

天门启扃,日驭飞盖。

焕兮棽离,傧兮暗霭。

如山之福,惟圣时对。

崇崇泰坛,灵具临兮。

铿锽大乐,振动心兮。

神之降矣,卿云郁兮。

神之至止,清风肃兮。

某恭审某官瑞纪门弧,辉增从从。

适逢八帙,共庆千秋。

挂神虎之冠,未酬雅志;

叶非熊之卜,会有好音。

某受知最深,赞喜尤剧。

康宁富寿,公其五福之具全;

倬耆期颐,我则一忱而有祷。

谩寄西江月调,以寿似山仙人。

偿蒙薰慈,特赐采瞩,某下情宠耀之至。

雅意浯亭宽碧,何心禁路宽华。

芝兰玉树侍臣家。

一段洛滨图画。

庆事两年亲见,今年福寿堪夸。

更从头上人添些。

却是八千岁也。

道同乎天,人伦之至。

有乡无穷,其兴万世。

既洁斯牲,粢明本旨。

不懈以忱,神之来暨。

甲戌九月秋,朔旦风灾眚。

孛彗犯太阳,凄凄如月冷。

方其如亏时,宛然虫食皿。

食之至於既,当空悬殊黑饼。

仿佛存圈子,中陷犹枯井。

云间星书见,草木森弄影。

天地寂无声,疑似非人境。

问之道旁翁,欲语喉先哽。

翁今九十余,眼未见此景。

爰有虮虱臣,拜跪泪沾领。

天高听则卑,宜鉴愚臣请。

日者阳之宗,千古光常炳。

此日何不臧,臣心忧耿耿。

或者得天君,先事示之警。

流金为汤戒,洚水为尧儆。

虽重一时忧,何伤天历永,吾君今尧汤,四海元元幸。

公道大开明,朝列肃而整。

祗恐万一间,左右容憸悻。

方秋阴用事,阳微阴渐逞。

不去谗慝根,惧作忠良罕。

天乃出怪异,意欲悟观省。

吾国必有人,伏蒲输骨鲠。

吾君必开纳,小心知畏谨。

阳政必日修,阴邪必痛屏。

天其终仁爱,悔过在俄顷。

大叫天上人,齐唤金乌醒。

虞舜则微,重华协帝。

父顽母嚚,烝烝以乂。

天理之极,人伦之至。

恭已当天,云行雨施。

.王凌谓贾充曰:“汝非贾梁道之子耶?

乃欲以国与人。

”由此观之,梁道之忠于魏也久矣。

司马景王既执凌而归,过梁道庙,凌大呼曰:“我亦大魏之忠臣也。

”及司马景王病,见凌与梁道守而杀之。

二人者,可谓忠义之至,精贯于幽明矣,然梁道之灵,独不能已其子充之奸,至使首发成济之事,此又理之不可晓者也。

故予戏作小诗云。

嵇绍似康为有子,郗超叛鉴是无孙。

如今更恨贾梁道,不杀公闾杀子元。

礼成于郊,迎日之至。

时乘六龙,天旋象魏。

端门九重,虎贲万骑。

四夷来王,群后辑瑞。

大哉孔圣之言,哀乐相生不可见,倾耳听之不可闻。

不见乃真见,不闻乃真闻。

子夏虽曰敢不承,实莫之承终于昏,误认有子为师道。

曾子觉虽小,而悟孔圣之皜皜。

濯之暴之觉之亏,即濯即暴无不妙。

子思孟子亦近之,惜乎小觉而大非,其言多害道。

二子名声满天下,指其非者何其少,滋惑后学何时了。

安得朝家专主孔圣言,尽削异说明大道。

比一二十年觉者寝寝多,几二百人其天乎。

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

君子不必相与言,虽在畎亩之中,默然即圣无他巧。

大哉孔圣之至言,罔极之德何以报。

五季乾坤混为一,艰难得之容易失。

一拳槌碎四百州,新法宰相王安石。

二苏中尤恶大苏,周二程张俱不识。

绍圣奸臣讲绍述,元佑诸贤纷窜斥。

东坡饱吃惠州饭,心知惇卞乃国贼。

恍惚他乡内陆似人,海棠不株困荆棘。

海内文章蜀党魁,蜀第一花世无匹。

邂逅相逢心相怜,瘴雨蛮烟污玉质。

忆昔蒟酱筇竹枝,适与张骞遇西域。

彼徒生事劳远人,此感与国同休戚。

屈原放废郢都丧,箕子囚奴殷录讫。

惠州未已更儋州,必欲杀之至此极。

立党籍碑封舍王,竟使大梁无社稷。

此诗此画系兴亡,可忍细看泪横臆。

风流三老今无有,明珠双璧公其后。

长安初见紫微人。

山阳途识生风手。

同时蜀艉共差迟,今日吴饿付忠厚。

吴饿欲饱谈笑了,要使嘉禾出稂莠。

紫微宾客多云霄,谁数诸侯牛马走。

黄金单尽会屠龙,白发鬅鬙成画狗。

绛衣玉具无处觅,将军纵在大夫取。

公归愿作水衡丞,敢厌督邮辞五斗。

吾观谈天客,工言丧其精。

万物资广庇,此中何有情。

若为昧颜跖,修短怨太清。

高论让邹子,放词征屈生。

请从象外推,至论尤明明。

短龄役长世,扰扰悟不早。

嫔女身后空,欢娱梦中好。

从教西陵树,千载伤怀抱。

鹤驾何冥冥,鳌洲去浩浩。

柔颜感三花,凋发悲蔓草。

月中伐桂人是谁,翻使年年不衰老。

谁高齐公子,泣听雍门琴。

死且何足伤,殊非达人心。

独高庭中鹤,意远贵氛埃。

有时青冥游,顾我还下来。

白云琅玕色,一片生虚无。

此物若无心,若何卷还舒。

疏散遂吾性,栖山更无机。

寥寥高松下,独有闲云归。

精意不可道,冥然还掩扉。

精诚之至。

崩城陨霜。

韩凡丹青。

化为鸳鸯。

止必交颈。

飞必双翔。

愿言与汝。

携手同行。

情若比目。

离如参商。

遗梦想象。

仿佛晖光。

中心郁滞。

伊怀永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