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刑赏忠厚之至论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

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

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

过乎仁,不失为君子;

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

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

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

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

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

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

《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译文

  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地深爱着百姓、深切地替百姓担忧,而且用君子长者的态度来对待天下人。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奖赏他之余,又用歌曲赞美他,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有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处罚他之余,又哀怜同情他,希望他抛弃错误而开始新生。欢喜和忧伤的感情,同意和不同意的声音,见于虞、夏、商、周的历史书籍里。成王、康王死后,穆王继承王位,周朝的王道便开始衰落。然而穆王还是吩咐大臣吕侯,告诫他使用“祥刑”。他说的话忧愁却不悲伤,威严却不愤怒,慈爱而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因此,孔子把这篇《吕刑》选进《尚书》里。

  古书上说,“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应该照样留在应赏之列,为的是推广恩泽;处罚时遇有可疑者则从应罚之列除去,”为的是谨慎地使用刑法。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坚决,而赞美帝尧用刑宽大。四岳建议:“鲧可以任用。”尧说“不可!鲧违抗命令,毁谤同族。”过后,他还是说“试用一下吧。”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

  《尚书》说:“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疑处,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失误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可以赏也可以不赏时,赏就过于仁慈了;可以罚也可以不罚时,罚就超出义法了。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流为残忍了。所以,仁慈可以超过,义法是不可超过的。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用爵位、俸禄行赏,只对能得到爵位、俸禄的人起作用,不能影响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用刀锯作刑具,只对受这种刑的人起作用,对不受这种刑的人不起作用。古代君主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不能都用爵位俸禄来奖赏;也知道天下的罪恶是罚不完的,不能都用刀锯来制裁。所以当赏罚有疑问时,就以仁爱之心对待。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啊!

  《诗经》说:“君子如果高兴纳谏,祸乱就会快速止息;君子如果怒斥谗言,祸乱也会快速止息。”君子止息祸乱,难道有异术吗?他不过是适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不偏离仁慈宽大的原则罢了。《春秋》的大义是,立法贵严,责人贵宽。根据它的褒贬原则来制定赏罚制度,这也是忠厚之至啊!

注释

⑴吁俞:吁,疑怪声;俞,应词也。

⑵欢休:和善也。

⑶惨戚:悲哀也。

⑷吕侯:人名,一作甫侯,周穆王之臣,为司寇。周穆王用其言论作刑法。

⑸祥刑:刑而谓之祥者,即刑期无刑之意,故其祥莫大焉。

⑹赏疑从与:言与赏而疑,则宁可与之。

⑺罚疑从去:言当罚而疑,则宁可去之。

⑻士:狱官也。

⑼四岳:唐尧之臣,羲和之四子也,分掌四方之诸侯。一说为一人名。

⑽鲧:传说大禹之父,四凶之一。

⑾方命:逆名也。

⑿圯族:犹言败类也。

⒀忍人:谓性情狠戾之人也。

⒁祉:犹喜也。
⒂遄:速也。
⒃沮:止也。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485篇诗文

诗文推荐

倬彼垂象,照临下土。

躔次运行,功德周普。

九宫既位,惟德是辅。

神之至上,皇皇斯覩。

小人斯须,君子长久。

斯须倾邪,长久忠厚。

群儿探雀雏,雀母悲且鸣。

万物虽异性,爱子均一情。

母心于子谁不怜,尔胡弃子当道边。

谅非人情不如鸟,使之至此必有原。

灵之至兮,逸驾胜骧。

嘘云吸气,承祀日光。

展诗鸣律,肃庄琳琅。

何以膺神,贶惠无疆。

于昭上穹,临下有光。

羽翼五佐,周流八荒。

谁其飨之,时文对扬。

虞经夏典,兹礼未遑。

黑帝旋驭,青躔导日。

金箓上玄,玉堂初吉。

钩陈夕次,銮和先跸。

蔼蔼群灵,昭昭咸秩。

帝临中坛,受釐元神。

皇灵萃止,羽旄肃陈。

摄提运衡,招摇移轮。

光光宇宙,电耀雷震。

夜如何其,明星煌煌。

天清容卫,露结坛场。

树羽幢幢,佩玉锵锵。

凝精驻目,瞻望神光。

九位既肃,万灵毕会。

天门启扃,日驭飞盖。

焕兮棽离,傧兮暗霭。

如山之福,惟圣时对。

崇崇泰坛,灵具临兮。

铿锽大乐,振动心兮。

神之降矣,卿云郁兮。

神之至止,清风肃兮。

神之至止,熙坛为春。

神之将归,放服振振。

歘兮回飚,窅兮旋云。

祐于东方,永施厥仁。

惟子挺生,道德之门。

佩服至论,鲤则弟昆。

三得三亡,所问殊温。

君子归宓,义不掩恩。

勤恤忧劳,夙夜匪怠。

政教犹豫,从诫中外。

三皇致理,百姓为心。

不严而肃,自古从今。

刑赏不忒,后代为箴。

求已之短,利害知深。

就人所欲,良吏不酷。

绳直於木,政无反覆。

旰食宵衣,无是无非。

位历公卿贵,身兼将相荣;

珥貂仪一品,锡带价连城。

入告推忠厚,躬行本志诚。

斯民何以报,万里遍春耕。

甲戌九月秋,朔旦风灾眚。

孛彗犯太阳,凄凄如月冷。

方其如亏时,宛然虫食皿。

食之至於既,当空悬殊黑饼。

仿佛存圈子,中陷犹枯井。

云间星书见,草木森弄影。

天地寂无声,疑似非人境。

问之道旁翁,欲语喉先哽。

翁今九十余,眼未见此景。

爰有虮虱臣,拜跪泪沾领。

天高听则卑,宜鉴愚臣请。

日者阳之宗,千古光常炳。

此日何不臧,臣心忧耿耿。

或者得天君,先事示之警。

流金为汤戒,洚水为尧儆。

虽重一时忧,何伤天历永,吾君今尧汤,四海元元幸。

公道大开明,朝列肃而整。

祗恐万一间,左右容憸悻。

方秋阴用事,阳微阴渐逞。

不去谗慝根,惧作忠良罕。

天乃出怪异,意欲悟观省。

吾国必有人,伏蒲输骨鲠。

吾君必开纳,小心知畏谨。

阳政必日修,阴邪必痛屏。

天其终仁爱,悔过在俄顷。

大叫天上人,齐唤金乌醒。

某恭审某官瑞纪门弧,辉增从从。

适逢八帙,共庆千秋。

挂神虎之冠,未酬雅志;

叶非熊之卜,会有好音。

某受知最深,赞喜尤剧。

康宁富寿,公其五福之具全;

倬耆期颐,我则一忱而有祷。

谩寄西江月调,以寿似山仙人。

偿蒙薰慈,特赐采瞩,某下情宠耀之至。

雅意浯亭宽碧,何心禁路宽华。

芝兰玉树侍臣家。

一段洛滨图画。

庆事两年亲见,今年福寿堪夸。

更从头上人添些。

却是八千岁也。

道同乎天,人伦之至。

有乡无穷,其兴万世。

既洁斯牲,粢明本旨。

不懈以忱,神之来暨。

吾观谈天客,工言丧其精。

万物资广庇,此中何有情。

若为昧颜跖,修短怨太清。

高论让邹子,放词征屈生。

请从象外推,至论尤明明。

短龄役长世,扰扰悟不早。

嫔女身后空,欢娱梦中好。

从教西陵树,千载伤怀抱。

鹤驾何冥冥,鳌洲去浩浩。

柔颜感三花,凋发悲蔓草。

月中伐桂人是谁,翻使年年不衰老。

谁高齐公子,泣听雍门琴。

死且何足伤,殊非达人心。

独高庭中鹤,意远贵氛埃。

有时青冥游,顾我还下来。

白云琅玕色,一片生虚无。

此物若无心,若何卷还舒。

疏散遂吾性,栖山更无机。

寥寥高松下,独有闲云归。

精意不可道,冥然还掩扉。

.王凌谓贾充曰:“汝非贾梁道之子耶?

乃欲以国与人。

”由此观之,梁道之忠于魏也久矣。

司马景王既执凌而归,过梁道庙,凌大呼曰:“我亦大魏之忠臣也。

”及司马景王病,见凌与梁道守而杀之。

二人者,可谓忠义之至,精贯于幽明矣,然梁道之灵,独不能已其子充之奸,至使首发成济之事,此又理之不可晓者也。

故予戏作小诗云。

嵇绍似康为有子,郗超叛鉴是无孙。

如今更恨贾梁道,不杀公闾杀子元。

吾观谈天客,工言丧其精。

万物资广庇,此中何有情。

若为昧颜跖,修短怨太清。

高论让邹子,放词征屈生。

请从象外推,至论尤明明。

短龄役长世,扰扰悟不早。

嫔女身后空,欢娱梦中好。

从教西陵树,千载伤怀抱。

鹤驾何冥冥,鳌洲去浩浩。

柔颜感三花,凋发悲蔓草。

月中伐桂人是谁,翻使年年不衰老。

谁高齐公子,泣听雍门琴。

死且何足伤,殊非达人心。

独高庭中鹤,意远贵氛埃。

有时青冥游,顾我还下来。

白云琅玕色,一片生虚无。

此物若无心,若何卷还舒。

疏散遂吾性,栖山更无机。

寥寥高松下,独有闲云归。

精意不可道,冥然还掩扉。

风流三老今无有,明珠双璧公其后。

长安初见紫微人。

山阳途识生风手。

同时蜀艉共差迟,今日吴饿付忠厚。

吴饿欲饱谈笑了,要使嘉禾出稂莠。

紫微宾客多云霄,谁数诸侯牛马走。

黄金单尽会屠龙,白发鬅鬙成画狗。

绛衣玉具无处觅,将军纵在大夫取。

公归愿作水衡丞,敢厌督邮辞五斗。

大哉孔圣之言,哀乐相生不可见,倾耳听之不可闻。

不见乃真见,不闻乃真闻。

子夏虽曰敢不承,实莫之承终于昏,误认有子为师道。

曾子觉虽小,而悟孔圣之皜皜。

濯之暴之觉之亏,即濯即暴无不妙。

子思孟子亦近之,惜乎小觉而大非,其言多害道。

二子名声满天下,指其非者何其少,滋惑后学何时了。

安得朝家专主孔圣言,尽削异说明大道。

比一二十年觉者寝寝多,几二百人其天乎。

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

君子不必相与言,虽在畎亩之中,默然即圣无他巧。

大哉孔圣之至言,罔极之德何以报。

礼成于郊,迎日之至。

时乘六龙,天旋象魏。

端门九重,虎贲万骑。

四夷来王,群后辑瑞。

某伏以天佑皇朝,龙虎叶千龄之运;

时生人杰,麒麟开六月之祥。

垂弧在辰,属部胥庆。

共惟某官德钟清粹,气备中和。

暂借鸿名,特欲重无戎之寄;

伫来凤诏,促归充左辖之虚。

属初度之载临,开华年而有永。

某误蒙眷予,倍切欢愉。

持南丰一瓣之香,归依已切;

效东鲁三寿之祝,祈颂难穷。

仰冀台慈,俯赐电览。

某下情无任善颂之至。

皓皓一何洁,更暴以秋阳。

秋毫尘滓、如何涴得这肝肠。

况对金风初度,酌彼银河净浴,六月凛冰霜。

精白生来别,日月许争光。

清明朝,清要路,偏流芳。

澄清闽峤,姑命申伯式南邦。

洗得甲兵静了,去作诗书元帅,却人相吾皇。

清问同天老,俾尔寿而昌。

五季乾坤混为一,艰难得之容易失。

一拳槌碎四百州,新法宰相王安石。

二苏中尤恶大苏,周二程张俱不识。

绍圣奸臣讲绍述,元佑诸贤纷窜斥。

东坡饱吃惠州饭,心知惇卞乃国贼。

恍惚他乡内陆似人,海棠不株困荆棘。

海内文章蜀党魁,蜀第一花世无匹。

邂逅相逢心相怜,瘴雨蛮烟污玉质。

忆昔蒟酱筇竹枝,适与张骞遇西域。

彼徒生事劳远人,此感与国同休戚。

屈原放废郢都丧,箕子囚奴殷录讫。

惠州未已更儋州,必欲杀之至此极。

立党籍碑封舍王,竟使大梁无社稷。

此诗此画系兴亡,可忍细看泪横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