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古文观止200 个结果。
  •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

    尚飨!

  •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

    大其平乎己也。

    何大其平乎己?

    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

    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

    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

    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

    ”华元曰:“惫矣!

    ”曰:“何如?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司马子反曰:“嘻!

    甚矣,惫!

    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

    是何子之情也?

    ”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

    ”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

    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

    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

    庄王曰:“何如?

    ”司马子反曰:“惫矣!

    ”曰:“何如?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庄王曰:“嘻!

    甚矣,惫!

    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司马子反曰:“不可。

    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

    ”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

    ”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

    是以告之也。

    ”庄王曰:“诺,舍而止。

    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

    ”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

    吾亦从子而归尔。

    ”引师而去之。

    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

    此皆大 夫也。

    其称“人”何?

    贬。

    曷为贬?

    平者在下也。

  •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

    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

    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

    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

    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璧乎?

    而十五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

    其师若友,岂尽同哉?

    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

    曰,学圣人而已矣。

    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

    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

    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

    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

    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

    正之盖亦常云尔。

    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

    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

    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

    官有守,私系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

    而以为戮,不唯逼乎?

    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

    ”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

    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

    ’其九月、十月之交乎!

    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

    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

    ”罪虞公,言易也。

  •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

    圣明天纵,学问日新。

    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

    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

    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

    但其不幸,仕不遇时。

    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

    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

    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

    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

    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

    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

    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

    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

    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

    魏相条、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

    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

    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

    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

    如贽之论,开卷了然。

    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

    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

    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

    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

    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 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

  •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

    ”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倘见之欤?

  • 吴公子札来聘。

    ……请观于周乐。

    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

    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

    忧而不困者也。

    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

    ”为之歌《王》曰:“美哉!

    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

    ”为之歌《郑》,曰:“美哉!

    其细已甚,民弗堪也。

    是其先亡乎!

    ”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

    大风也哉!

    表东海者,其大公乎?

    国未可量也。

    ”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

    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

    ”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

    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

    ”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

    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

    ”为之歌《唐》,曰:“思深哉!

    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

    不然,何忧之远也?

    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

    ”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

    ”自《郐》以下无讥焉!

    为之歌《小雅》,曰。

    “美哉!

    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

    犹有先王之遗民焉!

    ”为之歌《大雅》,曰:“广哉!

    熙熙乎!

    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为之歌《颂》,曰:“至矣哉!

    直而不倨,曲而不屈;

    迩而不逼,远而不携;

    迁而不淫,复而不厌;

    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用而不匮,广而不宣;

    施而不费,取而不贪;

    处而不底,行而不流。

    五声和,八风平;

    节有度,守有序。

    盛德之所同也!

    ”见舞《象箾》、《南龠》者,曰:“美哉,犹有憾!

    ”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

    ”见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

    ”见舞《大夏》者,曰:“美哉!

    勤而不德。

    非禹,其谁能修之!

    ”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

    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

    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

    观止矣!

    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