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古文观止200 个结果。
  •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

    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

    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

    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

    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

    ”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

    而吾何为不豫?

    ”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

    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

    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故救赵者,亦以救魏;

    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

    曰:又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

    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

    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

    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

    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

    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

    何为计不出此?

    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

    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

    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

    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

    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

    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

    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

    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

    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

    木朽而蛀生之矣。

    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

    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

    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

    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

    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

    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

    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

    《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

    嗟夫!

    圣人之为虑深矣!

  •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

    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

    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

    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

    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

    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

    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

    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

    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

    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

    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

    圣明天纵,学问日新。

    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

    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

    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

    但其不幸,仕不遇时。

    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

    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

    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

    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

    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

    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

    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

    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

    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

    魏相条、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

    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

    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

    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

    如贽之论,开卷了然。

    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

    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

    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

    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

    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

    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

    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

    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

    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

    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

    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

    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

    相君至止,哕哕銮声。

    金门未辟,玉漏犹滴,彻盖下车,于焉以息。

    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

    四夷未附,思所来之。

    兵革未息,何以弭之;

    田畴多芜,何以辟之。

    贤人在野,我将进之;

    佞臣立朝,我将斥之。

    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

    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

    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

    相君言焉,时君纳焉。

    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

    若然,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

    旧恩未报,思所荣之。

    子女玉帛,何以致之;

    车马器玩,何以取之。

    奸人附势,我将陟之;

    直士抗言,我将黜之。

    三时告灾,上有忧也,构巧词以悦之;

    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

    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

    相君言焉,时君惑焉。

    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

    若然,则下死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

    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某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

    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

    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

    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

    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

    诱我松桂,欺我云壑。

    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

    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

    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

    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

    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钮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

    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

    道帙长摈,法筵久埋。

    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

    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

    磵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

    至于还飙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猨惊。

    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于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

    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

    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

    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

    今又促装下邑,浪栧上京,虽情殷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

    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

    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

    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

    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

    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

    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

  •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

    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

    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

    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

    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

    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庭学其试归而求焉?

    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 栾盈出奔楚。

    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

    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

    ”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

    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知也。

    ”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

    ”叔向弗应,出不拜。

    其人皆咎叔向。

    叔向曰:“必祁大夫。

    ”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

    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

    何也?

    ”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

    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

    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夫子,觉者也。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

    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

    ”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

    ’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

    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

    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

    鲧殛而禹兴;

    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

    管蔡为戮,周公右王。

    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

    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

    ”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

    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

    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

    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

    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犹有惧焉!

    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

    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

    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

    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

    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

    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

    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

    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

    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

    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

    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城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

    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

    不悉。

    宗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