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

    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

    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

    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

    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

    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

  •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也学 一作:亦)

  •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

    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

    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

    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

    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

    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

    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

    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

    ”余笑曰:“寺何能飞?

    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僧曰:“无征不信。

    公爱之,何不记之!

    ”余曰:“诺。

    ”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