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

    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

    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

    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

    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诛其可旌,兹谓滥;

    黩刑甚矣。

    旌其可诛,兹谓僭;

    坏礼甚矣。

    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

    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

    何者?

    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

    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

    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

    法其可仇乎?

    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

    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

    ”是惑于礼也甚矣。

    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

    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

    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

    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

    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

    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

    仇之则死。

    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

    ”又安得亲亲相仇也?

    《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

    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

    ”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

    且夫不忘仇,孝也;

    不爱死,义也。

    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

    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

    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

    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

    谨议。

  • 理世固轻士,弃捐湘之湄。

    阳光竟四溟,敲石安所施。

    铩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

    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

    君子尚容与,小人守兢危。

    惨凄日相视,离忧坐自滋。

    樽酒聊可酌,放歌谅徒为。

    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

  •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

    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

    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

    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

    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

    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

    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

    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

    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

    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

    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城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

    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

    不悉。

    宗元白。

  •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