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暄风迟日春光闹。

    蒲萄水绿摇轻棹。

    两岸草烟低。

    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

    黛浅眉痕沁。

    花影转廊腰。

    红添酒面潮。

  • 金华郡守张佐治至一处,见蛙无数,夹道鸣噪,皆昂首若有诉。佐治异之,下车步视,而蛙皆蹦跳为前导。至田间,三尸叠焉。公有力,手挈二尸起,其下一尸微动,以汤灌之,未几复苏。曰:“我商也,道见二人肩两筐适市,皆蛙也。哀之,购以放生。二人复曰:‘此皆浅水,虽放,后必为人所获;前有清渊,乃放生池也。’吾从之至此,不意挥斧,遂被害。二仆随后不远,腰缠百金,必为二人诱至此,并杀而夺金也。”张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获。一迅即吐实,罪死。所夺之金归商。

  •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

    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

    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

    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

    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

    况巩也哉?

    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

    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

    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

    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

    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

    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愧甚,不宣。

    巩再拜。

  •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 万顷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尊前呵手镊霜须。

  •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 静景凭高望,光分翠嶂开。

    嶮飞千尺雪,寒扑一声雷。

    过去云冲断,旁来烧隔回。

    何当住峰下,终岁绝尘埃。

  • 闷无消遣只看诗,不见诗中话别离。

    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

  •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