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陵江色何所似?

    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

    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

    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

    相思意,何时足?

    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春江 一作:江春)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 清溪咽。

    霜风洗出山头月。

    山头月。

    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

    凌歊望断音尘绝。

    音尘绝。

    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

    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

    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

    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

    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

    小窗愁黛淡秋山。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