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忆秦娥·用太白韵

清溪咽。

霜风洗出山头月。

山头月。

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

凌歊望断音尘绝。

音尘绝。

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译文

清澈的溪水呜咽着,霜风吹散了云洗出山头的月亮。山头的月亮,将云迎接回来,又将云送走。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时节。在凌霄台上眺望,没有音信。帆船来来往往,天边是帝王的住所。

注释

⑴凌歊(xiāo):即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台,并筑离宫于此,遗址在今当涂县西。

⑵双阙(jue):古代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代指帝王的住所。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词。上片写景:有清溪,霜风,山月,还有山月下随风飘动的流云。一个“咽”字,传出了“清溪”哽哽咽咽的声音;用个“洗”字,好像山头月是被“霜风”有意识地“洗”出来的,这个“洗”字,也使山月更加皎洁。山高月小,霜风斜峭,再配上哽咽的流水,给人以如置空谷,如饮冰泉之感。“霜风”句中,暗藏一个“云”字:无云则山月自明,无须霜风之“洗”。换句话说,山月既须霜风“洗”而后出,则月下必有云遮。这样上片结句中“云归”、“云别”出现就不显突兀。迎、送的主语是“山月”,一迎一送,写出了月下白云舒卷飘动的生动形象。“云归”、“云别”两句,又将“霜风”的“风”字暗暗包容句中。云归云别,烘云托月,使皎洁的山月,更见皎洁。上片写景如画,幽静深美。着一“咽”字,以动衬静,更觉其静。

  下片,词人触景生情,怀念帝乡之感油然而生。从“凌歊”一词看,李之仪写这首词的时候,盖太平州编管之中。“凌歊”,即凌歊台,因山而筑,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台,并筑离宫于此,遗址位于今当涂县西,为当地名胜。李之仪在姑溪时,思想上是苦闷而消极的,且僻居荒隅,远离朝廷,更见悲苦。但从结句的“双阙”看,词人仍未忘朝廷。“双阙”,古代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代指帝王的住所。作者把国事系于心头,盼望朝廷下诏起用,故“望断”云云,即是这种心情的形象反映。“天际”一词,暗示了词人盼望帝京之切;而“音尘绝”则可见词人的失望与怅惘。

  这首词词史上有其特定意义。词题明确揭出“用太白韵”,是为和宋初《忆秦娥》而作。李之仪是北宋人,与苏轼同时代,写这首词的时候,是崇宁三年(1104)前后,距离李白卒年(762)已经过去340年之久,这首和词,全依佚名作者《忆秦娥》韵,可见当时这首词已流传比较普遍,但说其为李太白所作,则甚为不妥。李白的诗歌名篇在整个唐朝流传极为广泛,即使是一首很普通的七绝,都有大量记载,而忆秦娥,在整个唐人的典籍中,没有一处记载。有专家认为,李白的诗歌由于散佚的缘故,十去七八,未收入忆秦娥情有可原。但这点早已被胡适先生彻底否决了。事实上,整个盛唐,根本没有一首词流传下来!像菩萨蛮这样的词牌是在中唐(李白死后)才产生的,忆秦娥则连中唐都没有记载!现代某些不负责任的专家总爱说一些“《菩萨蛮》《教坊记·曲名表》及敦煌曲均有此调名,李白在开元、天宝时依调作词完全有可能。”之类的话,而且还借此希冀证明《忆秦娥》也为李白所创。似乎忘却了胡适在《词的起源》一文中对《教坊记》做的具体考察:《教坊记》中曲调多为“后人随时添加”,因此“不可用来考证盛唐教坊有无某种曲调”,《辞源》(合订本)释“教坊记”条“唐崔令钦撰。一卷。记述唐代教坊制度、轶闻及曲调来源等,以开元时事为多,并录教坊大曲杂曲名三百二十四本。今通行本皆据《说郛》,有所删削,已非全书。”《辞海》(缩印本)说《教坊记》“书约成于宝应元年(762)后。”阴法鲁即认为此书“可能经过后人订补”。因此《教坊记》有曲名,并不能说明开元时已有此调名。

背景

崇宁二年(1103年)夏,李之仪因替范纯仁作遗表和行状,下御史狱。出狱后,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词中“凌歊”一词指“凌歊台”,其遗址在今当涂县西,因此该词应写于此时。

诗人简介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107篇诗文

诗文推荐

盥至于再,洁诚愈孚。

帝用祗处,发咸嘉虞。

胜歌臚叹,会于轩朱。

观厥颙若,受福之符。

成性存存,用志不分。

又何患乎,不到古人。

至圣立教,子祺安雅。

擅誉鲁邦,启祚钜野。

炜矣风猷,时哉用舍。

出伦离类,后学是假。

赫赫神游,周流八极。

德声上闻,于焉来格。

不腆酒朵,用伸悃愊。

神其歆之,民用乡德。

紫帽山颠秋色高,刺桐城头风怒号。

乾坤冲融忽异态,千里和气生旌旄。

昂星之精来瑞世,要令致主唐虞际。

骨相诞锺嵩岳灵,风流不泯磻溪裔。

怀香握兰今几春,琐闼画省曾弥纶。

他年揽辔探禹穴,平反所活凡千人。

南土分忧宽主顾,棠阴好在来何暮。

儒风郁郁蜀文翁,德量汪汪黄叔度。

相种由来多山车,蝉联八叶属我公。

百年耆旧歌里,万里可指顾中。

声名合沓盖九州,人物中兴第一流。

风云变化固有待,苍虬宁许池中留。

青衫腐儒趋幕府,香火祝公如卫武。

夹辅皇家不计年,长将朽质入陶甄。

扶桑朝暾,和气肸饬。

奉此牲牢,为俎孔硕。

芬声进闻,介我黍稷。

所将以诚,兹用享德。

动若出山云,止如居谷神。

无心千种用,有应十方真。

通气相烦鼻孔,说禅不挂口唇。

谁知默默坐中意,长养昙华劫外春。

默成用密,智空理得。

历代祖心选同科,三世佛口闲挂壁。

玉往来神气住,翁稳跨青骝。

风谭氏与刘丘。

心归正觉,个本环洲。

火相生铅汞结,人已达清幽。

侗不日上云头。

风牢把捉,下好吞钩。

作健居然谢卧痾,万金良药饮亡何。

醉魂并入凌云气,世患收为变征歌。

湿沫呴濡非不幸,素心赏析已无多。

(向同邻巷游旧凡五人今吷庵去南孙死犹有翁与杜园及余三人耳)月宵霜径呼乘兴,山鬼从之薜荔阿。

人生百岁诚稀少。

此事任谁明晓。

相见但开口笑。

管甚闲悲恼。

四时风月寻常好。

放下心肠便了。

虽是身难恒少。

到底须迟老。

维有熊氏,以土胜王。

其后皆沿,兹德用庄。

黼黻幅与,裳衣是创。

币之玄纁,对此昭亮。

雪洗寒岩兮山林气清,秋生烟水兮江湖色明。

犹净镜兮对诸像,似空谷兮随诸声。

游戏因缘三昧用,自然转处不留情。

清冷泉飞,萧然瑟松风到。

虽未计宫商,总是冲陶操。

有帨其新,有匜其洁。

言念清祀,弗简弗亵。

诚意既交,品物斯列。

是用告虔,靡神不说。

献奠云毕,纯嘏祁祁。

威灵藏用,邈矣何之。

病鹤衰翎叹折伤,惟余芝草疗肠。

阵图死不忘鱼复,江舰生难候马当。

自分无帷埋畜狗,尚怜有肆返屠羊。

头颅老尽心犹在,夜半钧天梦太常。

破晓庭皋一叶风,年华苒苒覉穷。

独携拄杖行溪曲,恐有挐音出苇丛。

世界大千尘偶集,人生三十日方中。

只须饱饭随比过,矰缴何曾到塞鸿。

绿暗柳藏烟,红淡花经雨。

更著如花似玉人,艳态娇波注。

纤手捧瑶卮,缓遏歌云缕。

只恐莺花不解留,还逐东风去。

细观吟卷压阳春,字字新奇绝点尘。

既已学诗兼学礼,底须忧道更贫。

鸟啼花落萧閒日,月白风清自在身。

内景通明谁会得,公安处寒曙色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