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色何所似?
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嘉陵江水色像什么?仿佛就是石黛碧玉相接交错的感觉。
可爱的红日正冲破浪花出来,更有春色从沙海那边归来。
巴地的孩童荡着桨从旁边经过,水鸡衔着小鱼来去飞翔。
阆中胜事美景令人爱杀,阆州城南的胜景真是天下稀有!
⑴阆水:又名“阆中水”。即嘉陵江。
⑵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在中国四川省东部,发源于秦岭,重庆市注入长江。
⑶“石黛”句:形容江色之清绿。石黛,即石墨。青黑色,诗词中因多称“青黛”。古时妇女用为画眉墨,相因依,犹相融和。因兼有黛碧二色。
⑷“正怜”两句:仇兆鳌注:“日出浪中,照水加丽;春回沙际,映水倍妍。”沙际,犹言水边岸边。岸草先绿,故春似从沙际而归。
⑸巴童:巴地儿童。攲(qī):倾斜。
⑹水鸡:水鸟名。
⑺阆中:是举全部而言。《旧唐书·地理志》:“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胜事:美景。这里指山水之美。可肠断:极言其美之可爱。《杜臆》:“阆中胜事,总结上文,而赞云‘可肠断’,犹赞韦曲之花,而曰‘恼杀人’也。”(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诗:“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⑻“阆州”句:阆州城南三里有锦屏山。错绣如锦屏,号为天下第一。
首句“嘉陵江色何所似”问春天的嘉陵江水的颜色,次句“石黛碧玉相因依”是对上一句的回答。这两句是在描述嘉陵江水的自然景色,属于寄情于景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正怜日破浪花出”说乘船于嘉陵江上,正在对倒映在江面上的太阳进行欣赏之际,一阵阵浪花涌来而将水面上的日影搅乱,杜甫对此美景受破坏感到怜惜。杜甫在刚表达了对嘉陵江江面倒映着红日的美景被破坏之惋惜心绪后,紧接着又将岸边河滩上的绿草看在眼里而使用转折的语句“更复春从沙际归”说来赞美嘉陵江(西汉水)。前句中“日破浪花出”是在写景,而前面的“正怜”就是在写情;后句中“春从沙际归”,既与“日破浪花出”相对仗,又与“更复”即“更看到希望”所表达的情感相交融。这两句属于融景于情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巴童荡浆欹侧过”在《杜诗镜铨》中被刘须溪评价为“景少”;“水鸡衔鱼来去飞”又被刘须溪评价为“语长”。这里的前句,虽然只描写了有巴人小儿划着小船从杜甫的身边穿过去这一较为单调的景色,但是在此却体现了杜诗之中的人民性——“巴童”,这是在《阆山歌》与《阆水歌》里面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接出现在诗中的人物代表;这里的后句隐约寓指杜甫在写此首诗时他所处的位置——大约就是在阆中的南津渡或正处在南楼(华光楼)一带。这后句看似写景的诗,却被刘须溪评价为“语长”而之所长的地方,既是在为后人辨别杜甫写此诗的环境而告诉人们有关诗圣当时的位置,又能为此诗重点内容即最后一句的现出,铺展其必要的文化意境;所以,“语长”。这两句用了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阆中胜事可肠断”,杜甫用“可肠断”的悲情,来叙说他在了解阆中古老“胜事”之后的感受;说明杜甫所得知阆中胜事的心绪、与回忆遭遇“安史之乱”的状况相似。《杜诗镜铨》所引《杜臆》犹云“恼杀人意”来解释杜甫此时此刻的心情,说明了杜甫此时很可能心绪悲怆。结句“阆州城南天下稀”:《杜诗镜铨》结合“阆州城南天下稀”所作的解释,举出了“阆之为郡,有五城十二楼之胜概”的例子。这说明在清代,已有文人(包括在此之前而可能前延于唐代或更早的文化背景)识阆中古地,就是昆仑阆苑、就是阆苑仙境——阆州城南的锦屏山以山载人、人高如山自成仙,其山势、其风水、其神话“三位一体”,成为了杜甫所赞的“天下稀”。最后两句诗,是抒情兼叙事的诗句——这样的表现手法,就更能够易于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在诗句之中。
杜甫在阆中的时间虽然不长,创作的诗篇却不少。这首《阆水歌》专咏阆水之胜,它与《阆山歌》一起成为杜甫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杜甫在广德元载(763年)秋第一次到阆州(古多次为四川临时省会,今阆中(阆中古城)),是为好友房琯奔丧;当年冬末,返梓州。 广德二载(764年)春初至春晚(即农历的正月至三月),杜甫第二次到阆中,是应王刺史之邀,一住近三月。其间,他参与了唐代阆中在清明节前后十日祭祖祭亡友的扫墓活动。 因感慨万端,写下了著名的《阆水歌》。
泽师种竹三十年,竹成满院生绿烟。
苍龙子孙太繁盛,分领眷属来渭川。
藏风蓄雨荫殿壁,不敢辄近寒森然。
香飞常入佛座上,叶落不到经窗前。
芟除扫掠净如洗,栏外不许行狂鞭。
泽师瘦健如老鹤,坏衲几尺披左肩。
手持数珠读梵筴,状貌兀若与镌。
朝旋暮绕在其下,不肯出院求斋钱。
古人亦有爱竹者,岂得以师心意专。
我亦平生若如此,兼解略把笔墨传。
逢师正谓同所好,但恨尚有区中缘。
何时相对月明下,坐彻清影谈幽禅。
天吴驾云阆海,凝春空灿绮。
倒银海、蘸影西城,西碧天镜无际。
彩翼曳、扶摇宛转,雩龙降尾交新霁。
近玉虚高处,天风笑语吹坠。
清濯缁尘,快展旷眼,傍危阑醉倚。
面屏障、一一莺花。
薜萝浮动金翠。
惯朝昏、晴光雨色,燕泥动、红香流水。
步新梯,藐视年华,顿非尘世。
麟翁衮舄,领客登临,座有诵鱼美。
翁笑起、离席而语,敢诧京兆,以役为功,落成奇事。
明良庆会,赓歌熙载,隆都观国多闲暇,遣丹青、雅饰繁华地。
平瞻太极,天街润纳璇题,露床夜沈秋纬。
清风观阙,丽日罘D66D,正午长漏迟。
为洗尽、脂痕茸唾,净卷麹尘,永昼低垂,绣帘十二。
高轩驷马,峨冠鸣佩,班回花底修禊饮,御炉香、分惹朝衣袂。
碧桃数点飞花,涌出宫沟,溯春万里。
冻雨洗烦浊,烈日霁威光。
逸人去作太守,旗志倍精芒。
莎外马蹄香湿,柳下_阴晨润,景气踏苍苍。
夹道气成雾,我独犯颜行。
对颜行,斟尾酒,点头纲。
请君_此,更伴顷刻笑谭香。
为问锦屏富贵,孰与熙宁谏议,千古蔚仪章。
世道正颓靡,此意傥毋忘。
散幽经以验物,伟胎化之仙禽。
钟浮旷之藻质,抱清迥之明心。
指蓬壶而翻翰,望昆阆而扬音。
澘日域以回骛,穷天步而高寻。
践神区其既远,积灵祀而方多。
精含丹而星曜,顶凝紫而烟华。
引员吭之纤婉,顿修趾之洪姱。
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
朝戏于芝田,夕饮乎瑶池。
厌江海而游泽,掩云罗而见羁。
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
岁峥嵘而愁暮,心惆怅而哀离。
于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
骫沙振野,箕风动天。
严严苦雾,皎皎悲泉。
冰塞长河,雪满群山。
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
星翻汉回,晓月将落。
感寒鸡之早晨,怜霜雁之违漠。
临惊风之萧条,对流光之照灼。
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
始连轩以凤跄,终宛转而龙跃。
踯躅徘徊,振迅腾摧。
惊身蓬集,矫翅雪飞。
离纲别赴,合绪相依。
将兴中止,若往而归。
飒沓矜顾,迁延迟暮。
逸翮后尘,翱翥先路。
指会规翔,临岐矩步。
态有遗妍,貌无停趣。
奔机逗节,角睐分形。
长扬缓骛,并翼连声。
轻迹凌乱,浮影交横。
众变繁姿,参差洊密。
烟交雾凝,若无毛质。
风去雨还,不可谈悉。
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
忽星离而云罢,整神容而自持。
仰天居之崇绝,更惆怅以惊思。
当是时也,燕姬色沮,巴童心耻。
巾拂两停,丸剑双止。
虽邯郸其敢伦,岂阳阿之能拟。
入卫国而乘轩,出吴都而倾市。
守驯养于千龄,结长悲于万里。
冻雨洗烦浊,烈日霁威光。
逸人去作太守,旗志倍精芒。
莎外马蹄香湿,柳下_阴晨润,景气踏苍苍。
夹道气成雾,我独犯颜行。
对颜行,斟尾酒,点头纲。
请君_此,更伴顷刻笑谭香。
为问锦屏富贵,孰与熙宁谏议,千古蔚仪章。
世道正颓靡,此意傥毋忘。
六鳌初驾,缥缈蓬阆,移来洲岛。
还又是、梅飘冰泮,一夜青阳回海表。
渐媚景、傍元宵时候,花底余寒料峭。
更喜报、三边晏静,人乐清平宇宙。
画鼓簇队行春早。
拥烟花、粉黛缭绕。
开洞府、桃源路窈。
戟外东风吹岸柳。
正翠霭、映星桥月榭,十里红莲绽了。
庆万家、珠帘半卷,绰约歌裙舞袖。
重锦绣幄围香,阖凤管鸾丝环奏。
望非烟非雾,春在壶天易晓。
早隐隐、半空星斗。
看取收灯后。
趁凤书、吹入黄扉,立马金门玉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