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烧畲 同 烧畬)

  •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

    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

    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

    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

    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

    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

    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

    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吾诚乐而悲之。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

    莫辩亭毒意,仰诉璿与玑。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频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