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古文观止200 个结果。
  •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岂其虑之未周欤?

    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

    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

    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

    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

    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

    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

    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

    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

    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

    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

    此虑之远者也。

    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酒酣,请鲁君举觞。

    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灸,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

    ’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

    ’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

    ’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以;

    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

    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

    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

    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

    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

    ”梁王称善相属。

  •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

    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

    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

    ”曰:“新之。

    ”“新之也,何居乎?

    ”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

    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

    ”予曰:“胡然乎?

    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

    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

    斥于唐,而犹存于今;

    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

    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

    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

    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

    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

    《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

    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

    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

    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

    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

    《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

    ”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

    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

    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

    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

    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

    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

    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

    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

    虞无师,其曰师,何也?

    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

    其先晋何也?

    为主乎灭夏阳也。

    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

    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

    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

    ”公曰:“此晋国之宝也。

    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

    ”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

    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

    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

    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

    ”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也。

    ”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

    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

    少长于君,则君轻之。

    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

    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

    ”公遂借道而伐虢。

    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

    ”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

    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齿寒。

    ’其斯之谓与!

    ”挈其妻、子以奔曹。

    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

    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

    民亦无恙邪?

    王亦无恙邪?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 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

    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

    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於陵子仲尚存乎?

    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

    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

    ”其母叹曰:“鲁其亡乎?

    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

    居,吾语女。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逸则淫,淫则忘善;

    忘善则恶心生。

    沃土之民不材,淫也。

    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

    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

    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日入,监九御,使洁奉鐕郊之粢盛,而後即安。

    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後即安。

    卿大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

    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後即安。

    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纮、綖。

    卿之内为大带,命妇成祭服。

    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

    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

    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

    古之制也!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

    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

    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

    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

    ’尔今曰:‘胡不自安?

    ’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

    贤季子也。

    何贤乎季子?

    让国也。

    其让国奈何?

    谒也,馀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

    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

    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

    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

    ”皆曰诺。

    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

    ”故谒也死,馀祭也立。

    馀祭也死,夷昧也立。

    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

    僚者长庶也,即之。

    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尔。

    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

    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

    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子,我宜当立者也。

    僚恶得为君?

    ”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

    季子不受,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

    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

    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

    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

    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

    札者何?

    吴季子之名也。

    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

    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

    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

    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铅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

    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

    游于江海,淹乎大沼,府噣(鱼卷)鲤,仰啮陵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治其矰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

    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

    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

    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

    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

    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

    不知夫穣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

    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躬窃闵然不敏。

    ”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

    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

    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

    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

    此臣之所恐耳!

    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

    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

    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

    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