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写人387 个结果。
  • 上元谁夫人?

    偏得王母娇。

    嵯峨三角髻,馀发散垂腰。

    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手提嬴女儿,闲与凤吹箫。

    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

  •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 春山夜静,愁闻洞天疏磬。

    玉堂虚,细雾垂珠佩,轻烟曳翠裾。

    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

    刘阮今何处?

    绝来书!

  •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

    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 赫赫明明。

    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

    整我六师,以修我戎。

    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

    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

    王舒保作,匪绍匪游。

    徐方绎骚,震惊徐方。

    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

    进厥虎臣,阚如虓虎。

    铺敦淮濆,仍执丑虏。

    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々,如飞如翰。

    如江如汉,如山之苞。

    如川之流,绵绵翼翼。

    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

    徐方既同,天子之功。

    四方既平,徐方来庭。

    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 少壮从戎马上飞,雪山童子未缁衣。

    秋山年长头陀处,说我军前射虎归。

  •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

    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

    众言朋兴,朕志自定。

    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

    ”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

    天子曰:“然。

    ”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

    ”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

    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

    既乱,易治也;

    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

    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

    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

    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

    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尔繄以生,惟尔父母。

    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

    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

    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

    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

    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

    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

    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呜呼!

    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

    ”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

    且公意不欲,如何?

    ”皆曰:“公则何事于斯?

    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

    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

    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

    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

    ”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

    天下有大事,公可属。

    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

    西人传言,有寇在垣。

    庭有武臣,谋夫如云。

    天子曰嘻,命我张公。

    公来自东,旗纛舒舒。

    西人聚观,于巷于涂。

    谓公暨暨,公来于于。

    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

    讹言不祥,往即尔常。

    春而条桑,秋尔涤场。

    ”西人稽首,公我父兄。

    公在西囿,草木骈骈。

    公宴其僚,伐鼓渊渊。

    西人来观,祝公万年。

    有女娟娟,闺闼闲闲。

    有童哇哇,亦既能言。

    昔公未来,期汝弃捐。

    禾麻芃芃,仓庾崇崇。

    嗟我妇子,乐此岁丰。

    公在朝廷,天子股肱。

    天子曰归,公敢不承?

    作堂严严,有庑有庭。

    公像在中,朝服冠缨。

    西人相告,无敢逸荒。

    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

    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

    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