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常武

赫赫明明。

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

整我六师,以修我戎。

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

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

王舒保作,匪绍匪游。

徐方绎骚,震惊徐方。

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

进厥虎臣,阚如虓虎。

铺敦淮濆,仍执丑虏。

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々,如飞如翰。

如江如汉,如山之苞。

如川之流,绵绵翼翼。

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

徐方既同,天子之功。

四方既平,徐方来庭。

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译文

看我大周天子多显赫英武,他任命一位重臣卿士大夫,名将南仲是这重臣的始祖,让皇父担任太师主管军务:你要抓紧整顿我大周军队,要抓紧打造兵器准备动武;我们要深怀恭敬戒惧之心,一定给南方百姓带去幸福。

我大周天子对太师皇父说:你下命令给程国伯爵休父:让大周军队左右排列行伍,把作战命令下达全军各部:沿着那淮河堤岸向前挺进,穿越巡察这徐国境内国土;三军儿郎不久留也不驻扎,并把百姓的生计安排妥处。

看多么威武显赫高大雄壮,那是我们威严的大周国王。大周军队从容不迫地开拔,既不急行军也不信步游荡。这引发徐国上下骚动不已,尤其是极大震惊徐国朝堂。就好像清天霹雳头顶炸响,引发徐国君臣们震动惊慌。

我大周军队进攻英勇神武,全军威如雷震势如云水怒。这一班如狼似虎的兵和将,击鼓挺进杀声震天如怒虎。在淮河高岸布重兵设重围,乘胜追穷寇捕获大量俘虏。在淮河沿岸牢牢站稳脚跟,大周的中军帐在这里扎驻。

大周王朝的军队气势如虹,攻势凌厉犹如冲天之神鹰,三军猛进犹江汉奔流潮涌,守阵地稳固如山岿然不动,陷敌阵犹如决川势不可当,队伍稳扎稳打接力向前冲,威不可测当然也不可战胜,就这样大清洗般大败徐国!

大周天子的谋划实在充分,徐国君臣心悦诚服愿归顺。徐国上下甘拜下风来相融,这是我大周天子仁义之功。天下各地都已经海晏河清,徐国小君定当来朝拜进贡。徐国君臣再不起兵搞叛乱,大周天子班师回朝奏凯旋。

注释

1.赫赫:威严的样子。明明:明智的样子。

2.卿士:周朝廷执政大臣。

3.南仲:人名,宣王主事大臣。大祖:指太祖庙。

4.大师:职掌军政的大臣。皇父:人名,周宣王太师。

5.整:治。六师:六军。周制,王建六军。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

6.脩我戎:整顿我的军备。脩,习;戎,武。

7.敬:借作“儆”。

8.惠:爱。

9.尹氏:掌卿士之官。

10.程伯休父:人名,宣王时大司马。

11.陈行:列队。
12.率:循。

13.省:察视。徐土:指徐国,故址在今安徽泗县。

14.不:二“不”字皆语助词,无义。留:占“刘”字,杀。处:安。

15.三事:三司,指军中三事大夫。事与“司”通。绪:业。姚际恒《诗经通论》:“谓分主六军之三事大夫,无一不尽职以就绪也。”

16.业业:高大的样子。

17.有严:严严,神圣的样子。

18.舒:舒徐。保:安。作:起。

19.绍:戴震《诗经补注》:“如‘夭绍’之绍,急也。”游:优游,与“绍”对文,指缓。

20.绎:络绎。骚:骚动。严粲《诗缉》:“王乃舒徐而安行,依于军法日行三十里,进兵不急,人自畏威,徐方之人,皆络绎骚动矣。”

21.霆:炸雷。

22.奋厥武:奋发用武。

23.虎臣:猛如虎的武士。

24.阚(hǎn)如:阚然,虎怒的样子。虓(xiāo):虎啸。

25.铺:韩诗作“敷”,大。敦:屯聚。濆(fén):高岸。

26.仍:就。丑虏:对敌军的蔑称。

27.截:断绝。
28.所:处。

29.啴(tān)啴:人多势众的样子。

30.翰:指鸷鸟。
31.苞:指根基。

32.翼翼:整齐的样子。

33.濯(zhuó):大。

34.犹:通“猷”,谋略。允:诚。塞:实,指谋略不落空。

35.来庭:来王庭,指朝觐。

36.回:违。

赏析

此诗题目特别,《诗经》大多是取首句语词为题,有的虽不是首句,但亦是诗中的语词,而“常武”一词不见于该诗,故说诗者议论纷纭。《毛诗序》谓其意是“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然”;朱熹《诗序辨说》申此说“盖有二义:有常德以立武则可,以武为常则不可,此所以有美而有戒也”,对此,姚际恒《诗经通论》驳道:“诗中极美王之武功,无戒其黩武意。毛、郑亦无戒王之说,然则作《序》者其腐儒之见明矣。”王质《诗总闻》谓“自南仲以来,累世著武,故曰常武”: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常武”是乐名,他说:“武王克商,乐曰《大武》,宣王中兴,诗曰《常武》,盖诗即乐也。”近人或以为古常、尚通用,“常武”即尚武,与诗旨正合。

  此诗赞美周宣王率兵亲征徐国,平定叛乱,取得重大的胜利。诗人的叙述基本按照事件的发展:首章写宣王委任将帅并部署战备任务;第二章通过尹氏向程伯休父下达作战计划。这两章着重记述史实,一一交代重要人物,虽然极为简括,但却把形势、任务、目标乃至进军路线都说清楚了。这自然是最高统帅宣王的杰作,诗人以最简洁的笔法,表现了宣王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气魄与指挥才能。

  第三章写进军。诗人先从“我方”着笔:天子亲征,沉稳从容,战士行军,不紧不慢,充满一种胜券在握的坚定信心。而敌方,在诗人笔下则是另一番景象:徐方阵营骚动、震恐,以致如五雷轰顶,仓皇失措。一镇定,一惊慌,两相对照,显示出王师强大的力量,未战已先声夺人。

  第四章写王师进击徐夷。诗人以天怒雷震,比喻周王奋发用武;以猛虎怒吼,比喻官兵勇敢,极力突出王师惊天动地的气势。以此击徐,无异泰山压顶,自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王师迅疾深入淮河腹地,切断了徐淮的联系,还俘获了大批叛军,进而扎营于此,为剿灭敌人作准备。全章八句,前用比,后用赋,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进军的形势,充分显示出王师的压倒优势。第五章写王师的无比声威。诗人满怀激情,借助精巧选词,串联比喻、排句,饱蘸笔墨,歌唱王师。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

  第六章写王师凯旋,归功天子。诗人先颂扬天子计谋允当,再说胜利是“天子之功”,然后写到王下令“还归”,叙述次第井然。“王曰还归”回应篇首“王命卿士”,一反映今日胜利的踌躇满志;一表现昔日大敌当前的凝重心境,前后鲜明对照,首尾相连,结构完善。此章造句颇奇特,双句、单句“徐方”二字交替使用,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徐方’二字回环互用,奇绝快绝!”诗人反覆提出“徐方”,正见出对这次平徐胜利的特别重视与喜悦。徐为淮夷大国,屡与朝廷抗衡,今已降服来朝,自然极为可喜可贺,要津津乐道;同时又是天子亲征,诗人怎能不张大其功,宣扬徐方“既来”、“既同”、“来庭”、“不回”。可见连用四个“徐方”既是内容使然,又是抒情志感的需要,并非故意造奇。

  中国古代叙事诗不很发达,但如《大雅·常武》一诗,尽管在细节的叙述上精详远不及古希腊罗马的史诗,却也神完气足,其叙事虚写与实写的巧妙结合,尤为一大特色,从诗歌艺术上说,即使与古希腊罗马史诗相比,似也不遑多让。

背景

此诗为周宣王时期的作品,有诗中两个人物为证:一是南仲,同见于《小雅·出车》,亦见《鄦惠鼎》(称“司徒南中”),《汉书·人物表》与《后汉书·庞参传》所载《马融上书》都认定南仲是宣王时人。同时,王国维《观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据《出车》说“赫赫南仲,玁狁于襄”,而“周时用兵玁狁事,其见于书器者,大抵在宣王之世,而宣王以后即不见有玁狁事”;又据《鄦惠鼎》与宣王时《召伯虎敦》文字相类,断定南仲必为宣王时人。另一是程伯休父,《国语·楚语下》云重黎“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当宣时失其官守,而为司马氏”。此诗是为赞美周宣王平定徐国叛乱而作。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常武徂征,诗人所称。

总干山立,厥象伊凝。

寿梅纸本传常武。

远寿梅轩归北固。

爱梅无有似君贪,东极吴中西尽楚。

黄昏清浅孤山路。

能对春风旬日许。

不如满岁画中看,冷蕊疏枝常照

林壑黄昏外,衡门紫翠边。

火耕今已老,云卧几何年。

棋敛将残局,篙回兴尽船。

画麟真已矣,骑犊适悠然。

野性难拘束,时情易变迁。

独携青玉杖,自拾锦囊篇。

磊块心逾小,崎岖智未圆。

别营三径草,规作一壶天。

纸帐岚霏重,崖花雨滴偏。

到头新岁月,行脚旧山川。

鹤冷通房宿,猿愁隔树悬。

菊餐金颢露,藓当水衡钱。

尽懒从吾睡,虽穷不受怜。

半生资马磨,三叹向龙泉。

霜槛千林瘦,春灯四壁穿。

阴霾知病骨,寒意入诗肩。

竹母谁分种,茶僧略具员。

对山徐自遣,与世久无缘。

风月於人厚,云霄不尔便。

接筩通暗溜,洗砚试轻烟。

未暇思身后,何如了目前。

閒为真富贵,健是小神仙。

夜磬番僧讲,秋帆贾客传。

远游天漠漠,危诵水湲湲。

垦陇时同吃,分溪手自煎。

山厨尊土菌,石鼎鄙荤膻。

爱此窗三尺,宽于室九筵。

忽惊南牧马,吹过逆风鹯。

圣日清如许,妖星竟不悛。

闾阎飞羽檄,江汉足予鋋。

哀痛丝纶诏,英雄将相权。

旄头森似彗,骏骨讵如挛,朋党相仍斥,诛求一切蠲。

中庸方谨独,无逸不游畋。

天意忧勤甚,人知性命全。

抡材虞稷契,迈德汉文宣。

定乱连三箭,扶颠在一贤。

戍兵增灶万,侍女出宫千。

置栅从人欲,开榛自我先。

民劳鱼泼刺,版筑骑蹁跹。

傅野亲持锸,虞琴幸改弦。

经营联砦壁,形胜借蹄筌。

有备曾微此,无谋莫甚焉。

貉缘熊道误,骥或蚊封还。

急务歌常武,清谈绝又玄。

腐红销铠甲,稚绿失桑田。

老子今元亮,何人昔鲁连。

三边今按甲,一饭许烹鲜。

鄂渚骸平垒,荆州指掬舷。

竟孤明月约,难染碧云笺。

稍喜妖氛退,重为逸兴牵。

幽人甘寂寞,佳客慰迍邅。

松桂深培养,诗书肯废捐。

披胸呈突兀,迸齿落清涟。

巨迹宜瞻华,灵源盍导瀍。

孰能当北面,何事过东阡。

英妙奔前辙,吾衰懒后鞭。

一言开蠖濩,千里对婵娟。

莫作沾泥絮,端如蜕壳蝉。

江湖情浩荡,风雪语连绵。

隽永才残藁,奇温只破毡,水声湘浦瑟,梅片寿阳钿。

尚觉山如画,何堪笔似椽。

交游分半席,谈笑俯层巅。

共指辞章病,宁无宝剂痊。

性根如有棘,业语漫生莲。

到海江千折,撑空石一拳。

氄毛卑燕雀,鬐鬣奋鲸鳣。

龟玉毋须藉,龙驹不用鞯。

文心聊尔尔,道脉始涓涓。

霁月行濂水,春风入孔壖。

训言今具在,文字肯相缠。

鵰老秋方击,鱼鳏夜不眠。

麦维经岁茂,谷亦得霜坚。

我辈宁迂阔,人皆斗小妍。

几多花蔼蔼,轻薄蝶翩翩。

垂世何关此,留情盍审旃。

书林窥秘宝,典册上台躔。

余事轻王粲,微名老郑虔。

六经皆鼓吹,万象尽鎔甄。

不尔鸾胶续,空令兔颖骈。

晓行温草卷,夜读绝韦编。

文会吾何有,诗盟讵敢专。

驽材谙旧路,惊羽落虚弦。

虽乏三年艾,犹能一指禅。

意存图自省,言到亦忘诠。

但使我为我,不几燕伐燕。

虫鱼真琐碎,鸿鹄要孤骞。

国步今宁谧,乡情赖款延。

地炉煨熟火,野饭奈饥涎。

已扫秋风榻,其如雨夜鹃。

淄渑工滥载,管鲍阙周旋。

大雅推邹鲁,长年问偓佺。

极知荷坞陋,渐慨芰裳褰。

苹聚呦呦鹿,沧连跕跕鸢。

襟期将子共,礼数莫吾愆。

上圣天同大,中兴石可镌。

庙廓春郁穆。

岩穴草葱芊。

人好鸟还好,身孱气不孱。

兴来频写寄,一一尚能铨。

崇仁送行役,回首十周星。

因今常武丞去,衣绣记曾经。

西北桃源山峻,东北洞庭春尽,浩浩际沧溟。

鄂渚玉薪米,连月雨冥冥。

天气佳,殊未暮,莫扬*。

便令绾印迟上,谁夺老槐听。

一语嗟卑乌用,览镜还宜自重,如此鬓毛青。

轩冕暮涂看,驭日与鞭霆。

司马家儿何等儿,家居令人撞坏之。

长啸羯奴一绳縻,校三十里嗟已迟。

新亭收涕仅自支,下者朽栋当积危。

君看黄发掩面时,此殆天意非人为。

一时埃壒埋精奇,褐衣怀珍去而违。

老樵携畚动岳只,委体毡庐玉投泥。

向来扪虱气吐霓,元子眼无金篦。

纵狼山林血黔黎,惨澹万古关河悲。

先生异代论盛衰,使当若时未可知。

指挥王谢驱群鸡,狂童岂劳折箠笞。

中兴天子周宣齐,炳燿常武烝民诗。

囊封未报九地归,恨无伟烈光钟彝。

我思若人涕沾衣,太阿不如两钱锥。

鱼复阵石存遗基,故智犹为竖子窥。

斯文未泯神所持,复有英雄发嘘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