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踰 同:逾)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子貢問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論語•衛靈公》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 雉子,班如此。

    之于雉梁。

    无以吾翁孺,雉子。

    知得雉子高蜚止,黄鹄蜚,之以千里,王可思。

    雄来蜚从雌,视子趋一雉。

    雉子,车大驾马滕,被王送行所中。

    尧羊蜚从王孙行。

  •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

    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 日出入安穷?

    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徕下。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第五》

  •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

    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

    ”对曰:“然。

    ”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

    ”曰:“未尝为宝。

    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

    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

    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

    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

    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

    此楚国之宝也。

    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

    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

    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

    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

    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

    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

    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