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东塘细水流,红窗睡起唤晴鸠。

    屏间山压眉心翠,镜里波生鬓角秋。

    临玉管,试琼瓯,醒时题恨醉时休。

    明朝花落归鸿尽,细雨春寒闭小楼。

  •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

    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

    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

    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

    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

    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

    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

    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

    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

    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

    语罢一丝香露、湿银屏。

  •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 剪鲛绡,传燕语,黯黯碧草暮。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园林红紫千千,放教狼藉,休但怨、连番风雨。

    谢桥路,十载重约钿车,惊心旧游误。

    玉佩尘生,此恨奈何许!

    倚楼极目天涯,天涯尽处,算只有濛濛飞絮。

  •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

    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平畴。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