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古文观止200 个结果。
  •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 乎?

    ”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

    ”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

    噫嘻!

    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

    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

    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

    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

    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

    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

    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

    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

    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

    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

    四海岂尽无虞?

    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

    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

    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

    风俗岂尽敦厚?

    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

    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

    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

    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

    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

    书再上,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

    阁下其亦察之。

    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

    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

    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

    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

    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

    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

    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

    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

    亦惟少垂察焉。

    渎冒威尊,惶恐无已。

    愈再拜。

  •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

    而以为戮,不唯逼乎?

    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

    ”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

    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

    ’其九月、十月之交乎!

    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

    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

    ”罪虞公,言易也。

  •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

    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

    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

    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

    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

    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

    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

    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

    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

    ”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

    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

    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

    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将矣。

    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

    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子产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曰;

    “不可。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

    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

    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

    子于郑国,栋也。

    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

    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

    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

    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

    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

    子皮曰:“善哉!

    虎不敏。

    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我,小人也。

    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

    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

    微子之言,吾不知也。

    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

    ’今而后知不足。

    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

    ”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

    ”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

    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

    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

    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

    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

    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俱灭而共亡,无馀处矣。

    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

    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

    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

    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

    唐之末路是已。

    (唐之末路是已 一作:矣)

  •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

    如二君,故曰克;

    称郑伯,讥失教也;

    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

    张老曰:“美哉,轮焉!

    美哉,奂焉!

    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

    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 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

    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思,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

    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

    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