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写人387 个结果。
  •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 曲角深帘隐洞房。

    正嫌玉骨易愁黄。

    好花偏占一秋香。

    夜气清时初傍枕,晓光分处未开窗。

    可怜人似月中孀。

  •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

    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仕而居官者罢其给。

    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

    」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

    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

    妻之族,无冻馁者;

    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

    彰君之赐乎?

    」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

    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

    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晏子为近之。

    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

    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

    况于施贤乎!

    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而族之人操瓢囊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

    况于他人乎!

    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 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

    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

  •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

    归宁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