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

归宁父母。

译文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黄鹂上下在飞翔,飞落栖息灌木上,鸣叫婉转声清丽。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

告诉管家心理话,说我心想回娘家。快把内衣洗干净。洗和不洗分清楚,回娘家去看父母。

注释

⑴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俗称夏布,其藤蔓亦可制鞋(即葛屦),夏日穿用。覃(tán):本指延长之意,此指蔓生之藤。

⑵施(yì):蔓延。中谷:山谷中。

⑶维:发语助词,无义。萋萋:茂盛貌。

⑷黄鸟:一说黄鹂,一说黄雀。于:作语助,无义。于飞,即飞。

⑸集:栖止。

⑹喈喈(jiē):鸟鸣声。

⑺莫莫:茂盛貌。

⑻刈(yì):斩,割。濩(huò):煮。此指将葛放在水中煮。

⑼絺(chī):细的葛纤维织的布。綌(xì):粗的葛纤维织的布。

⑽斁(yì):厌。

⑾言:一说第一人称,一说作语助词。师氏:类似管家奴隶,或指保姆。

⑿归:本指出嫁,亦可指回娘家。

⒀薄:语助词。污(wù):洗去污垢。私:贴身内衣。

⒁澣(huàn):浣,洗。衣:上曰衣,下曰裳。此指外衣。

⒂害(hé):通“曷”,盍,何,疑问词。否:不。

⒃归宁:回家慰安父母,或出嫁以安父母之心。

赏析

人们常爱用“多义性”来解说诗意,这其实并不准确。“诗言志,歌永言”(《尚书·尧典》)。当诗人作诗以抒写情志之时,其表达意向应该是明确的,不可能存在迥然不同的多种含义。但是,诗人用以表达情志的词语,却往往是多义的。倘若在诗之上下文中,那多种含义均可贯通,说诗者就很难判断,究竟何义为作者所欲表达的“原意”了。为了不至过于武断,人们只好承认:那首诗本有着“多种含义”。对于《葛覃》,遇到的也正是这样一个难题。这首诗的主旨,全在末章点示的“归宁父母”一句。然而“归”在古代,既可指称女子之出嫁,如《桃夭》的“之子于归”;又可指称出嫁女子的回返娘家,如《左传·庄公二十七年》记“冬,杞伯姬来,归宁也”。所以,《毛诗序》定此诗为赞美“后妃”出嫁前“志在女工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的美德,其出嫁可以“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而今人余冠英等则以为,这是抒写一贵族女子准备归宁(回娘家)之情的诗。二者对主旨的判断相去甚远,但在诗意上又均可圆通。究竟取“出嫁”说好呢,还是“回娘家”说好,也实在无法与诗人对证,只能留下一个悬案。

  不管抒情主人公是待嫁女还是新嫁娘,她此刻正处在喜悦而急切的企盼之中却毫无疑问。诗分三章,展出的是跳跃相接的三幅画境。首章似乎无人,眼间只见一派清碧如染的葛藤,蔓延在幽静的山沟;然而这幽静的清碧,又立即为一阵“喈喈”的鸣啭打破,抬眼一看,原来是美丽的黄雀,在灌木丛上啁哳。这“无人”的境界只是作者营造的一种画境,在那绿葛、黄雀背后,还有一位喜悦的女主人公,在那里顾盼、聆听。次章终于让女主人公走进了诗中,但那身影却是飘忽的:刚看到她弯腰“刈”藤的情景,转眼间又见她在家中“濩”葛、织作了。于是那萋萋满谷的葛藤,又幻化成一匹匹飘拂的葛布;而女主人公,则已在铜镜前披着这“絺綌”,正喜孜孜试身。那一句“服之无斁”,透露着辛勤劳作后无限的快慰和自豪。三章的境界却又一变,诗行中多了位慈祥的“师氏”。她似乎在倾听,又似乎在指点,因为她的女主人,此刻正央求她告知急需澣洗的衣物。“害澣?害否?归宁父母”——那便是情急的女主人公,带着羞涩和抑制不住的喜悦,终于向师氏透露的内心的秘密。这里终于透露出,这位女主人公,原来是一位急切待“归”(出嫁或者回娘家)的新人。这样,前两章的似断似续,山谷中葛藤、黄雀的美好春景,和“刈濩”、织作的繁忙劳动,就不仅传达着女主人公期盼中的喜悦,而且表现着一种熟习女工、勤劳能干的自夸自赞了。这样的女子,无论是嫁到夫家还是回返娘家,都是足以令夫家爱怜并带给父母莫大安慰的。

  在中国的传统中,对女子的要求从来是严苛的。所谓“妇德、妇言、妇功、妇容”,便是古代的男子世界所强加给女子必须习练的“妇教”。其要在于规定女子必须“贞顺”、“婉媚”和勤于丝麻织作之劳,老老实实作男子的附庸和婢妾,若非如此,便不配为人之妇。此诗所表现的,便正是一位“待归”女子勤于“妇功”的情景。

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曰:“《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工之事,躬俭节用,服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认为是讲后妃之德的。而方玉润《诗经原始》对毛序的观点进行了驳斥,说:“后处深宫,安得见葛之延于谷中,以及此原野之间鸟鸣丛木景象乎?”认为“此亦采自民间,与《关雎》同为房中乐,前咏初昏,此赋归宁耳”。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我徂东山,以敖以游。

彼采葛兮,谓我何求。

建都望淮海。

树阙表衡稽。

井干风云出。

柏梁星汉齐。

皇王临万宇。

惠化覃黔黎。

吉士服仁义。

宿昔秉华圭。

庸贤起幽谷。

钦言非象犀。

端委康国步。

偃息召邦携。

举政方分策。

易纪粲金泥。

伊余沐嘉幸。

由是别园畦。

曾微涓露答。

光景遂云西。

方随炼丹子。

薄暮矫行迷。

葛查节用,樛木逮下。

形为嫔则,夙已心化。

兹临长秋,遂正诸夏。

以庆以祈,百祥来迓。

羡春风五马,恨无计,驻征鞍。

想胶漆真情,云烟高兴,诗酒清欢。

当时与君年少,到而今、双鬓总成斑。

几度批风抹月,几番临水登山。

驿途吟袖尚轻寒。

珍重且加餐。

怕到郡之时,民须加爱,事要从宽。

风流赏音人去,纵朱弦、有曲为谁弹。

明日倚楼凝望,雁回早寄平安。

丛林荒落水云寒。

风味辛酸话转难。

隐隐一枝一外去,不知何处择人安。

引清风,邀明月,去来兮。

省多少闲是闲非。

临山近水,近些松竹向些梅。

小院活计没多般,诗酒琴棋。

无萦无烦恼,无别离。

待改变一味愚痴。

蝇头蜗角得失,何所更何为。

不如闻早乐真机。

高卧云梯。

严一首,得好休来一首,今日思量一首,俱示注名氏。

案日月循环一首,得好休来一首,俱丘处机词,见西游记。

西转金鸟一首,孤僻严一首,今日思量一首,亦俱仔丘词,见溪集。

绿暗红稀一首乃葛长庚词,见玉蟾先生诗余。

词综卷二十四误作于真人词。

绵绵之葛。

在于旷野。

良工得之。

以为絺紵。

良工不得。

枯死于野。

祠容既毕,仙座爰兴。

停停凤举,霭霭云升。

长隆宝运,永锡休征。

福覃贻厥,恩被黎蒸。

月礼已周,云和将变。

爰献其醑,载迁其奠。

明德逾隆,非馨是荐。

泽沾动植,仁覃宇县。

大乐稀音,至诚简礼。

文物棣棣,声明济济。

六变有成,三登无体。

乃眷丰洁,恩覃恺悌。

精意严恭,明祠丰洁。

献酬既备,俎豆斯撤。

日丽天仪,风和乐节。

事光祀典,福覃有截。

寺有宗盟几百年,洪恩锡出尧天。

三生香火前因在,一段林峦旧识然。

华表鹤归今岂异,葛陂龙化古尝传。

更须行脚江湖了,来结云山不尽缘。

家住云坳,盖头把茆。

蓬门无钥,谁解推敲。

万籁声沈,鸟啼幽谷。

千林色静,月挂寒梢。

风檐索寞人投宿,睡到平明手脚交。

更问其中端的,床头木枕子,葛坦半中凹。

昨夜山公倒载归。

儿童应笑醉如泥。

试与扶头浑未醒。

休问。

梦魂犹在葛家溪。

千古醉乡来往路。

知处。

温柔东畔白云西。

起向绿窗高处看。

题遍。

刘伶元自有贤妻。

将修盛礼。

其仪孔炽。

有腯斯牲。

国门是置。

不黎不{疒酉}。

靡愆靡忌。

呈肌献体。

永言昭事。

俯休皇德。

仰绥灵志。

百福具膺。

嘉祥允洎。

骏奔伊在。

庆覃遐嗣。

隐几先生未忘物,葛陂犹问化龙身。

三天门吏葛长庚,体坐蟾蜍赤脚行。

游遍九州岛人不识,丹台箓上已标名。

明月何皎皎。

垂櫎照罗茵。

若共相思夜。

知同忧怨晨。

芳华岂矜貌。

霜露不怜人。

君非青云逝。

飘迹事咸秦。

妾持一生泪。

经秋复度春。

槐院风清,藓阶尘净,日长镇掩衡门。

葛帷藤簟,石枕竹夫人。

不作南柯痴梦,要来往、月窟天根。

花阴转,闲关幽鸟,啼破一窗云。

起来盘膝坐,松风沸鼎,花雪浮春。

便洗除胸次,多少凝尘。

更喜秋原有秫,快准备、小瓮清尊。

东篱下,黄花香里,颠倒白纶巾。

老作星沙守。

问今年、平头六十,翁还知否。

暑葛霜砧都历遍,还著回旋舞袖。

奚所用、皤然一叟。

欲觅金丹驻颜色,纵铁鞋、踏破终无有。

空自诧,不龟手。

西风又近中秋候。

记相将、桂华开未,月儿圆又。

弧矢四方男子事,争奈灰心也久。

何以报、国恩深厚。

了却官痴归去好,有竹窗、蓬户生涯旧。

姑一笑,付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