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

    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

    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

    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

    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

    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

    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

    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

    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

    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

    ”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

    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

    其在斯人欤?

  •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 民感桑林雨,云施李靖龙。

    精诚天地动,意愿鬼神从。

    村喜禾花实,峰看岭岫重。

    白旗辉烈日,遥映一杯浓。

  •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岸柳垂金线,雨晴莺百啭。

    家住绿杨边,往来多少年。

    马嘶芳草远,高搂帘半掩。

    敛袖翠蛾攒,相逢尔许难。

  •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

    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

    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

    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

    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

    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

    势不同也。

    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

    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

    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

    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

    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 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

    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大焉;

    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也,诟孰甚焉!

    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栝羽之道,圣人以为重。

    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

    而恒以幼孤羸馁为惧,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

    然而不克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冲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

    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诗而序云。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