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

    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

    小窗愁黛淡秋山。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 吹破残烟入夜风。

    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

    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会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栏 通:阑)

  •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 池塘水绿风微暖。

    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

    醉后不知斜日晚。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

  •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

    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

    漏初长、梦魂难禁,人渐老、风月俱寒。

    想幽欢。

    土花庭甃,虫网阑干。

    无端。

    啼蛄搅夜,恨随团扇,苦近秋莲。

    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

    故园晚、强留诗酒,新雁远、不致寒暄。

    隔苍烟。

    楚香罗袖,谁伴婵娟。

  • 堵莲红乱风翻雨。

    雨翻风乱红莲渚。

    深处宿幽禽。

    禽幽宿处深。

    淡妆秋水鉴。

    鉴水秋妆淡。

    明月思人情。

    情人思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