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

    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 波面铜花冷不收。

    玉人垂钓理纤钩。

    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

    西风梧井叶先愁。

  • 面旋落花风荡漾。

    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

    雨后轻寒犹未放。

    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

    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

    寂寞起来褰绣幌。

    月明正在梨花上。

  •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

    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望凤阙、非烟非雾。

    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

    饧香更、酒冷踏青路。

    会暗识、夭桃朱户。

    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

    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

    清明看、汉宫传蜡炬。

    散翠烟、飞入槐府。

    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 柳带榆钱,又还过、清明寒食。

    天一笑、满园罗绮,满城箫笛。

    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

    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

    乌衣巷,今犹昔。

    乌衣事,今难觅。

    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

    抖擞一春尘土债,悲凉万古英雄迹。

    且芳尊、随分趁芳时,休虚掷。

  • 丁卯七月既望,余偕同志放舟邀凉于三汇之交,远修太白采石、坡仙赤壁数百年故事,游兴甚逸。

    余尝赋诗三百言以纪清适。

    坐客和篇交属,意殊快也。

    越明年秋,复寻前盟于白荷凉月间。

    风露浩然,毛发森爽,遂命苍头奴横小笛于舵尾,作悠扬杳渺之声,使人真有乘杳飞举想也。

    举白尽醉,继以浩歌。

    清溪数点芙蓉雨,苹飙泛凉吟艗。

    洗玉空明,浮珠沆瀣,人静籁沉波息。

    仙潢咫尺。

    想翠宇琼楼,有人相忆。

    天上人间,未知今夕是何夕。

    此生此夜此景,自仙翁去后,清致谁识?

    散发吟商,簪花弄水,谁伴凉宵横笛?

    流年暗惜。

    怕一夕西风,井梧吹碧。

    底事闲愁,醉歌浮大白。

  • 凉挂晓云轻,声度西风小。

    井上梧桐应未知,一叶云鬟袅。

    来雁带书迟,别燕归程早。

    频探秋香开未开,恰似春来了。

  • 岸柳可藏鸦。

    路转溪斜。

    忘机鸥鹭立汀沙。

    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

    两鬓苍华。

    故乡心事在天涯。

    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

    石梁跨于其上。

    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

    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

    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门内跨池又为石梁。

    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

    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

    独其西阁为胜。

    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

    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

    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

    乃壁其后,无所睹。

    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

    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

    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

    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

    或涌或没,顷刻万变。

    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畏险者或不敢度。

    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

    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

    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

    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

    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