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 渺渺啼鸦了。

    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

    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

    起搔首、窥星多少。

    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

    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

    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

    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

    计无此、中年怀抱。

    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

    烟未敛,楚山杳。

  •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

    难禁三月好风光。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

    如今不忍更思量。

    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

  •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 谁作桓伊三弄。

    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

    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

    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

    水东流。

  •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