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héng kàn chéng lĭng cè chéng fēng,yuăn jìn gāo dī gè bù tóng。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zhĭ yuán shēn zài cĭ shān zhōng。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赏析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485篇诗文

诗文推荐

驾言玉虚游,奇绝慰心赏。

馀雪明层阴,初旭上清朗。

寒溪玻璃色,远壑风雨响。

刺船度石濑,散策步林莽。

洞门划褰开,瑶室下深广。

分明堂九筵,帢匝旗五丈。

壁纹妙雕刻,石骨工划磢。

云霞夹日月,麾幢导龙象。

异哉非人境,俨然故仙仗。

犬鹿访前闻,笙鹤寄真想,天宝本衰运,灵扃为谁敞。

峥嵘昔祠殿,萧瑟今废壤。

谢公诗绚丽,黄郎笔豪爽。

断碑亦可怜,英标复何往。

把酒酹孤亭,回头叹尘鞅。

幽讨方自兹,当费屐几两。

雕梁旧刻杏。

香壁本泥椒。

幔绳金麦穗。

帘钩银蒜条。

画眉千度拭。

梳头百遍撩。

小衫裁裹臂。

缠弦搯抱腰。

日光钗焰动。

窗影镜花摇。

歌曲风吹韵。

笙簧

花竹深,房栊好。

夜阒无人到。

隔窗寒雨,向壁孤灯弄余照。

泪多罗袖重,意密莺声小。

正魂惊梦怯,门外已知晓。

去难留,话未了。

早促登长道。

风披宿雾,露洗初阳射林表。

乱愁迷远览,苦语萦怀抱。

谩回头,更堪归路杳。

层林烟霁,巨壁天半,鸿飞无路。

云断处、两山之间,十万琅玕环翠羽。

转秀谷、枕萍花汀溆。

短柳疏篱向暮。

看卧垄牛归,横舟人去,平芜鸥鹭。

并游不见鞭鸾侣。

只僧前、松子随步。

回径险、凌风遐想,小憩清泉欹茂树。

正笋蕨、过如苏新雨。

矶下游鱼可数。

纵窈窕、云关长启,寂寂谁争子所。

世上丹毂朱缨,春梦觉、南柯何许。

况荣枯无定,中有欢离愁聚。

尽笑我、诧盘中趣。

为续昌黎赋。

会有人,秣马膏车,相属一尊清醑。

事不在容,智不到宗。

待云雷而陶壁梭蛰,授衣钵而卢老逃舂。

犀通半夜月,鹤梦千年松。

白发苍颜跛挈公,时人相笑老龙钟。

宇宙一大物,掌握付诸人。

人心不满方守,_北浩无垠。

或者寒蝉自比,不尔秃犀贻笑,龊龊竟何成。

胡不引贤者,相与共弥纶。

未如何,尝试使,问苍旻。

四时迭起代谢,有屈岂无伸。

昨夜伶伦声里,一气排阴直上,阳德与时新。

道长自今日,持此庆生申。

寒岩著雪,老木含春。

独灵空劫眼,不碍肉团身。

枯禅三椽兮自守其默,豁净四壁兮谁管其贫,森罗万像兮根根尘尘。

孔山高嵯峨,其下区宅。

敷床万牙签,宁取籯金积。

委身事君子,星驾莫遑息。

恐慌不念林岩,政尔柄枢极。

巨川尔杭之,陛下心以怿。

累章拜俞旨,告廷敭显册。

一笑堂印抛,我友浮丘伯。

士以名德重,如护万金璧。

受宠惕临深,持满常惧溢。

恭惟学古胸,富有经世策。

探怀取二三,兴运际五百。

贤人如参术,足以壮国脉。

兹理要密庸,宁复胶於迹。

肘后可无传,能使寿金石。

先生还孔山,宕奎揭素壁。

似胜平泉墅,林立万株石。

向来翘材馆,楹桷富山积。

终焉愧轮囷,可能补寸尺。

淛潮浪拍夫,归帆风借力。

百拜寿斯文,华皓配南极。

何当脱拘挛,日侍维摩室。

君不见昔日贵湖抛保福,苧溪溪畔曾叮嘱。

汝归东海我归山,鸟道行人难措足。

又不见无隐当年隐石师,独傍岩阿烧栗皮。

尘埃扰扰未归客,四壁生涯说向谁。

我今不向石师住,贵湖亦非吾住处。

溪边流水自西东,岩畔栗皮任堆聚。

信脚来到五华峰,峰头重整旧家风。

为报漳泉诸道友,吉山元是福山翁。

万斜不作一灵孤。

妙容模。

契虚无。

觉海纵横,独耀越骊珠。

云静水寒无点翳,清净体,穿山透壁殊。

无人野上傲双凫。

奋天衢。

玩仙都。

一点圆明,变化不能拘。

腹实冲和怀美玉,密藏匮,更不求善价估。

登降上下,奠壁献斝。

音送粥粥,礼无达者。

已虞至旦,神其将归。

顾我国家,遗以繁釐。

三百斤铁枷,数载无人荷。

颺在壁根头,只得冤雠到。

口款分明不可翻,老肩无力也须担。

此别情何限。

最关情、一林醒石,重湖宾雁。

几度南楼携手上,十二阑干凭暖。

肯容我、樽前疏散。

底事匆匆催人去,黯西风、别恨千千万。

截不断,整仍乱。

三年瞥忽如飞电。

记从前、心情双亮,意词交划。

千古黎苏登临意,人道于今重见。

又分付、水流冰泮。

满腹余疑今谁问,上牛头、净拭乾坤眼。

聊尔耳,恐不免。

出山而见,入户而知。

鸡棲凤巢,邻壁之辉,何必区区点缀伊。

诗成聊疥壁。

洞山有物黑似漆,老倒玉泉裩赫赤。

赤者吉中有凶,黑者凶中有吉,明眼衲僧难辨的。

即今吉凶悔吝拈向一边,玉泉洞山且靠一壁,却听拄杖子出来露个消息。

卜岁之初,我迎春祗。

孰克侑乡,日古宓戏。

于皇宓戏,万世之德。

再拜稽首,敢爱斯壁。

仲秋渐凉,蒲团放稳长连床。

身心澄彻见渊底,河汉淡淡秋磨光。

二祖不短,少林不长,相传笑杀威音王。

你无所得,我无所藏,四无壁落浑大方。

万世清规信明白,夜寒吐月山苍苍。

有赫刘公,心在王室。

气吞强敌,忠贯日月。

九鼎既沦,四溟荡潏。

公如山岳,万仞屹屹。

富贵莫诱,威武莫屈。

仗节而死,无愧委质。

月落星稀露气香。

烟销日出晓光凉。

天东扶木三千丈,一片丹心似许长。

湛以北,洛之阳。

买花移竹且迷藏。

九重_阖开黄道,未信低回两鬓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