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尊经阁记

经,常道也。jīng,cháng dào yĕ。

其在于天,谓之命;qí zài yú tiān,wèi zhī mìng;

其赋于人,谓之性。qí fù yú rén,wèi zhī xìng。

其主于身,谓之心。qí zhŭ yú shēn,wèi zhī xīn。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xīn yĕ,xìng yĕ,mìng yĕ,yī yĕ。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tōng rén wù,dá sì hăi,sài tiān dì,gèn gŭ jīn,wú yŏu hū fú jù,wú yŏu hū fú tóng,wú yŏu hū huò biàn zhĕ yĕ,shì cháng dào yĕ。

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qí yīng hū găn yĕ,zé wèi cè yĭn,wèi xiū è,wèi cí ràng,wèi shì fēi;

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qí jiàn yú shì yĕ,zé wèi fù zĭ zhī qīn,wèi jūn chén zhī yì,wèi fū fù zhī bié,wèi cháng yòu zhī xù,wèi péng yŏu zhī xìn。

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shì cè yĭn yĕ,xiū è yĕ,cí ràng yĕ,shì fēi yĕ;

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shì qīn yĕ,yì yĕ,xù yĕ,bié yĕ,xìn yĕ,yī yĕ。

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jiē suŏ wèi xīn yĕ,xìng yĕ,mìng yĕ。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tōng rén wù,dá sì hăi,sài tiān dì,gèn gŭ jīn,wú yŏu hū fú jù,wú yŏu hū fú tóng,wú yŏu hū huò biàn zhĕ yĕ,shì cháng dào yĕ。

以言其阴阳消息之行焉,则谓之《易》;yĭ yán qí yīn yáng xiāo xī zhī xíng yān,zé wèi zhī《yì》;

以言其纪纲政事之施焉,则谓之《书》;yĭ yán qí jì gāng zhèng shì zhī shī yān,zé wèi zhī《shū》;

以言其歌咏性情之发焉,则谓之《诗》;yĭ yán qí gē yŏng xìng qíng zhī fà yān,zé wèi zhī《shī》;

以言其条理节文之着焉,则谓之《礼》;yĭ yán qí tiáo lĭ jié wén zhī zhe yān,zé wèi zhī《lĭ》;

以言其欣喜和平之生焉,则谓之《乐》;yĭ yán qí xīn xĭ hé píng zhī shēng yān,zé wèi zhī《lè》;

以言其诚伪邪正之辨焉,则谓之《春秋》。yĭ yán qí chéng wĕi xié zhèng zhī biàn yān,zé wèi zhī《chūn qiū》。

是阴阳消息之行也,以至于诚伪邪正之辨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shì yīn yáng xiāo xī zhī xíng yĕ,yĭ zhì yú chéng wĕi xié zhèng zhī biàn yĕ,yī yĕ,jiē suŏ wèi xīn yĕ,xìng yĕ,mìng yĕ。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tōng rén wù,dá sì hăi,sài tiān dì,gèn gŭ jīn,wú yŏu hū fú jù,wú yŏu hū fú tóng,wú yŏu hū huò biàn zhĕ yĕ。

夫是之谓六经。fū shì zhī wèi liù jīng。

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liù jīng zhĕ fēi tā,wú xīn zhī cháng dào yĕ。

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shì gù《yì》yĕ zhĕ,zhì wú xīn zhī yīn yáng xiāo xī zhĕ yĕ;

《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shū》yĕ zhĕ,zhì wú xīn zhī jì gāng zhèng shì zhĕ yĕ;

《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shī》yĕ zhĕ,zhì wú xīn zhī gē yŏng xìng qíng zhĕ yĕ;

《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lĭ》yĕ zhĕ,zhì wú xīn zhī tiáo lĭ jié wén zhĕ yĕ;

《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lè》yĕ zhĕ,zhì wú xīn zhī xīn xĭ hé píng zhĕ yĕ;

《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chūn qiū》yĕ zhĕ,zhì wú xīn zhī chéng wĕi xié zhèng zhĕ yĕ。

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jūn zĭ zhī yú liù jīng yĕ,qiú zhī wú xīn zhī yīn yáng xiāo xī ér shí xíng yān,suŏ yĭ zūn《yì》yĕ;

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qiú zhī wú xīn zhī jì gāng zhèng shì ér shí shī yān,suŏ yĭ zūn《shū》yĕ;

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qiú zhī wú xīn zhī gē yŏng xìng qíng ér shí fà yān,suŏ yĭ zūn《shī》yĕ;

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着焉,所以尊《礼》也;qiú zhī wú xīn zhī tiáo lĭ jié wén ér shí zhe yān,suŏ yĭ zūn《lĭ》yĕ;

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qiú zhī wú xīn zhī xīn xĭ hé píng ér shí shēng yān,suŏ yĭ zūn「lè」yĕ;

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春秋》也。qiú zhī wú xīn zhī chéng wĕi xié zhèng ér shí biàn yān,suŏ yĭ zūn《chūn qiū》yĕ。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由之富家者支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gài xī zhĕ shèng rén zhī fú rén jí,yōu hòu shì,ér shù liù jīng yĕ,yóu zhī fù jiā zhĕ zhī fù zŭ,lǜ qí chăn yè kù cáng zhī jī,qí zĭ sūn zhĕ,huò zhì yú yí wàng sàn shī,[zú,cù] kùn qióng ér wú yĭ zì quán yĕ,ér jì jí qí jiā zhī suŏ yŏu yĭ yí zhī,shĭ zhī shì shŏu qí chăn yè kù cáng zhī jī ér xiăng yòng yān,yĭ miăn yú kùn qióng zhī huàn。

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gù liù jīng zhĕ,wú xīn zhī jì jí yĕ,ér liù jīng zhī shí,zé jù yú wú xīn。

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yóu zhī chăn yè kù cáng zhī shí jī,zhòng zhòng sè sè,jù cún yú qí jiā,qí jì jí zhĕ,tè míng zhuàng shŭ mù ér yĭ。

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ér shì zhī xué zhĕ,bù zhī qiú liù jīng zhī shí yú wú xīn,ér tú kăo suŏ yú yĭng xiăng zhī jiān,qiān zhì yú wén yì zhī mò,kēng kēng rán yĭ wèi shì liù jīng yĭ。

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shì yóu fù jiā zhī zĭ sūn,bù wù shŏu shì xiăng yòng qí chăn yè kù cáng zhī shí jī,rì yí wàng sàn shī,zhì wèi jù rén gài fū,ér yóu xiāo xiāo rán zhĭ qí jì jí yuē:「sī wú chăn yè kù cáng zhī jī yĕ!

」何以异于是?」hé yĭ yì yú shì?

呜呼!wū hū!

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liù jīng zhī xué,qí bù míng yú shì,fēi yī zhāo yī xī zhī gù yĭ。

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shàng gōng lì,chóng xié shuō,shì wèi luàn jīng;

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xí xùn gŭ,[chuán,zhuàn] jì sòng,mò [nì,niào] yú qiăn wén xiăo jiàn,yĭ tú tiān xià zhī ĕr mù,shì wèi wŭ jīng;

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chĭ yín cí,jìng guĭ biàn,shì jiān xīn dào xíng,zhú shì lŏng duàn,ér yóu zì yĭ wèi tōng jīng,shì wèi zéi jīng。

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ruò shì zhĕ,shì bìng qí suŏ wèi jì jí zhĕ,ér gē liè qì huĭ zhī yĭ,nìng fù zhī suŏ yĭ wèi zūn jīng yĕ hū?

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yuè chéng jiù yŏu jī shān shū yuàn,zài wò lóng xī gāng,huāng fèi jiŭ yĭ。

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另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jùn shŏu wèi nán nán jūn dà jí,jì fū zhèng yú mín,zé [kăi,kài] rán dào mò xué zhī zhī lí,jiāng jìn zhī yĭ shèng xián zhī dào,yú shì shĭ shān yīn lìng wú jūn yíng [tuò,tà] shū yuàn ér yī xīn zhī,yòu wèi zūn jīng gé yú qí hòu,yuē:「jīng zhèng zé shù mín xīng;

庶民兴,斯无邪慝矣。shù mín xīng,sī wú xié [nì,tè] yĭ。

」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gé chéng,qĭng [yŭ,yú] yī yán,yĭ shĕn duō shì,[yŭ,yú] jì bù huò cí,zé wèi jì zhī ruò shì。

呜呼!wū hū!

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shì zhī xué zhĕ,dé wú shuō ér qiú zhū qí xīn yān,qí yì shù hū zhī suŏ yĭ wèi zūn jīng yĕ yĭ。

译文

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在天称为“命”,秉赋于人称为“性”,作为人身的主宰称为“心”。心、性、命,是一个东西。它沟通人与物,遍及四海,充塞天地之间,贯通往古来今,无处不存,无处不是同样,无处可能改变的存在,所以它是永恒不变之道。它表现在人的情感里,便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谦让之心,是非之心;它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便是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兄弟之序,朋友之信。因此恻隐心、羞恶心、谦让心、是非心,也就是亲、义、序、别、信,是同样一件东西;都是心、性、命。这些都是沟通人与物,普及四海,充塞天地,贯穿古今,无处不存,无处不相同,无处可能改变的存在,即永恒不变之道。这永恒不变之道,用以阐述阴阳盛衰的运行,便称它为《易》;用以表明纪纲政事的施行,便称它为《书》;用以传达歌咏性情的感发,便称它为《诗》;用以显示体统仪节的表征,便称它为《礼》;用以宣泄欣喜和平的跃动,便称它为《乐》;用以辨别真假邪正的标准,便称它为《春秋》。因此阴阳盛衰的运行,以至于真假邪正的评价,同样是一个东西;都是心、性、命。这些都是沟通人与物,普及四海,充塞天地,贯穿古今,无处不存,无处不相同,无处可能改变的真理,唯其如此所以称为六经。六经不是别的,就是我们心中永恒不变之道。因此《易》这部经,是记我们内心的阴阳盛衰的经:《书》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纪纲政事的经;《诗》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歌咏性情的经;《礼》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体统仪节的经;《乐》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欣喜和平的经;《春秋》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真假邪正的经。君子的对待六经,省察心中的阴阳盛衰而使之及时运行,这才是尊重《易》;省察心中的纪纲政事而使之及时施行,这才是尊重《书》;省察心中的歌咏性情而使之及时感发,这才是尊重《诗》;省察心中的体统仪节而使之及时表露,这才是尊重《礼》;省察心中的欣喜和平而使之及时跃动,这才是尊重《乐》;省察心中的真假邪正而及时地辨明,这才是尊重《春秋》。

  大抵古代圣人的匡扶人间正道、耽心后世的颓败而著述六经,正如同富家的上一辈,耽心他们的产业和库藏中的财富,到子孙手里会被遗忘散失,不知哪一天陷入穷困而无以自谋生活,因而记录下他们家中所有财富的账目而遗留给子孙,使他们能永世守护这些产业库藏中的财富而得以享用,以避免贫困的祸患。所以六经,是我们内心的账本,而六经的实际内容,则具备在我们内心,正如同产业库藏的财富,各种各样的具体物资,都存在家里。那账本,不过记下它们的名称品类数目罢了。而世上学六经的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心里去探求六经的实际内容,却空自从实际之外的仿佛的形迹之中去探索,拘守于文字训诂的细枝末节,鄙陋地以为那些就是六经了,这正像富家的子孙,不致力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晓晓地指着账本,说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同这有什么两样?唉!六经之学,它的不显扬于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重视功利,崇奉谬论,这叫做淆乱经义;学一点文字训诂,教授章句背诵,沉陷于浅薄的知识和琐屑的见解,以掩蔽天下的耳目,这叫做侮慢经文;肆意发表放荡的论调,逞诡辩以取胜,文饰其邪恶的心术和卑劣的行为,驰骋世间以自高身价,而还自命为通晓六经,这叫做残害经书。像这样一些人,简直是连所谓账本都割裂弃废掉了,哪里还知道什么叫做尊重六经呢!

  越城过去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已久了。知府渭南人南大吉君,在治理民政之暇,即慨然痛惜晚近学风的颓败,将使之重归于圣贤之道,于是命山阴县令吴瀛君扩大书院使之一新,又建造一座尊经阁于书院之后,说道:“经学归于正途则百姓就会振发,百姓振发那便不会犯罪作恶了。”尊经阁落成,邀我写一篇文章,以晓喻广大的士子,我既推辞不掉,便为他写了这篇记。唉!世上的读书人,掌握我的主张而求理于内心,当也大致接近于知道怎么样才是真正地尊重六经的了。

  (何满子)

注释

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在天称为“命”,秉赋于人称为“性”,作为人身的主宰称为“心”。心、性、命,是一个东西。它沟通人与物,遍及四海,充塞天地之间,贯通往古来今,无处不存,无处不是同样,无处可能改变的存在,所以它是永恒不变之道。它表现在人的情感里,便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谦让之心,是非之心;它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便是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兄弟之序,朋友之信。因此恻隐心、羞恶心、谦让心、是非心,也就是亲、义、序、别、信,是同样一件东西;都是心、性、命。这些都是沟通人与物,普及四海,充塞天地,贯穿古今,无处不存,无处不相同,无处可能改变的存在,即永恒不变之道。这永恒不变之道,用以阐述阴阳盛衰的运行,便称它为《易》;用以表明纪纲政事的施行,便称它为《书》;用以传达歌咏性情的感发,便称它为《诗》;用以显示体统仪节的表征,便称它为《礼》;用以宣泄欣喜和平的跃动,便称它为《乐》;用以辨别真假邪正的标准,便称它为《春秋》。因此阴阳盛衰的运行,以至于真假邪正的评价,同样是一个东西;都是心、性、命。这些都是沟通人与物,普及四海,充塞天地,贯穿古今,无处不存,无处不相同,无处可能改变的真理,唯其如此所以称为六经。六经不是别的,就是我们心中永恒不变之道。因此《易》这部经,是记我们内心的阴阳盛衰的经:《书》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纪纲政事的经;《诗》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歌咏性情的经;《礼》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体统仪节的经;《乐》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欣喜和平的经;《春秋》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真假邪正的经。君子的对待六经,省察心中的阴阳盛衰而使之及时运行,这才是尊重《易》;省察心中的纪纲政事而使之及时施行,这才是尊重《书》;省察心中的歌咏性情而使之及时感发,这才是尊重《诗》;省察心中的体统仪节而使之及时表露,这才是尊重《礼》;省察心中的欣喜和平而使之及时跃动,这才是尊重《乐》;省察心中的真假邪正而及时地辨明,这才是尊重《春秋》。

  大抵古代圣人的匡扶人间正道、耽心后世的颓败而著述六经,正如同富家的上一辈,耽心他们的产业和库藏中的财富,到子孙手里会被遗忘散失,不知哪一天陷入穷困而无以自谋生活,因而记录下他们家中所有财富的账目而遗留给子孙,使他们能永世守护这些产业库藏中的财富而得以享用,以避免贫困的祸患。所以六经,是我们内心的账本,而六经的实际内容,则具备在我们内心,正如同产业库藏的财富,各种各样的具体物资,都存在家里。那账本,不过记下它们的名称品类数目罢了。而世上学六经的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心里去探求六经的实际内容,却空自从实际之外的仿佛的形迹之中去探索,拘守于文字训诂的细枝末节,鄙陋地以为那些就是六经了,这正像富家的子孙,不致力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晓晓地指着账本,说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同这有什么两样?唉!六经之学,它的不显扬于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重视功利,崇奉谬论,这叫做淆乱经义;学一点文字训诂,教授章句背诵,沉陷于浅薄的知识和琐屑的见解,以掩蔽天下的耳目,这叫做侮慢经文;肆意发表放荡的论调,逞诡辩以取胜,文饰其邪恶的心术和卑劣的行为,驰骋世间以自高身价,而还自命为通晓六经,这叫做残害经书。像这样一些人,简直是连所谓账本都割裂弃废掉了,哪里还知道什么叫做尊重六经呢!

  越城过去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已久了。知府渭南人南大吉君,在治理民政之暇,即慨然痛惜晚近学风的颓败,将使之重归于圣贤之道,于是命山阴县令吴瀛君扩大书院使之一新,又建造一座尊经阁于书院之后,说道:“经学归于正途则百姓就会振发,百姓振发那便不会犯罪作恶了。”尊经阁落成,邀我写一篇文章,以晓喻广大的士子,我既推辞不掉,便为他写了这篇记。唉!世上的读书人,掌握我的主张而求理于内心,当也大致接近于知道怎么样才是真正地尊重六经的了。

  (何满子)

赏析

本文名为尊经阁作记,实际上只有结尾一段,用极为概括的语言涉及这个阁的有关方面,绝大部分篇幅都是在阐述作者的哲学思想,即“心外无物”的世界观,可以说是一篇别开生面的文章。正如清人吴楚材所评论:“阳明先生一生训人,以良知良能,根究心性,于此记略,已具备矣。”可以说,本文是浓缩了的阳明学说的全貌。

  论证层层深入,正反论据互见,是全文的一大特点。文章先从六经的不同表现形式谈起,继而结合了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说明了六经是“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的“常道”,它作用于人生的整体,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接着,作者不厌其烦地从六经的核心内容、学习方面进行全面地分析。而后又对那些舍本逐末的“世之学者”的错误认识和不良倾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批评和斥责。直到结尾时,即便是介绍写作本文的缘由,作者也还语重心长地希望“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首尾贯通一气,中心非常明确。

  在行文上,全文多用排比句,而且是同一句式多次出现。如第二、三、四段的开头都是这几句话:“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表面看起来似乎是重复,实际上这是作者所要强调的内容。同时,这种手法在结构上还起到了加固作用,把这几个段落牢牢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此外,在比喻的运用上,在用词的灵活多变上,都显现出作者一定的功底。

诗人简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57篇诗文

诗文推荐

生民以来,道莫兴京。

温良恭敛,惟神惟明。

我洁尊疊,陈兹芹藻。

言升言旋,式崇斯教。

坤元生物,公里相宣。

蠲兹祀事,美报致虔。

清酤芬如,灵坛岿然。

酌尊奠觞,神其格焉。

一国之中,圣主最尊。

四民之中,君恩最重。

衲重居四民之外,正当今日如何报恩。

万年松顶拂云高。

煌煌道宫,肃肃太清。

礼光尊祖,乐备充庭。

罄竭诚至,希夷降灵。

云凝翠盖,风焰红旌。

众真以从,九奏初迎。

永惟休祐,是锡和平。

中兴四叶,休德继昭清。

王度日熙平。

气调玉烛金穰应,八表颂声腾。

中原图籍入宸廷。

列圣慰真灵。

衮龙登庙游仙阙,亿万载尊承。

糟糠相乐。

早共梁鸿同隐约。

著籍天门。

隔品新封感帝恩。

满堂儿女。

妇捧金杯孙屡舞。

白发卿卿。

与尔尊前作寿星。

我尊我亲,承天之祉。

寿名兼美,家国咸喜。

公傅秉礼,实册有糨。

惟千万祀,令闻不已。

[太簇为角]是尊是奉,兹率旧章。

乐音纯绎,荐溢圆方。

情文旧矣,神其迪赏。

永观锡义,多樯穰穰。

初学莺簧响露梢,还疑凤吹拂云)。

金屏笑剧如花女,红豆凭将记曲抛。

拔宅谁能辨有无,涧边空记旧丹炉,世间自是多凡骨,何处犹寻九节蒲。

俎豆纷披,金石繁会。

侑以贰尊,匪渎匪怠。

我画既周,我心孔砑。

憺兮容兴,彷佛如在。

祖宗垂佑,亨会协重熙。

德泽被烝黎。

虔崇尊谥陈徽册,藻卫列葳蕤。

宸心致孝极孜孜。

展礼诏台司。

祥烟瑞霭浮清庙,绵宇被纯禧。

东风吹碧草。

年华换、行客老沧州。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

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

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

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

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吾皇尽孝,宗庙务崇尊。

钜典备弥文。

巍巍东向开基主,七世袝神孙。

追思九闰整乾坤。

环宇慕洪恩。

从今密迩高宗室,千载事如存。

诗成春草梦池塘。

相忆托玄香。

常记饮仙房。

笑一举、曾蒙十觞。

百年行止,几番离合,吾老且吾乡。

聊与领群芳。

渐开到、江头野棠。

道人活计不相侵。

各自衣餐各自寻。

莫为闲言闲斗气,休争俗事俗萦心。

搜玄绝虑龙随虎,索隐记机水养金。

清净色身全法体,一炉丹熟步瑶

谁道飘零不可怜,金炉断尽小篆香,人生何处似尊前?

见了又休还似梦,坐来虽近远如天,断来能有几回肠?

忽解羊头削,聊驰熊首轓.扬舲发夏口,按节向吴门。

帆映丹阳郭,枫攒赤岸村。

百城多候吏,露冕一何尊。

祖启瑶光,诞生明圣。

尊极母箅,帝庸作命。

宝章煌煌,导以笙声。

还燕慈宁,邦家徯庆。

有炜弥文,克隆宏杓。

贻此燕谋,具膺多祐。

嶰律吹莩,偿尊奠酒。

佐乃沈潜,永祈同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