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患:祸害,灾难这里做动词。
其子患之(患):忧虑。
中山:春秋时小国名,在今河北省。
盍:“何不”的合音,为什么不。
诸:“之乎”的合音。
垣墉:墙壁。 垣:墙
若之何:固定句式,这里的意思是“为什么要”。
“吾将饥寒焉”的“焉”是语气助词,所以可以不被翻译。没有意义的。
兵外肢强,兵内体壮。
敛之尽归,岁以多饷。
东南舳舻,衔尾而上。
浮江浮淮,泝汴之湍。
汴湍不常,水衡不官。
惟虞溢毁,靡虞舟盘。
舟盘粮覆,粮孰为足。
大计之数,万百惟六。
帛币错货,三倍其谷。
曰主厥漕,王之荩臣。
日忧河涸,运借烦神。
以舫实土,约流束津。
百步之间,若牙与龈。
朝涨夕降,滞舸次鳞。
丞乞于朝,朝不即报。
下上经营,风并日曝。
其躬其勤,秉心有操。
士岂无禄,禄此则冒。
彼以荣佚,此以劬耗。
愿答其劬,锡命锡诰。
回首家园,竹多屋、水还多竹。
那更是,千峰凝翠,一溪凝绿。
多谢故人相问讯,奚奴步步收珠玉。
叹暮林、飞鸟也知还,寻归宿。
遍历了,岳与牧。
享过了,官与禄。
算平生万事,尽无不足。
争奈乞身犹未可,只缘欠种清闲福。
想瞿硎、仙子亦相思,山之阝奥。
先生出奇作新酒,自作自歌自为寿。
酒徒欲举吾盃,先挽天河濯渠手。
谁知先生诗更奇,刊落陈言付刍狗。
俗人欲诵先生诗,先吸天漱渠口。
古来作酒称杜康,作诗只说杜草堂。
举世无人传得方,奄有二杜惟一杨。
先生此味谁能尝,却曾见此糟蟹黄。
一片入口风韵长,余子祗慕大官羊。
天公生我太迟后,不作先生牛马走。
低头乞取酒百壶,晏下先生诗万首。
先生骑鲸上天游,问著许侬知味否。
君不见元光河决愁从臣,天子有诏皆负薪。
当时实炭知畿畚,下与鱼鳖争生人。
孰知木黔善制水,火出木尽全其真。
一朝入火纵粉骨,曲身得暖龙蛇伸。
成亏等作万世计,肯与胡僧推劫尘。
我欲诙谐与作传,上继毛颖追获麟。
日烧昆仑十挺指,惜哉黔也非吾亲。
穷朝破灶郁烟烬,青唇墨腕羞比邻。
谁能与致送暖势。
坐使有脚歌阳春。
将军羔酒空作梦,十年未有今年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