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象祠记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líng、bó zhī shān,yŏu xiàng cí yān。

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qí xià zhū miáo yí zhī jū zhĕ,xián shén ér cí zhī。

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xuān wèi ān jūn,yīn zhū miáo yí zhī qĭng,xīn qí cí wū,ér qĭng jì yú [yŭ,yú]。

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yŭ,yú] yuē:“huĭ zhī hū,qí xīn zhī yĕ?

”曰:“新之。”yuē:“xīn zhī。

”“新之也,何居乎?”“xīn zhī yĕ,hé jū hū?

”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yuē:“sī cí zhī zhào yĕ,gài mò zhī qí yuán。

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rán wú zhū mán yí zhī jū shì zhĕ,zì wú fù、wú zŭ sù céng gāo ér shàng,jiē zūn fèng ér yīn sì yān,jŭ ér bù găn fèi yĕ。

”予曰:“胡然乎?”[yŭ,yú] yuē:“hú rán hū?

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yŏu bí zhī sì,táng zhī rén gài cháng huĭ zhī。

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xiàng zhī dào,yĭ wéi zĭ zé bù xiào,yĭ wéi dì zé ào。

斥于唐,而犹存于今;chì yú táng,ér yóu cún yú jīn;

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huài,pī,pēi] yú yŏu bí,ér yóu shèng yú zī tŭ yĕ,hú rán hū?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wŏ zhī zhī yĭ:jūn zĭ zhī ài ruò rén yĕ,tuī jí yú qí wū zhī wū,ér kuàng yú shèng rén zhī dì hū zāi?

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rán zé sì zhĕ wéi shùn,fēi wéi xiàng yĕ。

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yì xiàng zhī sĭ,qí zài gān yŭ jì gé zhī hòu hū?

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bù rán,gŭ zhī ào jié zhĕ qĭ shăo zāi?

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ér xiàng zhī cí dú yán yú shì,wú yú shì gài yŏu yĭ jiàn shùn dé zhī zhì,rù rén zhī shēn,ér liú zé zhī yuăn qiĕ jiŭ yĕ。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xiàng zhī bù rén,gài qí shĭ yān ĕr,yòu wū zhī qí zhōng zhī bù jiàn huà yú shùn yĕ?

《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shū》bù yún hū:“kè xié yĭ xiào,zhēng zhēng [yì,ài],bù gé jiān。

”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 gŭ sŏu yì yŭn ruò,zé yĭ huà ér wéi cí fù。

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xiàng yóu bù dì,bù kĕ yĭ wéi xié。

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jìn zhì yú shàn,zé bù zhì yú è;

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bù dĭ yú jiān,zé bì rù yú shàn。

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xìn hū,xiàng gài yĭ huà yú shùn yĭ!

《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mèng zĭ》yuē:“tiān zĭ shĭ lì zhì qí guó,xiàng bù dé yĭ yŏu wéi yĕ。

”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sī gài shùn ài xiàng zhī shēn ér lǜ zhī xiáng,suŏ yĭ fú chí fŭ dăo zhī zhĕ zhī zhōu yĕ。

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bù rán,zhōu gōng zhī shèng,ér guăn、cài bù miăn yān。

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sī kĕ yĭ jiàn xiàng zhī jì huà yú shùn,gù néng [rèn,rén] xián shĭ néng ér ān yú qí wèi,zé jiā yú qí mín,jì sĭ ér rén huái zhī yĕ。

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zhū hóu zhī qīng,mìng yú tiān zĭ,gài《zhōu guān》zhī zhì,qí dài făng yú shùn zhī fēng xiàng yú?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wú yú shì gài yŏu yĭ xìn rén xìng zhī shàn,tiān xià wú bù kĕ huà zhī rén yĕ。

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rán zé táng rén zhī huĭ zhī yĕ,[jù,jū] xiàng zhī shĭ yĕ;

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jīn zhī zhū yí zhī fèng zhī yĕ,chéng xiàng zhī zhōng yĕ。

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sī yì yĕ,wú jiāng yĭ biăo yú shì,shĭ zhī rén zhī bù shàn,suī ruò xiàng yān,yóu kĕ yĭ găi;

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ér jūn zĭ zhī xiū dé,jí qí zhì yĕ,suī ruò xiàng zhī bù rén,ér yóu kĕ yĭ huà zhī yĕ。

译文

  灵鹫山和博南山有象的祠庙。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作神祭祀。宣尉使安君,顺应苗民的请求,把祠庙的房屋重新修整,同时请我做一篇记。我说:“是拆毁它呢,还是重新修整它呢?”宣慰使说:“是重新修整它。”我说:“重新修整它,是什么道理呢?”宣尉使说:“这座祠庙的创建,大概没有人知道它的起源了。然而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苗民,从我的父亲、祖父,一直追溯到曾祖父、高祖父以前,都是尊敬信奉,并诚心祭祀,不敢荒废呢。”

  我说:“为什么这样呢?有鼻那地方的象祠,唐朝人曾经把它毁掉了。象的为人,作为儿子就不孝,作为弟弟就傲慢。对象的祭祀,在唐朝就受斥责,可是还存留到现在;他的祠庙在有鼻被拆毁,可是在这里却还兴旺。为什么这样呢?”我懂得了!君子爱这个人,便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于圣人的弟弟呢!既然这样,那么兴建祠庙是为了舜,不是为了象啊!我猜想象的死去,大概是在舜用干舞羽舞感化了苗族之后么?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古代凶暴乖戾的人难道还少吗?可是象的祠庙却独独能传到今世。我从这里能够看到舜的品德的高尚,进入人心的深度,和德泽流传的辽远长久。象的凶暴,在开始是这样的,又怎见得他后来不被舜感化呢?瞽瞍也能听从,那么他已经被舜感化成为慈祥的父亲了;如果象还不尊敬兄长,就不能够说是全家和睦了。他上进向善,就不至于仍是恶;不走上邪路,就说明一定会向善。象已经被舜感化了,确实是这样啊!孟子说:“天子派官吏治理他的国家,象不能有所作为呢!”这大概是舜爱象爱得深,并且考虑得仔细,所以用来扶持辅导他的办法就很周到呢。从这里能够看到象被舜感化了,所以能够任用贤人,安稳地保有他的位子,把恩泽施给百姓,因此死了以后,人们怀念他啊。诸侯的卿,由天子任命,是周代的制度;这也许是仿效舜封象的办法吧!我因此有理由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能够感化的人。既然这样,那么唐朝人拆毁象的祠庙,是根据象开始的行为;现在苗民祭祀他,是信奉象后来的表现。

  这个意义,我将把它向世上讲明。使人们知道:人的不善良,即使跟象一样,还能够改正;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到了极点,即使别人跟象一样凶暴,也还能够感化他呢。

注释

①象祠:象的祠庙。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

②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象死后,当地人为他建了祠庙。

③瞽瞍(gǔsǒu):舜父名。

④底:通“抵”,到。

赏析

本文为王守仁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时所作。象祠,为纪念虞舜的同父异母弟象而修建的祠堂。根据古代传说,象在其母怂恿下,曾多次谋害舜,皆未得逞。其后,象被舜所感化。舜即位后,封象为有鼻国国君(其领地在今湖南道县北)。在传统观念中,象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唐代时,道州刺史就曾毁掉当地的象祠。不过,王守仁认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象之所以最后受到感化,正说明舜的伟大,从而说明君子修德的重要性。这也是作者一贯倡导的“致良知”的具体例证。

  这又是一篇阐明作者“致良知”的观点的论文。全文从宣君修缮象祠写起,作者连着用了两个“胡然乎”的质疑句子带动了全文。在正面论证“致良知”这一中心内容时,作者采取了层层深入、水到渠成的手法。他首先指出,人们之所以为象立祠,是为了纪念舜,即所谓“爱屋及乌”之意,然后具体到舜是如何感化象的。(关于象在早年是如何的“不善”,在古代是人人熟知的,所以作者不再列举。)这就很自然地得出了第四段结尾中所说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结论。

  王阳明的文章比较通俗明快,这是为了宣扬他的哲学思想的需要。同时,为了触类旁通,他惯于在行文时多举例证。例如,在这篇短文中,他援引的古书就有《书经》《孟子》;还用“管蔡不免”的史实反衬舜的感化之功。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诗人简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57篇诗文

诗文推荐

言言祠宫,爰考我礼。

维西有疊,维东有洗。

爰洁爰条,载荐其困。

神在何斯,匪远具迩。

初学莺簧响露梢,还疑凤吹拂云)。

金屏笑剧如花女,红豆凭将记曲抛。

拔宅谁能辨有无,涧边空记旧丹炉,世间自是多凡骨,何处犹寻九节蒲。

东风吹碧草。

年华换、行客老沧州。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

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

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

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

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白牯问狸奴,虚空酬万象。

电激不停踪,谷虚谁答响。

啐兮啄兮,清机历掌。

回头{左车右度}轹范春时,舌上葛藤长万丈。

诗成春草梦池塘。

相忆托玄香。

常记饮仙房。

笑一举、曾蒙十觞。

百年行止,几番离合,吾老且吾乡。

聊与领群芳。

渐开到、江头野棠。

二妙诗情仆命骚,驱万象入甄陶。

三休亭上频回首,八节滩中稳着篙。

巢幕只应怜乳燕,戴山谁复笑灵鳌。

也知廊庙须公等,宁羡华堂数仞高。

铿锵韶濩,肃穆神容。

洪规赫赫,祠典雍雍。

已周三献,将乘六龙。

虔诚有托,恳志无从。

古木郁沉沉,祠亭相衮临。

雷驱山外响,云结日边阴。

◇霂来初合,依微势稍深。

土膏潜动◇,野气欲成霖。

陇上连云色,田间击壤音。

明光应奏瑞,黄屋正焦心。

帝邑三川美,离宫万瓦森。

废沟鸣故苑,红蘤发青林。

南亩犹须劝,余春尚可寻。

应容後车客,时作洛生吟。

道人活计不相侵。

各自衣餐各自寻。

莫为闲言闲斗气,休争俗事俗萦心。

搜玄绝虑龙随虎,索隐记机水养金。

清净色身全法体,一炉丹熟步瑶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香象奔波失却威,龙天寂听生欣悦。

十旬欢洽,一日祠终。

澄彝拂俎,报德酬功。

虑虔容肃,礼缛仪丰。

神其降祉,整驭随风。

春以喻母慈,慈深春不如。

儿欲答母恩,恩重答无余。

华堂顿有云岭隔,梦里分明与亲剧。

阿连进奉新批敕,翠裘黄简缘兄得。

朝腾巽章乞祠官,愿身暮归怡母颜。

老农邀君勿轻去,万红千紫扶春住。

雨田自种晴田收,好是天留答春处。

水陌轻寒,社公雨足东风慢。

定巢新燕。

湿雨穿花转。

象尺熏炉,拂晓停针线。

愁蛾浅。

飞红零乱。

侧卧珠帘卷。

溪上人来暮叩关,殷勤一纸报平安。

甘泉宿老求闲局,苦县仙人有废坛,拜敕定披新紫氅,傍斋应许旧黄冠。

冰衔怪得缄题异,自起呼童剪烛看。

巍巍京师,帝王之泽。

临制华夏,宪相紫极。

边尘涨天,雨坠矢石。

千雉摧毁,公死於敌。

欃枪舒芒,万象变色。

独垂忠烈,以光载籍。

献终豆徹,礼备乐成。

祠容肃肃,风驭冥冥。

三时务本,一墢射耕。

人祗胥悦,祉福是膺。

岁肇春宗,乾开震长。

瑶山既寂,戾园斯享。

玉肃其事,物昭其象。

弦诵成风,笙歌合响。

吾剑非凡,玉皇宣赐,非吾谁敢承当。

青蛇三尺,时复起祥光。

剔起乾坤骨髓,劈开太一真阳。

何人铸,耶溪欧冶,金水配柔刚。

不知何处用,除邪斩怪,宁静诸方。

斡开万象,尽化玄霜。

惟有修行不谨,轻轻指、魂魄飞扬。

匣中响,雷声震动,万里鬼神藏。

龙母龙相依,风云随所变。

舟人请予往,出庙旗脚转。

旗指西南归,飞帆疾流电。

长芦江口发平明,白鹭洲前已朝膳。

竹根杯珓不欺人,世间然诺空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