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象祠记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líng、bó zhī shān,yŏu xiàng cí yān。

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qí xià zhū miáo yí zhī jū zhĕ,xián shén ér cí zhī。

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xuān wèi ān jūn,yīn zhū miáo yí zhī qĭng,xīn qí cí wū,ér qĭng jì yú [yŭ,yú]。

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yŭ,yú] yuē:“huĭ zhī hū,qí xīn zhī yĕ?

”曰:“新之。”yuē:“xīn zhī。

”“新之也,何居乎?”“xīn zhī yĕ,hé jū hū?

”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yuē:“sī cí zhī zhào yĕ,gài mò zhī qí yuán。

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rán wú zhū mán yí zhī jū shì zhĕ,zì wú fù、wú zŭ sù céng gāo ér shàng,jiē zūn fèng ér yīn sì yān,jŭ ér bù găn fèi yĕ。

”予曰:“胡然乎?”[yŭ,yú] yuē:“hú rán hū?

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yŏu bí zhī sì,táng zhī rén gài cháng huĭ zhī。

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xiàng zhī dào,yĭ wéi zĭ zé bù xiào,yĭ wéi dì zé ào。

斥于唐,而犹存于今;chì yú táng,ér yóu cún yú jīn;

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huài,pī,pēi] yú yŏu bí,ér yóu shèng yú zī tŭ yĕ,hú rán hū?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wŏ zhī zhī yĭ:jūn zĭ zhī ài ruò rén yĕ,tuī jí yú qí wū zhī wū,ér kuàng yú shèng rén zhī dì hū zāi?

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rán zé sì zhĕ wéi shùn,fēi wéi xiàng yĕ。

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yì xiàng zhī sĭ,qí zài gān yŭ jì gé zhī hòu hū?

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bù rán,gŭ zhī ào jié zhĕ qĭ shăo zāi?

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ér xiàng zhī cí dú yán yú shì,wú yú shì gài yŏu yĭ jiàn shùn dé zhī zhì,rù rén zhī shēn,ér liú zé zhī yuăn qiĕ jiŭ yĕ。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xiàng zhī bù rén,gài qí shĭ yān ĕr,yòu wū zhī qí zhōng zhī bù jiàn huà yú shùn yĕ?

《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shū》bù yún hū:“kè xié yĭ xiào,zhēng zhēng [yì,ài],bù gé jiān。

”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 gŭ sŏu yì yŭn ruò,zé yĭ huà ér wéi cí fù。

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xiàng yóu bù dì,bù kĕ yĭ wéi xié。

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jìn zhì yú shàn,zé bù zhì yú è;

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bù dĭ yú jiān,zé bì rù yú shàn。

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xìn hū,xiàng gài yĭ huà yú shùn yĭ!

《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mèng zĭ》yuē:“tiān zĭ shĭ lì zhì qí guó,xiàng bù dé yĭ yŏu wéi yĕ。

”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sī gài shùn ài xiàng zhī shēn ér lǜ zhī xiáng,suŏ yĭ fú chí fŭ dăo zhī zhĕ zhī zhōu yĕ。

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bù rán,zhōu gōng zhī shèng,ér guăn、cài bù miăn yān。

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sī kĕ yĭ jiàn xiàng zhī jì huà yú shùn,gù néng [rèn,rén] xián shĭ néng ér ān yú qí wèi,zé jiā yú qí mín,jì sĭ ér rén huái zhī yĕ。

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zhū hóu zhī qīng,mìng yú tiān zĭ,gài《zhōu guān》zhī zhì,qí dài făng yú shùn zhī fēng xiàng yú?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wú yú shì gài yŏu yĭ xìn rén xìng zhī shàn,tiān xià wú bù kĕ huà zhī rén yĕ。

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rán zé táng rén zhī huĭ zhī yĕ,[jù,jū] xiàng zhī shĭ yĕ;

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jīn zhī zhū yí zhī fèng zhī yĕ,chéng xiàng zhī zhōng yĕ。

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sī yì yĕ,wú jiāng yĭ biăo yú shì,shĭ zhī rén zhī bù shàn,suī ruò xiàng yān,yóu kĕ yĭ găi;

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ér jūn zĭ zhī xiū dé,jí qí zhì yĕ,suī ruò xiàng zhī bù rén,ér yóu kĕ yĭ huà zhī yĕ。

译文

  灵鹫山和博南山有象的祠庙。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作神祭祀。宣尉使安君,顺应苗民的请求,把祠庙的房屋重新修整,同时请我做一篇记。我说:“是拆毁它呢,还是重新修整它呢?”宣慰使说:“是重新修整它。”我说:“重新修整它,是什么道理呢?”宣尉使说:“这座祠庙的创建,大概没有人知道它的起源了。然而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苗民,从我的父亲、祖父,一直追溯到曾祖父、高祖父以前,都是尊敬信奉,并诚心祭祀,不敢荒废呢。”

  我说:“为什么这样呢?有鼻那地方的象祠,唐朝人曾经把它毁掉了。象的为人,作为儿子就不孝,作为弟弟就傲慢。对象的祭祀,在唐朝就受斥责,可是还存留到现在;他的祠庙在有鼻被拆毁,可是在这里却还兴旺。为什么这样呢?”我懂得了!君子爱这个人,便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于圣人的弟弟呢!既然这样,那么兴建祠庙是为了舜,不是为了象啊!我猜想象的死去,大概是在舜用干舞羽舞感化了苗族之后么?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古代凶暴乖戾的人难道还少吗?可是象的祠庙却独独能传到今世。我从这里能够看到舜的品德的高尚,进入人心的深度,和德泽流传的辽远长久。象的凶暴,在开始是这样的,又怎见得他后来不被舜感化呢?瞽瞍也能听从,那么他已经被舜感化成为慈祥的父亲了;如果象还不尊敬兄长,就不能够说是全家和睦了。他上进向善,就不至于仍是恶;不走上邪路,就说明一定会向善。象已经被舜感化了,确实是这样啊!孟子说:“天子派官吏治理他的国家,象不能有所作为呢!”这大概是舜爱象爱得深,并且考虑得仔细,所以用来扶持辅导他的办法就很周到呢。从这里能够看到象被舜感化了,所以能够任用贤人,安稳地保有他的位子,把恩泽施给百姓,因此死了以后,人们怀念他啊。诸侯的卿,由天子任命,是周代的制度;这也许是仿效舜封象的办法吧!我因此有理由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能够感化的人。既然这样,那么唐朝人拆毁象的祠庙,是根据象开始的行为;现在苗民祭祀他,是信奉象后来的表现。

  这个意义,我将把它向世上讲明。使人们知道:人的不善良,即使跟象一样,还能够改正;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到了极点,即使别人跟象一样凶暴,也还能够感化他呢。

注释

①象祠:象的祠庙。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

②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象死后,当地人为他建了祠庙。

③瞽瞍(gǔsǒu):舜父名。

④底:通“抵”,到。

赏析

本文为王守仁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时所作。象祠,为纪念虞舜的同父异母弟象而修建的祠堂。根据古代传说,象在其母怂恿下,曾多次谋害舜,皆未得逞。其后,象被舜所感化。舜即位后,封象为有鼻国国君(其领地在今湖南道县北)。在传统观念中,象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唐代时,道州刺史就曾毁掉当地的象祠。不过,王守仁认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象之所以最后受到感化,正说明舜的伟大,从而说明君子修德的重要性。这也是作者一贯倡导的“致良知”的具体例证。

  这又是一篇阐明作者“致良知”的观点的论文。全文从宣君修缮象祠写起,作者连着用了两个“胡然乎”的质疑句子带动了全文。在正面论证“致良知”这一中心内容时,作者采取了层层深入、水到渠成的手法。他首先指出,人们之所以为象立祠,是为了纪念舜,即所谓“爱屋及乌”之意,然后具体到舜是如何感化象的。(关于象在早年是如何的“不善”,在古代是人人熟知的,所以作者不再列举。)这就很自然地得出了第四段结尾中所说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结论。

  王阳明的文章比较通俗明快,这是为了宣扬他的哲学思想的需要。同时,为了触类旁通,他惯于在行文时多举例证。例如,在这篇短文中,他援引的古书就有《书经》《孟子》;还用“管蔡不免”的史实反衬舜的感化之功。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诗人简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57篇诗文

诗文推荐

动皇舆,回中道。

龙为驱,虎为导。

乐蕃厘,祠雍后。

息甘泉,饫天酒。

澹穆清,冰热恼。

四夷服,咸稽首。

臣三祝。

皇万寿。

倬彼垂象,照临下土。

躔次运行,功德周普。

九宫既位,惟德是辅。

神之至上,皇皇斯覩。

百福四象初。

万寿三元始。

拜献惟衮职。

同心协卿士。

北极永无穷。

南山何足拟。

三日晴,五日雨。

无象太平,满田禾黍。

不作佛法商量,亦非世谛流布。

碧眼黄头总不知,问讯轮皴拄杖子,牢记取。

腊半雪梅初绽。

玉屑琼英碎翦。

素艳与清香,别有风流堪羡。

苞嫩。

蕊嫩。

羞破寿阳人面。

华表又千年,谁记驾云孤鹤。

回首旧曾游处,但山川城郭。

纷纷车马满人间,尘土污芒_。

且访葛仙丹井,看岩花开落。

初学莺簧响露梢,还疑凤吹拂云)。

金屏笑剧如花女,红豆凭将记曲抛。

礼缉民用扰。

乐谐风自移。

舜琴终已绝。

尧衣今复垂。

象天则地体无为。

易之广大,无方无体。

何图授羲,斯文天启。

爰画以象,是陈八物。

演六十四,阖辟伸屈。

文系繇辞,二千爻旨。

孔绝韦编,十翼备矣。

后来濂洛,发明几尽。

万世学者,於此取信。

弘毅李君,以身体易。

消长验气,吉凶考德。

方初学时,四载忘寐。

感苍筤竹,至产于地。

盖三十年,然后成书。

其语不费,其趣有余。

予得其稿日置书案。

熟视厥履,为之三叹。

道无隐显,形上繇下。

修辞立诚,穷神知化。

二龙骖夏服,双鹤记尧年。

黄金堆到斗。

怎得似、长年画堂劝酒。

蛾眉最明秀。

向水沈烟里,两行红袖。

笙歌撋就。

争说道、明年时候。

被姮娥、做了殷勤,仙桂一枝入手。

知否。

风流别驾,近日人呼,文章太守。

天长地久。

岁岁上、乃翁寿。

记从来人道,相门出相,金印累累尽有。

但直须,周公拜前,鲁公拜后。

鹤舞青青雪里松。

冰开龟在藻,绿蒙茸。

一成不记蕊珠宫。

蟠桃熟,应待几东风。

玉酒紫金钟。

非烟罗幕暖,宝熏秾。

赠君春色腊寒中。

君留取,长伴脸边红。

萧萧还是秋容暮。

炉薰已冷氲香注。

犹记踏香尘。

东风满院春。

冷烟迷望处。

声断阑干雨。

无计问行云。

黄昏空掩门。

南宕湖边,天台山上。

踏断石桥,绝人来往,难透无过者。

一关望崖,多少空惆怅。

握不成拳,伸不成掌。

活语翻成死款招,谩骂说藕丝牵托玉象。

避秦荒径在,招屈古祠空。

精意严恭,明祠丰洁。

献酬既备,俎豆斯撤。

日丽天仪,风和乐节。

事光祀典,福覃有截。

萎萎羸羸,病起风姿。

跛跛挈挈,老来事业。

坐稳三际平,心空百念绝。

森罗万象信崝嵘,门门三昧从施设。

歌敛黛,舞萦风。

迟日象筵中。

分行珠翠簇繁红。

云髻袅珑璁。

金炉暖。

龙香远。

共祝尧龄万万。

曲终休解画罗衣,留伴彩云飞。

害风王三,前时割税。

为酒爱、饮中沉醉。

往往来来,眼前事、全然不记。

与仁人、当街打睡。

腋袋头巾,尽皆遗弃。

有经文、里面诀秘。

深谢明公,发善心,与予拈起。

解*令、报贤好意。

纶巾古貌尘寰表。

风流处、别是英雄才调。

胸次著乾坤。

触景皆诗料。

金碧楼台新筑就,傍翠麓、旋添花草。

仙棹。

更逍遥来访,十洲三岛。

遮眼富贵人多,算如公有子,人间应少。

看膝下功名,共月林清皎西倅厅堂。

象简绯袍亲侍策,且胜赏、先春独笑二亭名。

都道。

馆中书就养,云翘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