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山水114 个结果。
  •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飞流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蜺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山滴岚光水拍堤,草香沙暖净无泥。

    只疑误入武林溪。

    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

    一尊心事百年期。

  •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

    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子罕》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

    ’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

  • 巫山高,高以大;

    淮水深,难以逝。

    我欲东归,害梁不为?

    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

    临水远望,泣下沾衣。

    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