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译文

清溪之水深不可测,隐居之处只有孤云。

松林中间明月微露,洒下清辉似为郎君。

茅亭花影睡意正浓,芍药园圃滋生苔纹。

我也想要谢绝世俗,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注释

⑴测:一作“极”。

⑵隐处:隐居的地方。唯:只有。

⑶犹:还,仍然。

⑷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⑸药院:种芍药的庭院。滋:生长着。

⑹余:我。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⑺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群:与……为伍。

赏析

常建这首《宿王昌龄隐居》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下面是原北京大学教授倪其心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此诗题曰“宿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此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绕道不远,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齐梁隐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阔隐士,白云多;王昌龄却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清人徐增说:“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这样理解,也具情趣。

  中间两联即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幽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即所谓“茅亭”。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莳药,见出他的为人和情趣,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常建夜宿此地,举头望见松树梢头,明月升起,清光照来,格外有情,而无心可猜。想来明月不知今夜主人不在,换了客人,依然多情来伴,故云“犹为君”,“君”指王昌龄。这既暗示王昌龄不在,更表现隐逸生活的清高情趣。夜宿茅屋是孤独的,而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也别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见王昌龄莳养的药草长得很好。因为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所以茂盛的药草却滋养了青苔。这再一次暗示主人不在已久,更在描写隐逸情趣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惋惜和期待的情味,表现得含蓄微妙。

  末联便写自己的归志。“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这里用了一个“亦”字,很妙。实际上这时王昌龄已登仕路,不再隐居。这“亦”字是虚晃,故意也是善意地说要学王昌龄隐逸,步王昌龄同道,借以婉转地点出讽劝王昌龄坚持初衷而归隐的意思。其实,这也就是本诗的主题思想。题曰“宿王昌龄隐居”,旨在招王昌龄归隐。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确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诗人善于在平易地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就此诗而论,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因而在构思和表现上,“唯论意表”的特点更为突出,终篇都赞此劝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达,使王昌龄隐居处的无情景物都充满对王昌龄的深情,愿王昌龄归来。但手法又只是平实描叙,不拟人化。所以,其动人在写情,其悦人在传神,艺术风格确实近王维、孟浩然一派。

背景

常建和王昌龄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常建“沦于一尉”,只做过盱眙县尉,此后便辞官归隐于武昌樊山,即西山。王昌龄虽然仕途坎坷,却并未退隐。此诗即作于常建辞官归隐途经王昌龄入仕前的居所,即今安徽省含山县石门山时。常建夜宿故人旧时隐居之处,触景生情,遂作此篇。

诗人简介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65篇诗文

诗文推荐

四海中间,第一清流,惟有可齐。

看平生践履,真如冰玉,雄文光焰,不涴尘埃。

无佑诸贤,纷纷台省,惟有景仁招不来。

狂澜倒,独中流砥柱,屹立崔嵬。

挂冠有请高哉。

但清庙正需梁栋材。

便撑舟野水,出航巨海,有官鼎鼐,无地楼台。

制菊龄高,看萸人健,万顷秋江入寿杯。

经纶了,却驭风骑气,阆苑蓬莱。

斗杓建丑。

蓂叶初开九。

贤哲降,千龄偶。

月出度松岭,露香霏羽衣。

肃肃夜气清,苍苍烟径微。

川光浴秋容,萝影挂夕辉。

冰轮碾空阔,飞辙无因依。

拟掬星渚波,恐触天孙机。

偓佺何时见,沆瀣聊独挥。

未应青霞志,即与素愿违。

稍休尘外踪,想此岩下扉。

清吟写万籁,妙想绝百非。

不须河汉言,尽解纷华围。

飞仙亦戏万里,玄学乃庶几。

鳌山切丹极,岁晚行将归。

吾家二老。

前有高平生癸卯。

若到今辰。

讵止荣华九十龄。

共惟伯母。

九十新年还又五。

五五相承。

好看重逢乙巳春。

侍郎如苍官,岁寒友梅竹。

步行以当车,瓢饮不如掬。

旧人存者少,灵光岿然独。

朝野推意新,州闾敬齿宿。

嗟余诗学浅,未敢窥耳环卜。

朱弦才一倡,白圭费三复。

共谈端平事,前局尚堪覆。

愿言介眉寿,江乡秫田熟。

京师患无马,有马患乏刍。

长鞭随牛牛引车,三冬以来要贮积,十倍之价在须臾。

都城之物不便美,枯笋宿菜供庖厨。

况此剉秣岂能足,杂以豌豆调陈麸。

却思当年在江湖,绿阴苒苒如云敷,百马嘶齕皆自如。

安知入市比金玉,风物陡逐山川殊。

马饥且瘠不足怪,壮士犹有釜生鱼。

玉露迎寒,金风荐冷,正兰桂香。

觉秋光过半,日临三九,葱葱佳气,蔼蔼琴堂。

见说当年,申生谷旦,梦叶长庚天降祥。

文章伯,英声早著,腾踏飞黄。

双凫暂驻东阳。

已种得春阴千种棠。

有无边风月,几多事业,安排青琐,入与平章。

百里民歌,一樽春酒,争劝殷勤称寿觞。

愿此去,龟龄难老,长侍君王。

自古在昔,圣贤有作。

七十之龄,德烈方恪。

憧憧合合,八表一辙。

黄尘雾合,车马火热。

名汤风雨,利辗霜雪。

千车万驮,半宿关月。

上有尧禹,下有夔卨.紫气银轮兮常覆金阙。

仙掌捧日兮浊河澄澈。

愚将草木兮有言,与华封人兮不别。

五运改卜,千龄启圣。

彤云晓聚,黄星夜映。

叶阐珠囊,基开玉镜。

下临万宇,上齐七政。

雾开三象,尘清九服。

海溓星晖,远安迩肃。

天地交泰,华夷辑睦。

翔泳归仁,中外禔福。

绩逾黜夏,勋高翦商。

武陈七德,刑设三章。

祥禽巢阁,仁兽游梁。

卜年惟永,景福无疆。

帝居瑶图,璇题玉京。

日月经振,列宿上荧。

桂簋飶芬,瑚哭华晶。

{上夕下寅}承军祀,用武昭明。

通吴表圣,问老探真。

三千弟子,五百贤人。

亿龄规法,万载嗣禋。

洁诚以祭,奏乐迎神。

奕奕南极,应期曜灵。

祥晖昭衍,次丙躔丁。

事垂汉史,名著甘经。

锡符祚圣,亿万斯龄。

间世麒麟降自天。

光辉列宿灿初躔。

他年身致夔龙列,少日心存翰墨边。

簪彩笔,照金莲。

词华当使思如泉。

未论耸壑昂霄事,且与衰翁慰暮年。

人间何处无春风,春风好处山林中。

我与龄叟心事通。

去年雪外来共松炉红,梅花窗下今日还相逢。

铿然者谁敲竹筇,吾友月峤勤相从。

拍手一笑意气同,各馔所有留从容。

丛盘簇豆异味重,倾壶倒榼新篘浓。

瀹我以茶鼎之芳茸,战我以诗笔之铦锋。

浮生谁能百岁终,世变翕忽云飞空。

乌轮无情已下舂,白鸟翩翩投前峰。

归兴浩浩舞而东,醉中无语可谢两主翁。

晨露晞时桑柘,宿云敛处溪山,摩诘画图未卷,渊明农事初閒。

长男尊女。

甲帐辛堂同宴处。

一返游魂。

闪灿炉开火力温。

风雷酷烈。

威赫云深明电掣。

烟雨ㄨㄨ。

飞下金乌宿桂宫。

送旧礼有终。

事君惭懦薄。

税驾罢朝衣。

归志愿巢壑。

寻思邈无报。

退命愧天爵。

舍耨将十龄。

还得守场藿。

道经盈竹笥。

农书满尘阁。

怆怆秋风生。

戚戚寒纬作。

丰雾粲草华。

高月丽云崿。

屏迹勤躬稼。

衰疾倚芝药。

顾此谢人羣。

岂直止商洛。

甫贺蝇传赦,俄惊鹤驭风。

首山铜鼎就,前殿玉*空。

日岂挥戈及,天无链石功。

如何千万寿,不待九龄终。

本来无物,当处出生。

白毵毵之头发,乌律律之眼睛。

谁敢居尊宿,僧相奉老成。

现威仪,住灭定。

随影响,放光明。

玳瑁海深难寻含月之蚌,珊瑚林没谁见{左马右展}潮之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