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写人387 个结果。
  •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

    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 渌水带青潮。

    水上朱阑小渡桥。

    桥上女儿双笑靥,妖娆。

    倚著阑干弄柳条。

    月夜落花朝。

    减字偷声按玉箫。

    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

    若比银河路更遥。

  •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

    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

    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

    辇路苔侵。

    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舜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

    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

    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

    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

    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

    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璧乎?

    而十五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

    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

    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

    侯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艺,膳宰不置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旅舍。

    民将筑台于夏氏。

    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不见。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

    ”王曰:“何故?

    ”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

    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

    ’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待而畚梮,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

    ’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

    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

    不夺民时,不蔑民功。

    有优无匮,有逸无罢。

    国有班事,县有序民。

    ’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司空视途,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

    是故小大莫不怀爱。

    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

    至于王吏,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

    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

    ’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

    ’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嫔姓矣乎?

    陈,我大姬之后也。

    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

    是又犯先王之令也。

    “昔先王之教,懋帅其德也,犹恐殒越。

    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

    居大国之,而无此四者,其能久乎?

    ”六年,单子如楚。

    八年,陈侯杀于夏氏。

    九年,楚子入陈。

  • 呜呼!

    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守节自誓;

    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

    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曰:“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

    吾何恃而能自守邪?

    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

    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

    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

    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

    ”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

    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

    呜呼!

    其心厚于仁者邪!

    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汝其勉之!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

    又为泰州判官。

    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

    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

    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

    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

    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

    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

    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

    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盖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

    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

    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

    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

    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

    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

    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

    ”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

    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

    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

    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

    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

    呜呼!

    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

    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

    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

    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

    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

    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

    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

    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

    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

    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

    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

    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 秋容老尽芙蓉院。

    草上霜花匀似翦。

    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

    玉纤慵整银筝雁。

    红袖时笼金鸭暖。

    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