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於知已,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平居鸩毒猜。

况怨无大小,生於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注释】  ①亦庆元二年(1196)之作,止酒:戒酒。戒酒杯使勿近:警告酒杯不许靠近我。  微妙的矛盾心理:欲止酒而意有所不能。采用主客对话体。爱之深,则恨之深;而恨之深,恰恰说明爱之深。通篇历数酒之罪状,辞激色愤,急欲肆之而后快。不想“杯”以礼为先,曰“麾之即去,招亦须来”,不愧稼轩“知己”,会心之语,令人忍俊不止。此词以大段议论入词,取散文句式,打破上下片换意定格等,皆脱落传统故常之笔。  ②“杯汝”三句:呼杯来前,告以我将戒酒。汝:你,指酒杯。点检形骸:检查身体。意谓自我保养,不再纵酒伤身。  ③“甚长年”四句:言昔因纵酒成疾,如今因病罢酒,惟思酣睡。甚:说什么。抱渴:患酒渴病,长年口渴思饮。此用“渴羌”事,见下阕注②。咽如焦釜(fǔ府):咽喉如同烧糊了的锅子一样难爱。《战国策》:“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气似奔雷:鼾声如雷。黄庭坚《题东坡字后》:“东坡居士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就卧鼾如雷。”  ④“汝说”三句:酒杯劝告词人:便学刘伶,醉死何妨,不必戒酒。《晋书·刘伶传》谓刘伶纵酒放荡,常乘一鹿车,携一壶酒,命人带锄跟随,并说:“死便掘地以埋。”达者:通达的人,即指刘伶那种无视封建礼法、纵酒颓放的人。  ⑤“浑如此”三句:词人谓酒杯竟然说出如此话来,未免对己太少情意。韩愈《毛颖传》:“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浑如此:竟然如此。知己:作者自谓酒的知己。  ⑥“更凭”两句:谓酒与歌舞相谋,害人尤甚,直似鸩毒。为媒:作为媒介,诱人剧饮。算合作:算将起来应该(把你)看作……。鸩(zhèn振)毒:一种用鸩鸟羽毛制成的剧毒,放入酒中,饮之立死。  ⑦“况怨无”四句:况且人间怨恨不论大小,往往由贪爱而生;世上事物本无好坏之别,超过限度就会成为灾难。此指爱酒应有节制。过则为灾:《北史·齐文宣帝纪》:“惟数饮酒,麴蘖成灾,因而致毙。”  ⑧“与汝”三句:词人与酒杯约定:勿留急去,否则,我尚有馀力把你砸个粉碎。成言:说定,约定。《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亟(jí集):尽快。肆:原意处死后陈尸示众。《论语·宪问》:“吾力犹能肆诸于朝。”这里借其语意对酒杯而言,可作砸碎讲。  ⑨再拜:再三致礼。“麾之”两句:《汉书·汲黯传》说汲黯辅佐少主,严守城池时,“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言其意志坚决。此反用其意。麾(huī灰):同“挥”。-----------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辛弃疾的词 ,素以风格多样而著称 。他的这首《沁园春 》,以戒酒为题,便是一首令人解颐的新奇滑稽之作 。此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闲居瓢泉时。题目“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就颇新颖,似乎病酒不怪自己贪杯,倒怪酒杯紧跟自己,从而将酒杯人格化,为词安排了一主(即词中的“我” )一仆(杯)两个角色。全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而又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权的失望与自己心中的苦闷。此词首句“杯汝来前 !”从主人怒气冲冲的吆喝开始,以“汝”呼杯,而自称“老子”(犹“老夫”),接着就郑重告知:今朝检查身体,发觉长年口渴,喉咙口干得似焦炙的铁釜;近来又嗜睡,睡中鼻息似雷鸣。要追问其中缘由。言外之意,即是因酒致病,故酒杯之罪责难逃。“咽如焦釜”、“气似奔雷”,以夸张的手法极写病酒反应的严重,同时也说明主人一向酗酒,接着“汝说”三句 ,是酒杯对主人责问的答辩。它说:酒徒就该像刘伶那样只管有酒即醉,死后不妨埋掉了事,才算是古今达者。这是不称“杯说”而称“汝说 ”,是主人复述杯的答话,其语气中,既惊讶于杯的冷酷无情 ,又似不得不承认其中有几分道理。故又叹息:“汝于知己,真少恩哉!”口气不但软了许多,反而承认了自己曾是酒杯的“知己”。词的下片语气又转,似表明主人戒酒的决心。下片以一“更”字领起,使已软的语气又强硬起来,给人以一弛一张之感 。古人设宴饮酒大多以歌舞助兴,而这种场合也最易过量伤身。古人又认为鸩鸟的羽毛置酒中可成毒酒。酒杯凭歌舞等媒介使人沉醉,正该以人间鸩毒视之。这等于说酒杯惯于媚附取容,软刀子杀人 。如此罪名 ,岂不死有余辜?然而这里只说“算合作人间鸩毒猜 ”,倒底并未确认 。接着又说:何况怨意不论大小,常由爱极而生;事物不论何等好,过了头就会成为灾害。实些话表面看来振振有词,实际上等于承认自己于酒是爱极生怨,酒于自己是美过成灾。这就为酒杯开脱不少罪责,故而从轻发落,只是遣之“使勿近 ”。处死而陈尸示众叫“肆”,“吾力犹能肆汝杯 ”,话很吓人,然而“勿留亟(急)退”的处分并不重,主人戒酒的决心可知矣!杯似乎看出了这一点 ,亦不再辩解,只是再拜道 :“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麾之即去”没什么,“招则须来”则大可玩味,说得俏皮。 总之,这首词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杯”这样一个喜剧形象。它善于揣摸主人心理,能应对,知进退。在主人盛怒的情况下,它能通过辞令,化严重为轻松。当其被斥退时,还说“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等于说主人还是离不开自己,自己准备随时听候召唤。作者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委婉地述说了自己长期壮志不展,积愤难平,故常借酒发泄,以至于拖垮了身体,而自己戒酒,实出于不得已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另外,词中大量采取散文句法以适应表现内容的需要,此即以文为词。与原有调式不同,又大量熔铸经史子集的用语,从而丰富了词意的表现,在词的创作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68篇诗文

诗文推荐

鹤冷风亭,鸿迷烟渚,晓来雪意填空。

酿成嘉瑞,端为兆年丰。

况有神娲妙手,调和得、云彩皆同。

楼台上,铺琼缀玉。

随步广寒宫。

天公。

开地轴,八C133混一,莫辨提封。

又须教、归禽狡兽沈踪。

坐见花敷万木,谁知道、春已输工。

三杯酒,西湖父老,相与话时雍。

当时养士知何许。

总把降幡去。

汉家王气塞乾坤。

一树盈盈、不为汉家春。

政术自学术,本来同一机。

后生溺华采,用世理或违。

恭惟自孔氏,六籍探险指归。

心清事自简,吏瘠民则肥。

庭院春深,和风翠阴。

桃花簇锦,柳线摇金。

无卢灵云徒说悟,一生埋没祖师心。

心得而真,物应而神。

幻住三昧,觉了诸尘。

洒洒落落不共法,浩浩荡荡无边身。

明明白白随流月,叶叶华华到处春。

旌旗依旧长亭路。

尊前试点莺花数。

何处捧心颦。

人间别样春。

功名君自许。

少日闻鸡舞。

诗句到梅花。

春风十万家。

时籍中有放自便者。

体之湛存,潮缩海门。

用之亡痕,春入华根。

光明射珊瑚之魂,波澜派崑崙之源。

影动非幡,声扬度垣。

槎牙老树得春早,摘索好枝如雪攀。

惜春正是上春时,何处春情可赋诗?

吴王台下斗芳草,苏小门前歌《柳

消息一年传一度。

万岁枝香,总是留春处。

曾倚东风娇不语。

玉阶霞袂飘飘举。

蓬莱清浅红云路。

结子新成,要荐金盘去。

一实三千须记取。

东朝宴罢回青羽。

槿篱护药才通径,竹笕通泉白遍春。

长铗归乎逾十暑,不著鵕鸃冠。

道是今年胜去年。

特地减清欢。

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

瘦骨如柴痛又酸。

儿信问平安。

玉匣聊开镜。

轻灰暂拭尘。

光如一片水。

影照两边人。

月生无有桂。

花开不逐春。

试挂淮南竹。

堪能见四邻。

将军意气敻无伦,感激宁辞血战频。

手搏鬼夷尝百种,身悬鲸海历三春。

扫空巢穴多深夜,夺得艅艎数人。

此日渠魁当授首,策勋早见上麒麟。

一劄当头,无咽喘气,大钧揪物,易地生春。

佛祖都来听处分。

雏莺初转斗尖新。

双蕊花娇掌上身。

总解满斟偏劝客,多生俱是绮罗人。

回波偷顾轻招拍,方响底敲更合?。

豆蔻梢头春欲透,情知巫峡待为云。

间世麒麟降自天。

光辉列宿灿初躔。

他年身致夔龙列,少日心存翰墨边。

簪彩笔,照金莲。

词华当使思如泉。

未论耸壑昂霄事,且与衰翁慰暮年。

有来穆穆,临此方丘。

其行风动,春止霆收。

躬事匪懈,丰盛洁羞。

百昌咸殖,允矣神林。

东堂西畔有池塘。

使君扉几明窗。

日西人吏散东廊。

蒲苇送轻凉。

翠管细通岩溜,小峰重叠山光。

近池催置琵琶床。

衣带水风香。

春浅冰生井,宵分月上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