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沧浪静吟

独绕虚亭步石矼,静中情味世无双。dú rào xū tíng bù shí qiāng,jìng zhōng qíng wèi shì wú shuāng。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shān chán dài xiăng chuān shū hù,yĕ [màn,wàn,mán] pán qīng rù pò chuāng。

二子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èr zĭ féng shí yóu sĭ è,sān lǘ zāo zhú biàn chén jiāng。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澄醪不满缸。wŏ jīn băo shí gāo mián wài,wéi hèn chéng láo bù măn gāng。

赏析

作品赏析

  【赏析】   苏舜钦(一oo八—一o四八),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省中江县南)人。由范仲淹推荐入朝当官。他的岳父杜衍是朝中大臣,想改革政治,反对者为了打击杜衍,便对苏舜钦加以诬陷,于是他被贬离朝,退居苏州沧浪亭。   这首诗是他闲居沧浪亭时写的。题为“静吟”,全诗也环绕一个“静”字,极力描写环境的静和心情的静;实际上却是不能平静的,诗中就隐隐流露出他愤恨的情绪。   诗的开头便说,独自一个人在沧浪亭里闲步,绕过那虚空的亭子,走到小石桥(矼)上;这里多么安静啊,这种平静的心情和滋味,在人世间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何以见得呢?接下去就进一步具体地描写环境的静。   第二联说,那小山上树林里的蝉儿,边叫边飞,穿过了空疏的门户;野生的藤蔓,绿油油的,曲屈盘绕,它的藤条已经伸入到破窗子里面了。这种环境的确够幽静的了,而这种“静”,却是用“动”来表现的。六朝梁代王籍有这样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就是说,在林子里因为有蝉的叫声,有鸟的鸣声,便更显得幽静,这种感受是很真切的,诗歌中常用这种化动为静的手法。这里的“山蝉带响”,也正是用蝉声来烘托环境的幽静。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中,还有一种化静为动的写法,六朝宋代谢灵运的名句说,“白雪抱幽石,绿筱(筱竹)媚清涟”,将白雪、绿竹这种静物,说成象人一样能抱、能媚(讨人喜欢),带有感情色彩。这里是把藤萝写成能动的,它偷偷地伸进了破旧的窗子里。这也是化静为动,又因为这种“动”,更渲染了小花园中的安静。   第三联引了两个典故,用来和自己的情况相比,想说明自已心情的平静。“二子逢时犹死饿”,写的是伯夷和叔齐的事。伯夷和叔齐反对周武王伐商王纣,在周武王灭亡了商朝后,二人发誓不吃周粟,逃到首阳山,后来饿死在那里。一般都认为周朝开国时是个好的时代,二人遇到这个好时代,却执意不食而饿死。“三闾遭逐便沉江”,写的是三闾大夫屈原的事。屈原被人造谣中伤,放逐到今湖南湘江流域一带,后来自投汩罗江而死。这里的意思是说,我与历史上的这三个人不同:虽然我和屈原一样受人毁谤而被贬逐,但我不投江而死;虽然我和伯夷、叔齐一样,遇到“好时代”,但我不会死于饥饿。我的心情是很平静的,是这样打发日子的:我现在每天吃得饱饱的,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成天睡大觉,除此之外,每天还要喝大量的清酒(澄醪),只恨这些酒不满缸(可盛十升的酒器)罢了。这最后一联,用夸张的说法,说明自己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静得很。其实,不平静的心情,被贬退的牢骚,都寄托在言外;不满的情绪,读者自己是可以体会得出来的。 [url=http://www.richcon.net/]http://www.richcon.net/[/url]

诗人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17篇诗文

诗文推荐

邪正异心,家国同体。

邪能败亡,正能兴起。

独对晓来晴,天过时景物清。

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

曾是吟招隐,何时遂耦耕。

萧疎头上发,已白二三茎。

断人性命,不劳余刃。

四海一家,风恬浪静。

治不变俗,教不易民。

甘龙之说,亦或可循。

常人习俗,学者溺闻。

商鞅之说,异乎所云。

火能胜水,火不胜水,其火遂灭。

水能从火,水不从火,其水不熟。

夫能制妻,夫不制妻,其妻遂绝。

妻能从夫,妻不从夫,其妻必孽。

一生孤苦窃诗名,沉醉风两眼青。

黄犊不曾知稼穡,引渠吟得瘦竛竮。

言不可妄,行不可隳。

命不可忽,天不可违。

系自我者,可以力行。

系自人者,难乎力争。

贵为万乘,亦莫之矜。

贱为匹夫,亦莫之凌。

君子尚义,小人尚利。

尚利则乱,尚义则治。

算吟千万首,方得两三联。

把酒伤春事,何人慰寂寥。

才高融未荐,魂断玉空招。

赋就青阳曲,吟成白紵谣。

拊栏三太息,幽雅愤几磨消。

南山翠鬅鬙,四荔拱故宅。

采衣侍三寿,教爱如夙昔。

晓然一梦阑,无复万里隔。

了知恩爱缚,障我修行力。

亦尝勤遍参,渐欲空结习。

唐朝念绝攀援,自性非假借。

百千三昧门,惟此一事实。

持我问诸禅,少露真消息。

酪浆冷浸金盘粉。

玉友浮新酝。

如君真是酒中仙。

一斗百篇、吟到小池莲。

清风拂拂来纨素。

独擅江南步。

红裙无用妒芳姿。

且把绿罗、争学画长眉。

玉树琼田莹骨清,短篷飘洒动吟情。

针换酒,乐升平。

闻道群王日圣明。

富贵不骄,戚畹称贤。

扫除膏粱,放旷林泉。

沧浪濯足,风度萧然。

国之元舅,人中神仙。

绛阙珠宫何处,碧梧双凤吟。

为底事、一落人间,轻题破、隐韵天音。

当时点云滴雨,匆匆处,误墨沾素襟。

算人间、最苦多情,争知道、天上情更深。

世事似晴又阴。

罗襦甲帐,回头一梦难寻。

虎啸崎嵚,护遗迹、尚如今。

斜阳落花流水,吹紫宇、澹成林。

霜空月明,天风响、环佩飞翠禽。

病起重阳过,东离菊尚黄。

殷勤撷寒蕊,子细嗅清香。

老梗防闲蝶,清油护晓霜,丛边强一酌,聊不负秋光。

窗外蛩吟雨声细。

兔犬俱毙,蚌鹬相持。

田渔老父,坐而利之。

离筵暂住。

君在龙舒曾是主。

今作行人。

卧辙何妨借寇恂。

清歌妙舞。

断送吟鞭乘醉去。

一釂休辞。

捧爵佳人玉箸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