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拟挽歌辞 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1)嶕峣:很高的样子。(2)幽室:指坟穴。(3)向来:刚才。(4)或余悲:也许有些人还有悲伤。亦已歌:也开始唱歌了。(5)何所道:有什么可说的呢?山阿:山陵。----------------------------------------------其三(1)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2)。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3)。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4)。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5)。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6)。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7)。向来相送入,各已归其家(8)。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9)。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10)。[注释](1)这首诗写送葬时的悲哀之情和萧条之景,十分感人。结语以“托体同山阿”的达观态度,体现了诗人一惯持有的委运任化的人生观。(2)何:何其,多么。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萧萧:风吹树木声。(3)严霜:寒霜,浓霜。送我出远郊:指出殡送葬。(4)无人居:指荒无人烟。嶕峣(jiāo yáo 交摇):高耸的样子。(5)马:指拉灵枢丧车的马。(6)幽室:指墓穴。朝(zhāo 招):早晨,天亮。(7)贤达:古时指有道德学问的人。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指皆不免此运。(8)向:先时,刚才。已归:逯本作“自还”,今从《文选》改。(9)已歌:已经在欢快地歌了。是说人们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10)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托体:寄身。山阿(ē啊):山陵。[译文]茫茫荒野草枯黄,萧瑟秋风抖白杨。已是寒霜九月中。亲人送我远郊葬。四周寂寞无人烟,坟墓高高甚凄凉。马为仰天长悲鸣,风为萧瑟作哀响。墓穴已闭成幽暗,永远不能见曙光。永远不能见曙光。贤达同样此下场。刚才送葬那些人,各自还家入其房。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早忘已欢唱。死去还有何话讲。寄托此身在山冈。-----------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诗人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175篇诗文

诗文推荐

谁道物齐,俱亡品题。

欺唇一鼻直,盖眼两眉低。

大千同入印,三世未分畦。

斫额望之不及,拟心思也还迷。

昭事终,幽享馀。

移月御,返仙居。

璇庭寂,灵幄虚。

顾裴回,感皇储。

荡荡坤德,物无不载。

柔顺利贞,含弛光大。

笾豆既陈,金石斯在。

四海永宁,福禄攸介。

右文兴化,定古师经。

明祀有典,吉日愉丁。

岂牺在俎,雅奏在庭。

周旋陟降,福祉是膺。

神功不测兮运阴阳,包藏万宇兮孕八荒。

天符既出兮帝业昌,愿临明祀兮降祯祥。

涓辰协吉,时维春元。

上册三殿,旷古无前。

思齐重闻,积庆有源。

是尊是崇,帝心载虔。

摩耶昔产一声铁,无可名之名悉达。

拟铁金躯铸不成,无端铸成一大错。

错错,至今累我东土人,年年转洗转埃尘。

因地方丘,济济多甸。

乐成八变,灵祗格思。

荐馀入豆,神贶昭垂。

亿万斯年,永祐丕基。

坤厚载物,德柔垂祉。

九域咸雍,四溟为纪。

敬因良节,虔修阴祀。

广乐式张,灵其降止。

懿彼明德,赫赫煌煌。

名高阃域,功著旂常。

道符休泰,运叶祺祥。

庆传万祀,以播耿光。

礼行方泽,文物德举。

惟皇地祗,昭格来下。

奠痤玉帛,纯诚内著。

神保是享,陟降斯祐。

八音斯奏,三献毕陈。

宝祚惟永,晖光日新。

修理方丘,吉蠲是宜。

笾豆静嘉,登于有司。

芬芬声香,来享来盏。

郊行将终,声歌和之。

旧店重开,全无买卖。

拟欲近前,知君纳败。

朏晨争举,天宗礼辟。

夜典凉秋,阴明湛夕。

苍震有位,黄离蔽明。

江充祸结,戾据灾成。

衔冤昔痛,赠典今荣。

享灵有秩,奉乐以迎。

我此一关,无背无向。

拟欲进前,纲在头上。

[黄环为宫]大哉宣圣,道德尊崇。

维持王化,斯民是宗。

典祀有常,精纯业隆。

神其来格,于昭盛容。

元辰既择,礼备乐成。

洪历在手,祗饰专精。

三推一墢,端冕朱绂,靡辞染屡,以示黎甿。

拨乱资英王,开基自晋阳。

一戎成大业,七德焕前王。

炎汉提封远,姬周世祚长。

朱干将玉戚,全象武功扬。

睿算超前古,神功格上圆。

百川留禹迹,万国戴尧天。

既已櫜弓矢,诚宜播管弦。

跄跄随鸟兽,共乐太平年。

第十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