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润州甘露寺弹筝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duō jĭng lóu shàng dàn shén qū,yù duàn āi xián zài sān cù。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jiāng fēi chū tīng wù yŭ chóu,bái làng fān kōng dòng fú yù。

(金山名。(jīn shān míng。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huàn qŭ wú jiā shuāng fèng cáo,qiăn zuò sān xiá gū yuán hào。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yŭ jūn hé zòu fāng chūn diào,zhuó mù fēi lái shuāng shù miăo。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485篇诗文

诗文推荐

涌醴泉,降甘露。

上下升降,不曾停住。

得自然、滋润三田,紫灵芝敷布。

善芽生,慧苗吐。

泼焰焰兮,晃摇琼路。

便化为、一粒神珠,指蓬

二妙诗情仆命骚,驱万象入甄陶。

三休亭上频回首,八节滩中稳着篙。

巢幕只应怜乳燕,戴山谁复笑灵鳌。

也知廊庙须公等,宁羡华堂数仞高。

梅阳老嘱付此衣,遮护得山僧一半。

借问搭来何所宜,恰似当年卖柴汉。

酱裹堕,雪中炭,留与丛林斫额看。

君不见睦州严陵滩畔兜率寺裹有个陈蒲鞵,解道秦时{左车右度}{左车右东}鑽。

芃芃嘉麦,擢秀分岐。

甘露夕洒,惠风晨吹。

良农告瑞,循吏称奇。

归美英主,折而贡之。

千尺高崖屏翠琰,六时甘露雨真珠,梯岩穿壑身亲到,始信仙灵境界殊。

右烟寺晓钟。

风揽瑞花晚,江寒波欲凝。

冻僵业渔者,归载一船冰。

一白迷沙渚,柴扉认有灯。

御史题诗处,山深草木雄。

一番青烧雨,十里锦帆风。

婆饼林间语,山茶叶上红。

明朝入于越。

吟咏与谁同。

处清凉界,迥然间、别开一家风。

得闲闲闲里,真甜美味,甘露应同。

洗涤三焦六腑,五藏尽玲珑。

流转无凝滞,颠倒皆通。

白气充肠盈满,助起初本有,唯要深穷。

待时时分朗,来往识西东。

凭方知、惺惺容貌,这般形状出高穷。

圆成显、放光明照,永住晴空。

君不见公车待诏老诙谐,几年索米长安街。

君不见社陵白头在同谷,夜提长鑱掘黄独。

文人古来例寒饿,安得野蚕成茧天雨粟。

王家圭田登几斛,于家买桂炊白玉。

龙焙头纲春早,谷帘第一泉香。

已醺浮蚁嫩鹅黄。

想见翻成雪浪。

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

无因更发次公狂。

甘露来从仙掌。

淮南蒲萄八月酸,只可生吃不可乾。

淮北蒲萄十月熟,纵可作羓也无囱。

老夫腊里来都梁,飣坐那得马乳香。

分明犹带龙须在,径寸玄珠肥十倍。

太原青霜熬绛饧,甘露冻作紫水精。

隆冬压架无人摘,雪打水封不曾拆。

风吹日炙不曾腊,玉盘一朵直万钱。

与渠倾盖真忘年,君不见道逢麴车口流涎。

至哉厚德,陟配天长。

沈潜刚克,广大无疆。

资生万物,神化含章。

同和八变,神灵郊祥。

去一得三,添六成四。

有口无舌,有眼无鼻。

写得十成,以何为是。

挂在大目溪头,恰似守桥土寺。

帝奖甘露醴,天宴碧霞浆。

太微渊默严不动,斗为其车运中央。

四序回旋变造化,一杓直指无偏傍。

柄臣比之号八柱,一柱难阙各有当。

绍熙元年图旧德,更公玉麟使过国。

屹然山立天子重,列作八柱扶天极。

天极尊严物有道,不减不溢常不忒。

均劳于外天阙柱,至今朝廷虚衮舄。

皇皇辟君明如日,安用动威偃禾木。

奉以甘露太和液,饮太液亲寿益公,虽老归致太平万物好。

秋色遽如许,寒林奈若何。

客行伤老大,野次记经过。

废圃犹残菊。

枯池但折荷。

吾生与物态,天意岂蹉跎。

弦管之流声,景物之感情。

激徵含商,舒华发英。

固所以合融怡寺自然,而惜流转之不停。

亦犹夫见穿花之蛱蝶,赋点水之晴蜓。

思尽醉于风光,而典春衣于杜陵也。

两朱阁,南北相对起。

借问何人家,贞元双帝子。

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飖飞上天。

第宅亭台不将去,化为佛寺在人间。

妆阁伎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

花落黄昏悄悄时,不闻歌吹闻钟磬。

寺门敕榜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馀。

青苔明月多闲地,比屋疲人无处居。

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平人几家地。

仙去双双作梵宫,渐恐人间尽为寺。

衡湘风物佳,微产亦丰美。

清腴足秔稻,隽永到梨柿。

一饱自有余,此乐渠有涘。

况逢使君贤,公余多燕喜。

新诗且间作,健笔时一泚。

形骸了区别,肝胆洞遐迩。

言论斯霭如,旨意意不忘起。

梧槚良哉培,稂莠早耘耔。

我愚莫孰何,流辈敢伦似。

每闻循循诱,敢愧空空鄙。

高堂有白发,富贵宁羡彼。

丐公成此心,万事欢菽水。

盗火陈兰若,一燎无馀屋。

独此龙宫书,入火变为玉。

琤然断甓中,幖帙犹可目。

众谓有哲匠,秘愿发心腹。

提斧入昆山,雕镌作奇福。

不然纸墨灰,委地安可触。

或谓刻楮者,一叶尚难速。

谁能俄顷间,就此千万轴。

事无产阶级一切法,万物皆具足。

法存形岂忘,法坏形乃覆。

彼既自断坏,智者莫能续。

是书佛所传,法性妙含蓄。

无尽如虚空,生灭自兴伏。

贞尝无动摇,坚固莫摧辱。

文字遂因依,清凉逼炎酷。

吾文稽儒书,如彼庄周属。

亦谓忠信人,水火不能毒。

矧此微妙语,天人共归宿。

岂容轻破坏,一概随土木。

想当妖焰燃,人惊鬼神哭。

烟消火力寒,拨灰开韫匵。

告尔缁衣流,营个愈宜笃。

当求琅玕类,刳以函其牍。

铁谡字画泯,不可事观读。

目击道犹存,况复具输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