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书幽芳亭记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

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

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

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

《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

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

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译文

  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成为国士;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支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然而兰和蕙的才能和品德不相同,世人很少有能分辨出来的。我放任自己长期流浪四方,于是完全知道兰和蕙的区别。大概兰花好似君子,蕙好像士大夫,大概山林中有十棵蕙,才有一棵兰,《离骚》中说:“我已经培植兰花九畹,又种下蕙百亩。”《招魂》说:“爱花的风俗离开蕙,普遍崇尚兰花”因此知道楚人以蕙为贱以兰为贵很久了。兰和蕙到处都能生长,即使栽种在砂石的地方也枝繁叶茂,如果用热茶水浇灌就香气芬芳,这是它们相同的地方,等到它们开花,一只干上就一朵花而香气扑鼻的是兰花,一只干上有五七朵花但是香气不足的就是蕙。虽然蕙比不上兰花,但是与椒相比却远在椒之上,椒居然被当世之人称为“国香”。于是说当权者必须除掉,这就是那些品德高尚的隐士纷纷远离当局而不返回的原因啊!

注释

1、 楚之逐臣:及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

2、薄丛:贫瘠的丛林

3、不见:不被人知道

4、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5、贵(贵兰):以......为贵

6、芳(不为无人而不芳):发出芳香

赏析

北宋的散文小品中,最著名的当属周敦颐的《爱莲说》。该文以莲喻人,赞扬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人格。稍后黄庭坚的《书幽芳亭记》,堪称与《爱莲说》相比肩的精美小品。但由于前者被选入中学教材,广为人知;而黄庭坚本人以诗名世,他的散文创作被掩盖了。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首。黄庭坚诗、书、文均有极高造诣,与苏轼并称“苏黄”。他的一生风波跌宕,饱受磨难。在北宋党争中,他属旧党,屡遭贬谪。但无论处于何种艰难的境地,他都以气节自励。此文就是他高尚品德的流露。他以自己的实际行为,达到了“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的至高境界。

  中国古代历来有“芳草美人”的传统。这是典型的类比手法:以自然界的某种动植物来类比人的品行。周敦颐建立起了莲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黄庭坚此文则建立起兰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

  黄庭坚一开始就连用三个类比:国士、国色、国香,将兰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楚之逐臣”是指屈原。屈原在《离骚》里种兰、佩兰、赋兰:“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黄庭坚指出兰与君子十分类似:“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君子就像兰花,从不吹嘘自己,也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在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两句话的精警,可与“出淤泥而不染”相比肩。

  为什么黄庭坚要特意点出这两点呢?因为在这两种环境中,最能见出君子的品格。在第一种环境下,君子尚未成名,无人赏识,要耐得住寂寞;在第二种环境下,虽屡遭打击,而不改其操守。“遁世无闷”句,语出《易经》。《乾卦》《文言》:“初九日: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孔疏》:“遁世无闷者,谓遁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不见是而无闷者,言举世皆非,虽不见善而心亦无闷。上云遁世无闷,心处僻陋,不见是而无闷,此因见世俗行恶,是亦无闷,故再起无闷之文。”《易·大过》《象传》:“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孔疏》:“明君子衰难之时,卓尔独立,不有畏惧。遁乎世而无忧,欲有遁难之心,其操不改。凡人则不能然,惟君子独能如此。”可见,只有君子才能在这两种环境中卓然挺立。“含章”句,亦出自《易经》。《易经》第六三章云:“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章,即文采,也就是美德。含章,即藏善,韬光养晦,保养美德。贞,正。含章可贞:蕴含美德,心地守正。时,时机。成,居功。君子应耐心等待最佳时机再行动。含蕴秀美,品德坚贞;如为天子做事,不要居功,则有善终。黄庭坚在这里又一次赞扬君子立身处世的特点:一是含蓄,不张扬,不刻意追求。就像兰花,平时与其他花草混处,香味不明显。二是把握时机。君子一旦有机会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就会尽心尽力地报效国家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如兰花,一阵清风吹过,香气芬芳,远近皆知。

  接下来,作者特意比较了兰与蕙的不同,指出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兰与蕙的栽培环境相同,但两者有花之多少与香味远近不同。“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花少,则含蓄,不张扬;香味远,则有真才实学,内蕴丰富。作者还指出,“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椒,一种香味浓烈的常见草本植物,此处指庸碌之辈。士大夫虽然品德修养不如君子,但较之庸碌常人,又已远甚。可叹的是,椒居然被当世之人称为“国香”。“当门”,指当权者。当权者昏庸,不能辨别蕙与椒,更无法赏识那含蓄的、清幽的兰了。所以,那些品节高尚的“山林之士”,纷纷远离当局,“往而不返”了。在这里,作者寄予了深沉的世道感叹。

  黄庭坚对兰的推崇,是在北宋推崇君子气节的大环境下提出来的。周敦颐《爱莲说》就说:“莲,花之君子者也。”黄庭坚也说:“兰似君子。”此文写于他贬居戎州之时。戎州有山名兰山,上有野生兰花。他将之移植于院中,建一小亭,名为“幽芳亭”。在北宋党争中,黄庭坚属苏轼党,屡遭新党打击。但是,他并无怨恨詈骂之词。苏轼称赞他:“意其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非独今世之君子所不能用,虽如轼之放浪自弃,与世阔疏者,亦莫得而友也。”(《答黄鲁直书》)评价高得不能再高了。黄庭坚将居处先后命名为“任运堂”、“槁木庵”,表现了他随缘任运的人生态度。他为人“内刚外和”,有如兰花,含蓄,不张扬,内蕴深厚,讲求气节。他的诗也反复吟咏了兰花的高洁品质,如《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次韵答和甫卢泉水三首》、《答李康文》、《和答刘中叟殿院》、《寄晁元中十首》、《寄傅君倚同年》、《次韵答黄与迪》等诗。他还亲手书写了唐韩伯庸的《幽兰赋》,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行书佳作。

  黄庭坚学识广博,善用典故。他提倡广泛学习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厚积薄发,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在这篇短文中,黄庭坚随手引用《易经》、《离骚》,展示了他深厚的学养。

诗人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2379篇诗文

诗文推荐

君不记,犬之年,羊之月,辟历一声天地裂。

地上断无秦世草,山中犹读汉时书。

.琼山郡东,众泉觱发,然皆冽而不食。

丁丑岁六月,轼南迁过琼,始得双泉之甘于城之东北隅,以告其人,自是汲者常满,泉相去咫尺而异味。

庚辰岁六月十七日,迁于合浦,复过之。

太守承议郎陆公,求泉上之亭名与诗。

名之曰泂酌,其诗曰:泂酌彼两泉,挹彼注兹。

一瓶之中,有渑有淄。

以瀹以烹,众喊莫齐。

自江徂海,浩然无私。

岂弟君子,江海是仪。

既味我泉,亦哜我诗。

玉城金阶舞舜干。

朝野多欢。

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

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

雅俗熙熙物态妍。

忍负芳年。

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

赏心何处好,惟有尊前。

转功就位,独看古风。

再通消息,转位就功。

功位齐显,千岳万峰。

又转春芳,俱隐位功。

毕竟不用,频弄万工。

聊以记飘零。

郭璞书台古钓湾。

官事未易了,且向酒边来。

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

但放平生丘壑,莫管旁人嘲骂,深蛰要惊雷。

白发还自笑,何地置衰颓。

五车书,千石饮,百遍才。

新词未到,琼瑰先梦满吾怀。

已过西风重九,且要黄花入手,诗兴未关梅。

君要花满县,桃李趁时栽。

柳家一句最著题,道暮雨、芳尘轻洒。

鼓音记里绳阡远,舞节鸣鸾玉步随。

尽说烟消,皆言火灭,触来总起无名。

不知不觉,怎得离众生。

道本易行易晓,奈心违、难晓难行。

心魔障,未成大善,方寸不能灵。

同流听嘱付,是非休辩,人我休争。

叹行尸走骨,何辱何荣。

急救自家性命,气神和、清结真形。

灵灵语,瑶台阆苑,蓬岛是前程。

芳气上浃,飚驭下临。

绍承丕绪,永劢精明。

氤氲成雾,葱在垂阴。

虔恭对越,介祉攸钦。

子云一去千余载,惟有成都墨池在,草玄此地是邪非,玄文今在人谁知。

虽逃刘歆酱瓿阸,鼠壤蛛窠蠹鱼宅。

岂无学者工探求,不讥僭圣几残余赘肬。

自从马邵造玄域,晁氏谱之张氏翼。

亦云察矣人犹疑,试为诸老申其辞。

易书广大包天地,辞变象占都一致。

世儒造入各不同,有一于此均为功。

况於易玄互相发,不同之同真善学。

历家中首先黄钟,虽以坤复为初终。

纪日天正始牛宿,又以日星分左右。

起从冬至易玄均,玄意欲取臣承君。

易书八八而用七,玄文九九而存一。

易分六位中二五,臣志上通君下取。

玄以一五而为中,君道君尊臣代终。

玄文王日易主岁,易书为经玄为纬。

谓玄於易地承天,就中邵子尤知玄。

或云玄准卦气图,是图疑亦非圣书。

岂知中复与咸遇,乃是阴阳自然数。

或云玄倣太初历,黄钟之分八十一。

岂知虚三与虚九,其数虽同其法否。

或云玄象宗浑天,浑天方象包於圆。

岂知兼用盖天说,盖以舆地承纯乾。

后来支榦及声律,运气参同至太一。

与易并行人不讥,千岐万辙同一归。

况玄於易同而异,何独於玄苦讥议。

子云之师曰林闾,鹤山之下谁其徒。

自翻机杼作生活,律历图书无不合。

若非马邵晁张伦,后世几无扬子云。

后世子云今继作,而此玄文终寂寞。

空余绘象与棠阴,聊与文士供嘲吟。

清夜沈沈,暗蛩啼处檐花落。

乍凉帘幕。

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

书难托。

尽交寂寞。

忘了前时约。

命世须人瑞,匡君在岳灵。

气和薰北陆,襟旷纳东溟。

赋妙排鹦鹉,诗能继鶺鴒。

蒲亲香案色,兰动粉闱馨。

周孔传文教,萧曹授武经。

家童谙禁掖,厩马识金铃。

性与奸邪背,心因启沃冥。

进贤光日月,诛恶助雷霆。

阊阖开时召,《箫韶》奏处听。

水精悬御幄,云母展宫屏。

捧诏巡汧陇,飞书护井陉。

先声威虎兕,余力活蟭螟。

荣重秦军箭,功高汉将铭。

戈鋋回紫塞,干戚散彤庭。

顺美皇恩洽,扶颠国步宁。

禹谟推掌诰,汤网属司刑。

稚榻蓬莱掩,膺舟巩洛停。

马群先去害,民籍更添丁。

猾吏门长塞,豪家户不扃。

四知台上镜,三惑镜中瓶。

雅韵凭开匣,雄芒待发硎。

火中胶绿树,泉下劚青萍。

五岳期双节,三台空一星。

凤池方注意,麟阁会图行。

寒暑逾流电,光阴甚建瓴。

散曹分已白,崇直眼由青。

赐第成官舍,佣居起客亭。

松筠侵巷陌,禾黍接郊垌。

宿雨回为沼,春沙淀作汀。

鱼罾栖翡翠,蛛网挂蜻蜓。

迟晓河初转,伤秋露已零。

梦余钟杳杳,吟罢烛荧荧。

字小书难写,杯迟酒易醒。

久贫惊早雁,多病放残萤。

雪劲孤根竹,风雕数荚蓂。

转喉空婀娜,垂手自娉婷。

胫细摧新履,腰羸减旧鞓。

海边慵逐臭,尘外怯吞腥。

隐豹窥重巘,潜虬避浊泾。

商歌如不顾,归棹越南(氵灵)。

光景如梭。

君子蹈仁我,近自亲爱始。

当行岂顾留,千里犹举趾。

伯氏有东役,驾言适淮涘。

离西半球未及展,浊醪未及洒。

起视白日移,驱车一何驶。

遵涂骊唱发,春风落端绮。

义参成周作,辞追建安轨。

感此留滞迹,一诵三四起。

安得假羽翮,远慰心所企。

此志良未遂,洒泣詎能已。

论饥寒,公来问,中怎奈爷娘。

牵儿绊,妻室恼愁肠。

卦分明有说,田正、震地清凉。

南看,前一点,何不*时详。

琅。

序至,金木水,火放炎光。

然见真景,本有舒张。

睹红霞出入,开后、慧刃挥钢。

花绽,系接引,永永满庭芳。

纯诚昭融,芳美嘉玉。

肃将二精,以享以奠。

休光四弃,灵祗来燕。

其祥伊何,永世锡义。

君不见冯公之岭摩苍天,危梁峻坂相属联。

樵夫跬步不得上,仰视悬石势欲颠。

下有飞泉泻鸣瀑,舂撞嵓窦汇山麓。

飞流溅沫冰雪寒,萝茑荒林猿狖伏。

傍穿鸟道人踪绝,怪石虎踞苍崖裂。

扪参历井路屈盘,九折羊肠车轴折。

如何年少远游子,担簦蹑屩来过此。

或欲挟策干君王,亦有辞家远从仕。

马痡仆倦栖茅屋,夜汲岩泉燃楚竹。

赐璧封侯事渺茫,涂穷未免阮生哭。

遐想太古开辟初,地隔东瓯擅一隅。

山腰凿石自何代,要令海宇同车书。

不知冯公亦何者,姓名宛与兹山俱。

我行适当三伏间,霪霖积潦行路难。

家住太湖三万顷,烟波回想洞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