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狼跋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láng bá qí hú,zài zhì qí wĕi。

公孙硕肤,赤舄几几。gōng sūn shuò fū,chì xì jĭ jĭ。

狼疐其尾,载跋其胡。láng zhì qí wĕi,zài bá qí hú。

公孙硕肤,德音不瑕?gōng sūn shuò fū,dé yīn bù xiá?

译文

老狼前行踩下巴,后退又踩长尾巴。公孙挺着大肚囊,脚穿红鞋稳步踏。

老狼后退踩尾巴,前行又踩肥下巴。公孙挺着大肚囊,品德声望美无瑕。

注释

⑴跋(bá):践,踩。

⑵胡:老狼颈项下的垂肉。朱熹《诗集传》:“胡,颔下悬肉也。”

⑶载(zài):则,且。疐(zhì):同“踬”,跌倒。一说脚踩。

⑷公孙:国君的子孙。硕肤:大腹便便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硕肤者,心广体胖之象。”

⑸赤舄(xì):赤色鞋,贵族所穿。几几:鲜明。《毛传》:“几几,绚貌。”朱熹《诗集传》又以为是“安重貌”。

⑹德音:好名声。朱熹《诗集传》:“德音,犹令闻也。”不瑕:无瑕疵,无过错。瑕:疵病,过失。或谓瑕借为“嘉”,不瑕即“不嘉”。

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长期以来即有美刺两种观点相对立。旧说是“赞美”,现代研究者则多判为是对贵族“丑态”的“讽刺”。持美诗说者或径取前人成说,不予发挥;持刺诗说者大都以“狼固非喻圣人之物”为据;或言狼喻管蔡小人之流,曲意弥缝,二者均未对《豳风·狼跋》一诗之比兴特点作深入体察。主赞美者,着眼在“赤舄几几”“德音不瑕”,这只能是颂赞;但“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的比喻,却分明带着揶揄的口吻,与“赞美”并不协调。主讽刺者,着眼在喻比公孙的“狼”,既凶残、又狼狈,若非讽刺,不会以此为喻。此诗以狼之进退形容公孙之态,亦非必含有憎恶、挖苦之意。闻一多指出,《豳风·狼跋》“对于公孙,是取着一种善意的调弄的态度”。还有一种观点,把“狼跋其胡”解释为天狼星停滞在尾宿,认为这是一首讽刺的山歌,讽刺公孙贵族不懂、不关心天象的变化而只关心自己的鞋子。

  此诗二章,入笔均从老狼进退的可笑之态写起。但体味诗意,却须先得注意那位“公孙”的体态。诗中一再点示“公孙硕肤”。“肤”即“胪”,腹前肥者之谓;“硕胪”,则更胖大累赘了。一位肥硕的公孙,而穿着色彩鲜明的弯翘“赤舄”走路,那样子一定是非常可笑的。“舄”是一种皮质、丝饰、底中衬有木头的屦,形状与翘首的草鞋相仿。据闻一多考证,周人的衣、冠、裳(下衣)、履,在颜色搭配上有一定规矩。公孙既蹬“赤舄”,则其带以上的衣、冠必为玄青,带以下的韠、裳则为橙红,还有耳旁的“瑱”、腰间的“佩”,多为玉白。正如闻一多所描摹的,给公孙“想像上一套强烈的颜色……再加上些光怪陆离的副件(按:即瑱、佩之类)的装饰物,然后想像裹着这套‘行头’的一具丰腴的躯体,搬着过重的累赘的肚子,一步一步摇过来了”(《匡斋尺牍》)——这便是诗中那位贵族“公孙”的雅态,令人见了会忍俊不禁,而生发一种调侃、揶揄的喻比欲望。

  然后再体味“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的比喻,便会忽如搔着痒处,而为此喻之维妙维肖绝倒了。古人大抵常与校猎、御射中的猎物打交道,对于肥壮老狼的奔突之态早就熟稔。所以《易林·震之恒》即有对此形态的绝妙描摹:“老狼白獹(即“胪”),长尾大胡,前颠从踬,岐人悦喜”。此诗对公孙的体态,即取了这样一只腹白肥大、“前颠从踬”的老狼作喻比物。闻一多对此二句亦有精彩的阐发:“一只肥大的狼,走起路来,身子作跳板(seesaw)状,前后更迭的一起一伏,往前倾时,前脚差点踩着颈下垂着的胡,往后坐时,后脚又像要踏上拖地的尾巴——这样形容一个胖子走路时,笨重,艰难,身体摇动得厉害,而进展并未为之加速的一副模样,可谓得其神似了。”(《匡斋尺牍》)

  本来,这样的调笑,对于公孙来说,也确有颇为不恭之嫌的。但此诗的分寸把握得也好,一边大笑着比划老狼前颠后踬的体态为喻,一边即又收起笑容补上一句:“您那德性倒也没什么不好!”“德音不瑕”句的跳出,由此化解了老狼之喻的揶揄份量,使之向着“开玩笑”的一端倾斜,而不至于被误解为讥刺。所以其所造成的整首诗的氛围,便带上了一种特有的幽默感。

背景

从《毛诗序》到清代学者,大多认定这首诗所说的“公孙”即“周公”。诗以“狼”之“进退有难”,喻周公摄政“虽遭毁谤,然所以处之不失其常”。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赞美周公摄政,虽遭四方流言、幼主致疑,却处变不惊,王业终成,而又功成还政,圣德无瑕。闻一多《匡斋尺牍》则以为,诗中的“公孙”究竟是豳公的几世孙,“我们是无法知道的”,故只要将他看作是“某位贵族”即可。闻一多还依据“德音”在《诗经》中的运用,多见于“表明男女关系”,而推测这是一位妻子,对体胖而性情“和易”“滑稽”的贵族丈夫开玩笑的诗。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禅既强名,会亦妄立。

一火无知,打棚杂剧。

百样乔妆诳世人,千般怪语瞒天日。

若是本色行家,不打这般鼓笛。

画影图形转弗堪,丛林千古成狼籍。

不狼籍,留与仁禅遮破壁。

苗芃芃兮防莠,桂郁郁兮防蠹。

欲苗实兮桂荣,必莠除兮蠹去。

吾有少陵之鑱兮莠必{上艹下耨},吾有尉佗之器兮蠹将奚逃。

发嘉颖兮昆仑。

缭樛枝兮招摇。

粒米狼戾兮乐复乐,长涂炎日兮又庇以垂天之幄。

吴老公,薄心肠。

夕河南,旦贞阳。

诈书实报恩作殃,一身非魏还非梁。

彼穷归义弃不祥,公心不薄尔可忘。

梁家养客如养狼,狼入彼室坏彼堂。

当时许媾惟朱张,溧阳公主谁家郎,乐游丝竹令人伤。

两头点土,中心虚悬。

人足踏跋,不肯下钱。

晦公词翰妙天下,可见元无一点尘。

为问争珠谁得者,须还真心趯倒净瓶人。

云驭洋洋,既歆既顾。

悠然聿归,曷求厥路。

钦想颂堂,跋立以慕。

麦我肸乡,莫不怪象。

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

於是二中间,未尝说一字。

年年花卉竞芳时,东风一阵成狼藉。

去岁玉堂山下住,母旁后弟前哥。

今年作县古松坡。

静参朱祭酒,间印马头陀。

去路更无山隔断,春风跋马经过。

不妨缓辔尽婆娑。

愿申临别语,长使得天多。

昭阳作噩冬,愁云凝上苍。

我堕豀谷底,卤莽闻公丧。

哲人困中寿,颇谓告者狂。

继执邸吏符,踯蹢抽肝肠。

又闻敛魂魄,玉色貌愈强。

环泣甚危苦,精气都不扬。

一朝委垕地,千岁还天常。

峨冠谢成均,射策何巍昂。

连践中秘书,检校四库藏。

象纬识校尉,篇编嘉议郎。

麟游夜阁黑,凤去旻霄黄。

惟初典郡学,吐血谤可伤。

积叠高于山,党谳空销亡。

故老解嘘枯,新人工绝吭。

灼灼藻火衣,可使绽作裳。

竟罢奉面对,射策裨君王。

愧负临轩恩,穹林摧栋梁。

往者流传诬,圣贤失堤防。

颓裂在眼前,恓怆遥相望。

二纪获敬事,实亚衿佩行。

尝窃季弟称,朽秽敢自将。

束教濡雨露,采撷参差香。

虽罹颠沛忧,梦寐敢自忘。

翻思说待对,按述何微茫。

嗟此盛壮时,倾耳殊匆忙。

但觉异清浊,安知为死生。

发栉逮细碎,罗列置箧箱。

前年日重九,西归旧台城。

蒙索新句咏,挛缩纸半张。

卷头七字吟,持以献我兄。

称许极铢两,逢人便增评。

出示巩雒跋,文字逾西京。

鼎器写饕餮,肉翅两目长。

款曲弥日留,振刷家苑翔。

池水正清洁,砚乱纵横。

斯时惜晼暮,玄袂欹秋阳。

徐步引升榭,如诉后别殃。

命之返里庐,凭籍蜚晚英。

读书与析理,旦旦拘限程。

尔搜嵩磵微,乙亥事颇详。

谨勿摹巷记,视此小传成。

亦勿痛拣择,因笔为文章。

倚棹望江浦,披榛穿翳荒。

掊击祛鬼野,乡志始竄更。

警策入心腹,陡谓千驷轻。

谁子料承应,才间一籥赢。

敕厨具节馔,髹盘糕菊芳。

终席岌飞动,漏下楼鼓镗。

划见睽孤占,{左炎右见}{左炎右见}拖晶荧。

姬孔情可测,一身行自当。

日斜亡集舍,螯跪亡妖祥。

国典啬左丘,地下收回商。

师门锡休诔,恸哭发幽荣。

滕抱倏怊怅,薛譔方施行。

茂洪既篹缀,彷佛日月光。

门户变化久,咫尺未可量。

贫疢裹祭缓,偶然值清明。

雨寒送魂来,素筵见亲情。

熟食侑介推,覆杯嗥后皇。

谅此心靡他,庶几下歆飨。

正法眼藏当时灭却,那得许多落落索索。

问著则差,答著则错。

喝也喝不住,棒也打不著。

妙喜更得工夫,时与下个注脚。

休休休,莫莫莫。

若要拈花微笑底事,不二法门也低一著。

应逮冒烦暑,驱驰山水间。

泥泉沃渴肺,沙风吹汗颜。

疲骖喘沫白,殆仆负肩殷。

仰嗟旱云高,俯爱芳陂潺。

空邮降尘榻,净馆排霞关。

城隍壮形势,冈谷来回回环。

红芰姹相照,翠树郁可攀。

野苗杂青黄,雨露施尚悭。

巫觋谒群望,箫鼓鸣空山。

忧农非吾职,望岁窃所叹。

憩当午日烈,行瞻月初弯。

星斗弄光彩,罗络灶火斑。

跋履虽云倦,桑梓得暂还。

林僧授馆舍,田客攀鞍镮。

吾心本皎皎,彼诟徒{左口右颜}{左口右颜}。

方投定鉴照,即使征马班。

相期林兰楫,荡漾穷川湾。

南阳素书,浩之素珍。

而本朝观浩之书,又皆以为绝伦。

今视诸贤之跋,凡十有三人。

岁月几何,又不能仿佛其清尘。

书意日新,而迹日陈。

白首之攻,庶几信今。

早知太守如狼虎,猎取膏粱以啖之。

草非草,真非真。

柳之骨,颜之筋,欧张瘦硬可通神。

众体备,兼众美。

莫臻兴嗣书,无首亦无尾。

当年好事人,各欲徇所嗜。

割载同至定,得中固为喜。

莫将俗眼看,墨脱字已漫。

当年宝匣中,什袭几岁寒。

祗今烟云披,星斗尚阑干。

麟角凤觜毋轻弃,煎膠续弦端有冀。

君不见四窗宝此不宝他,固应落笔惊风雨,走龙蛇。

君不见少陵有客字子美,三赋献罢胡尘起。

招魂收泪谒行在,宁论家室三川里。

云寒日淡剑阁深,翠华望断尘埃底。

狼虎食人大道傍,回首妻孥须怖此。

亦尝寄书问讯之,鲤鱼何在沧溟徙。

晚年虽卜浣花居,心折秦云恨有余。

茯苓不御丹砂就,仙去还来纵目初。

乾坤宿醉参横醒,且策东家旧蹇驴。

邻里一人安可得,亦无坟冢可蓁芜。

人间偪仄何偪仄,却自骑鲸追李白。

山谷书法,本于天才。

变而成家,如万壑崖。

骨瘦气清,霜寒籁哀。

故其言曰,法安出哉。

我师我心,奚彼之侪。

今观此书,自叶而荄。

敛其角圭,以复成才。

规矩崛奇,关机阖开。

故其跋曰,自本心来。

谁其知言,嘻噫絜斋。

射生户,前日献一豹,今日献一狼。

豹因伤我牛,狼因食我羊。

狼豹诚为害人物,县官赏之缣五匹。

射生户,持缣归。

为人除害固可赏,贪功趋利尔勿为。

弦弓毒矢无妄发,恐尔不识麒麟儿。

遂初欣遇两诗伯,临川先生一禅客。

三人情好元不疏,秪是相逢逢不得。

渠有正观碑,侬有永和词。

真赝争到底,未说妍与媸。

珊瑚击得如粉碎,赵璧慱城翻手悔。

不似三家斗断碑,夜半战酣莫先退。

皇朝爱碑首欧阳,集古万卷六一堂。

玄珪漆玉堆墨宝,黟霜黑水涂缁裳。

临川无端汲古手,席卷欧家都奄有。

岣山科斗不要论,峄山野火不经焚。

尤家沉家喙如铁,未放临川第一勋。

不知临川何许得尤物,集古序篇出真笔。

遂初心妒口不言,君看跋语犹怅然。

君家子华翰林老,解吟芳草夕阳愁。

开红落翠天为泣,覆手作春翻手秋。

晚唐异味今谁嗜,耳孙下笔参差是。

一径芙蓉十万枝,唤作春风二月时。

旁人笑渠眼花恐落井,渠方掉头得句呼不醒。

老夫向来守荆溪,郡有诗人元不知。

赠我连城杂照乘,一夜空斋横白蜺。

早知太守如狼虎,猎取膏粱以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