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朋党论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chén wén péng dăng zhī shuō,zì gŭ yŏu zhī,wéi xìng rén jūn biàn qí jūn zĭ xiăo rén ér yĭ。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dà fán jūn zĭ yŭ jūn zĭ yĭ tóng dào wèi péng,xiăo rén yŭ xiăo rén yĭ tóng lì wèi péng,cĭ zì rán zhī lĭ yĕ。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rán chén wèi xiăo rén wú péng,wéi jūn zĭ zé yŏu zhī。

其故何哉?qí gù hé zāi?

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xiăo rén suŏ hăo zhĕ lù lì yĕ,suŏ tān zhĕ cái huò yĕ。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dāng qí tóng lì zhī shí,zàn xiāng dăng yĭn yĭ wèi péng zhĕ,wĕi yĕ;

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jí qí jiàn lì ér zhēng xiān,huò lì jìn ér jiāo shū,zé făn xiāng zéi hài,suī qí xiōng dì qīn qī,bù néng zì băo。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gù chén wèi xiăo rén wú péng,qí zàn wèi péng zhĕ,wĕi yĕ。

君子则不然。jūn zĭ zé bù rán。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suŏ shŏu zhĕ dào yì,suŏ xíng zhĕ zhōng xìn,suŏ xī zhĕ míng jié。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yĭ zhī xiū shēn,zé tóng dào ér xiāng yì;

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yĭ zhī shì guó,zé tóng xīn ér gòng jì;

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zhōng shĭ rú yī,cĭ jūn zĭ zhī péng yĕ。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gù wèi rén jūn zhĕ,dàn dāng tuì xiăo rén zhī wĕi péng,yòng jūn zĭ zhī zhēn péng,zé tiān xià zhì yĭ。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yáo zhī shí,xiăo rén gòng gōng、huān dōu dĕng sì rén wèi yī péng,jūn zĭ bā yuán、bā kăi shí liù rén wèi yī péng。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shùn zuŏ yáo,tuì sì xiōng xiăo rén zhī péng,ér jìn yuán、kăi jūn zĭ zhī péng,yáo zhī tiān xià dà zhì。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jí shùn zì wèi tiān zĭ,ér gāo、kuí、jì、[qì,xiè,qiè] dĕng èr shí èr rén bìng liè yú cháo,gèng xiāng [chēng,chèn,chèng] mĕi,gèng xiāng tuī ràng,fán èr shí èr rén wèi yī péng,ér shùn jiē yòng zhī,tiān xià yì dà zhì。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shū》yuē:“zhòu yŏu chén yì wàn,wéi yì wàn xīn;

周有臣三千,惟一心。zhōu yŏu chén sān qiān,wéi yī xīn。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zhòu zhī shí,yì wàn rén gè yì xīn,kĕ wèi bù wèi péng yĭ,rán zhòu yĭ wáng guó。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zhōu wŭ wáng zhī chén,sān qiān rén wèi yī dà péng,ér zhōu yòng yĭ xīng。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hòu hàn xiàn dì shí,jìn qŭ tiān xià míng shì qiú jìn zhī,mù wèi dăng rén。

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jí huáng jīn zéi qĭ,hàn shì dà luàn,hòu fāng huĭ wù,jìn jiĕ dăng rén ér shì zhī,rán yĭ wú jiù yĭ。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táng zhī wăn nián,jiàn qĭ péng dăng zhī lùn。

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jí zhāo zōng shí,jìn shā cháo zhī míng shì,huò tóu zhī huáng hé,yuē:“cĭ bèi qīng liú,kĕ tóu zhuó liú。

”而唐遂亡矣。”ér táng [suì,suí] wáng yĭ。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fū qián shì zhī zhŭ,néng shĭ rén rén yì xīn bù wèi péng,mò rú zhòu;

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néng jìn jué shàn rén wèi péng,mò rú hàn xiàn dì;

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néng zhū lù qīng liú zhī péng,mò rú táng zhāo zōng zhī shì;

然皆乱亡其国。rán jiē luàn wáng qí guó。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gèng xiāng [chēng,chèn,chèng] mĕi tuī ràng ér bù zì yí,mò rú shùn zhī èr shí èr chén,shùn yì bù yí ér jiē yòng zhī;

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rán ér hòu shì bù qiào shùn wèi èr shí èr rén péng dăng suŏ qī,ér [chēng,chèn,chèng] shùn wèi cōng míng zhī shèng zhĕ,yĭ néng biàn jūn zĭ yŭ xiăo rén yĕ。

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zhōu wŭ zhī shì,jŭ qí guó zhī chén sān qiān rén gòng wèi yī péng,zì gŭ wèi péng zhī duō qiĕ dà,mò rú zhōu;

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rán zhōu yòng cĭ yĭ xīng zhĕ,shàn rén suī duō ér bù yàn yĕ。

嗟呼!jiē hū!

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xīng wáng zhì luàn zhī jì,wèi rén jūn zhĕ,kĕ yĭ jiàn yĭ。

译文

  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

  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但是臣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所贪的是薪俸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舜辅佐尧,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唐尧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他们互相推举,互相谦让,一共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但是虞舜全都进用他们,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尚书》上说:“商纣有亿万臣,是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于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天下名士都关押起来,把他们视作“党人”。等到黄巾贼来了,汉王朝大乱,然后才悔悟,解除了党锢释放了他们,可是已经无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逐渐生出朋党的议论,到了昭宗时,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杀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黄河,说什么“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唐朝也就随之灭亡了。

  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商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们的朋党的,谁也不及唐昭宗之时;但是都由此而使他们的国家招来混乱以至灭亡。互相推举谦让而不疑忌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前代治乱兴亡的过程,为君主的可以做为借鉴了。

注释

[1] 惟:只。幸:希望。

[2] 大凡:大体上。道: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

[3] 党引:勾结。

[4] 贼害:残害。

[5]守:信奉;名节:名誉气节。

[6] 之:指代上文的“道义”、“忠信”、“名节”。修身:按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行自我修养。济:取得成功。

[7]退:排除,排斥。

[8] 共(gōng)工驩兜(huándōu)等四人:指共工、兜、鲧(gǔn)、三苗,即后文被舜放逐的“四凶”。

[9] 八元:传说中上古高辛氏的八个才子。八恺:传说中上古高阳氏的八个才子。

[10] 皋(gāo)、夔(kuí)、稷(jì)、契(xiè):传说他们都是舜时的贤臣,皋掌管刑法,掌管音乐,稷掌管农业,契掌管教育。《史记·五帝本纪》载:“舜曰:‘嗟!(汝)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

[11] 更(gēng)相:互相。

[12] 书:《尚书》,也称《书经》。

[13] 惟:语气词,这里表判断语气。

[14] 周:指周武王,周朝开国君主。

[15] 用:因此。

[16] 后汉献帝: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刘协。逮捕,囚禁“党人”应是桓帝、灵帝时的宦官所为。

[17] 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东汉桓帝时,宦官专权,一些名士如李膺等二百多人反对宦官被加上“诽讪朝廷”的罪名,逮捕囚禁。到灵帝时,李膺等一百多人被杀,六、七百人受到株连,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

[18] 目:作动词用,看作。

[19] 黄巾贼:此指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贼”是对农民起义的诬称。

[20]解:解除,赦免。

[21] 朋党之论:唐穆宗至宣宗年间(821-859年),统治集团内形成的牛僧孺为首的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朋党之间互相争斗,历时四十余年,史称“牛李党争”。

[22] 昭宗:唐朝将要灭亡时的一个皇帝。杀名士投之黄河本发生于唐哀帝天佑二年,哀帝是唐代最后一个皇帝。

[23] “此辈清流”两句:这是权臣朱温的谋士李振向朱温提出的建议。朱温在白马驿(今河南洛阳附近)杀大臣裴枢等七人,并将他们的尸体投入黄河。清流:指品行高洁的人。浊流:指品格卑污的人。

[24] 诮(qiào):责备。

[25] 厌:通“餍”,满足。

[26] 迹:事迹。

[27]鉴:动词,照,引申为借鉴。

赏析

这篇文章起笔不凡,开篇提出:君子无党,小人有党的观点。对于小人用来陷人以罪、君子为之谈虎色变的“朋党之说”,作者不回避,不辩解,而是明确地承认朋党之有,这样,便夺取了政敌手中的武器,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开头一句,作者就是这样理直气壮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它包含三个方面内容: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人君要善于辨别。作者首先从道理上论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继而引用了六件史实,以事实证明了朋党的“自古有之”;最后通过对前引史实的进一步分析,论证了人君用小人之朋,则国家乱亡;用君子之朋,则国家兴盛。文章写得不枝不蔓,中心突出,有理有据,剖析透辟,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全文共分五段。

  第一段:直接提出观点,认为有关朋党的议论,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只是希望国君能辨别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罢了。

  第二段:先说有两种“朋党”,即因志同道合而结为朋党,因利害关系相同而结为朋党。接下去,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我以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那原因是什么呢?”说明当他们利害相同时,暂且互相勾结援引而成朋党,那是假的。到了他们见到好处而争先恐后,或者好处已经抢光了,交往也少了,则反而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能相保。所以,作者重复说:“故臣谓小人无朋,伪也。”再说君子,他们的行为完全两样:君子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力行的是忠信,所珍惜的是名节。凭借道义、忠信和名节来修炼自身,那么君子就有了共同的道德规范,相助而得益,凭借这些为国效力,那么君子就同心协力,始终如一。接着,作者用“此君子之朋也”一句,强调这些作为与小人截然不同。因此,他得出结论说:“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退”是斥退,罢黜,“用”是进用。这几句说:所以做国君的,只要斥退小人的假朋党,用君子的真朋党,那天下就安定太平了。这段运用了对比。作者在分析君子、小人的区别时剖析道:小人、邪者以利相结,同利则暂时为朋,见利则相互争竞,力尽则自然疏远或互相残害,从实质上看,小人无朋;与此相反,君子之朋以道相结,以道义、忠信、名节为重,同道、同德,自然同心,从这一意义上看,君子之朋才是真朋。二者对比鲜明,水到渠成的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带起下面的一段文字。

  第三段广泛列举史实,从各方面论证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用小人之伪朋则国亡。与上文开头的“朋党之说,自古有之”遥相呼应,对上文结尾的“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是有力的补充和论证。文中正反引用尧、纣时对朋党的利用,加强对比,阐明小人无朋,君子有朋,有关国家兴亡。再以东汉桓、灵时的党锢之祸、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名士的史实,引用反面例证,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第四段:作者带有总结性地论述:前世君主,能使人人不同心不结为朋党,没有人像商纣王那样;能禁止善良的人结成朋党,没有人像汉献帝那样;能杀戮品行高洁、负有时望者的朋党,没有什么时候像唐昭宗统治时那样。这些国君都把他们的国家搞乱了,灭亡了。

  文章末尾,作者又强调了一下:“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这是说上述的兴亡治乱的史迹,做国君的可以借鉴。很明显地请求宋仁宗纳谏,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伪朋,以使国家兴盛起来。

  文章不讳言朋党,而是指出朋党有原则的区别,“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并引证历史来说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国,小人之朋有害于国,希望人君进君子之真朋,去小人之伪朋。文章避免了消极地替作者作辩解,而从正面指出朋党的客观存在,指出借口反对朋党的人就结为朋党,说明朋党有本质的不同。这就争取了主动,使作者立于不败之地,文章也由此具有深刻的揭露作用和强大的批判力量,而排偶句式的穿插运用,又增加了文章议论的气势。

背景

庆历三年(1043年),韩琦、范仲淹、富弼等执政,欧阳修、余靖等也出任谏官。这时开始实行一些政治改革。从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相继贬官开始,他们已经被保守派官僚指为朋党。此后党议不断发生,宋仁宗在1038年(宝元元年)还特意下过“戒朋党”的诏书。到了1043年,吕夷简虽然被免职,但他在朝廷内还有很大的势力。为了反对改革,以夏竦为首的一伙保守派官僚就正式攻击范仲淹、欧阳修是“党人”。范仲淹以直言遭贬,欧阳修在朝廷上争论力救。只有当时的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当贬。欧阳修写给高若讷一封信,指责高若讷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之心。高若讷将此信转交当局,结果欧阳修连坐范仲淹被贬。还有一些大臣也因为力救范仲淹而被贬,当时便有一些大臣将范仲淹及欧阳修等人视为朋党。后来仁宗时范仲淹与欧阳修再次被召回朝廷委以重任。欧阳修当时担任谏官,为了辩论这种言论也为了为自己辩护,就在庆历四年(1044年)上了一篇奏章,叫《朋党论》,给夏竦等人以坚决的回击。《朋党论》这篇著名的政论文,在革新派与保守派的斗争中,同样是很有战斗意义的。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苦读而中进士,后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朝廷要职,因弹劾政敌夏竦、吕夷简等人,曾遭遇政敌的朋友圈子的恶意攻击,被政敌指责为在朝廷拉帮结派搞朋党,因而也曾屡次被罢职贬官,可谓仕途多舛。欧阳修故而愤笔写就这篇雄文,算是对政敌的一种理论清算,也算是一吐胸中块垒。

诗人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1207篇诗文

诗文推荐

论饥寒,公来问,中怎奈爷娘。

牵儿绊,妻室恼愁肠。

卦分明有说,田正、震地清凉。

南看,前一点,何不*时详。

琅。

序至,金木水,火放炎光。

然见真景,本有舒张。

睹红霞出入,开后、慧刃挥钢。

花绽,系接引,永永满庭芳。

重来丙舍岁三易,翠巘插队空仍兀突。

乔林郁蓊歼斧{左爿右斤},一二仅存於百亿。

参差历落更孤秀,不假依凭而挺立。

宛如九老瑞唐朝,又类耆英隆宋室。

合兹异代众君子,仙去一朝於此集。

千夫束手何敢向,万牛回首难容力。

已芟嘉植勿复论,寿此佺期不朽骨。

稚松匝地散新秧,头角森森纷羽翼。

他年雨露饱沾濡,满鼻珠玑香习习。

会须百尺长龙身,仍复层林森凤翼。

作诗聊记角弓章,子子孙孙永培植。

清净真功,无为大道,自然体用惺忪。

先天灵物,元本在吾胸。

南北东西相会,慧眸开、论甚朦胧。

壶中景,水生玉虎,火内长金龙。

祥光敷宇宙,三田丹秀,八脉神通。

且披蓑顶笠,有似渔翁。

阐出玄玄妙趣,劝人人、氯养和冲。

同修炼,功成行满,相逐赴仙宫。

帝锡嘉祥。

正九五龙飞,大业繁昌。

斡旋洪造,整顿乾坤,雷轰电掣成章。

向玉京金阙,威音震、胆裂遐荒。

胜陶唐。

应群真交会,四海平康。

宁论普天率土,但蠢尔王民,共赖胥匡。

蛸翘**,葵藿倾心,曷报惠泽恩光。

炷兰薰瑞霭,祈黄屋、枝叶联芳。

祝吾皇。

愿龙图永固,圣寿无

同流相聚,递相觉察。

须当外搜内恻。

斗做修行,有若争头竞角。

见贤思齐休妒,把神珠、时时擦抹。

如开悟,便宜乎先觉,觉乎后觉。

更且听予重劝,论修行全在,无为绝学。

莫使尘缘间隔,本来素朴。

净清能分真假,自然明、道非遥邈。

功夫到达幽微,神仙掌握。

绿云慢绾新梳束。

这标致、诸余不俗。

邂逅相逢,情怀雅合,全似深熟。

耳边笑语论心曲。

把不定、红生脸肉。

若得同欢,共伊偕老,心事忒足。

于论鼓钟,于兹西雍。

粢盛肥硕,有时其容。

其容洋洋,咸瞻像设。

币以达诚,歆我明洁。

毅斋大老除机关报绶,名节尤偏无所尊。

曾是胪传第一唱,却留衣付外诸孙。

挹挼柳汗初承渥,称泛霞觞共拜恩。

尚记吾家多夙契,何当握手得重论。

鉴像谷神,云心月影。

閒閒不宰於功,历历无私於应。

莫问正偏,谁论动静。

自方自圆,谁欠谁剩。

能来异类中行,常处那伽大定。

云水丛林自恣人,果如是也须相庆。

欧称醉翁,公称醒老。

尚论平生,岂以诗考。

庆历之滁,元佑之湖。

醒欤醉欤,醉欤醒欤。

莫论轻重钓竿头。

住得船归即便休。

酒味溥,胜空瓯。

事事何须着意求。

信则你自信,不信你休行。

莫待临渴时,掘井。

每日见尔费辛苦,不济不济事,休论。

石火光阴一首,与卷三重。

先天有物,未始难名,彷佛氤氲元气。

太极形生,鸣黄乍判,散作万殊千异。

总被形囚累。

恣营营念虑,多方百计。

竞声利,扬波鼓浪,唯是无穷,四事而已。

空胶扰人间,贩骨番腾,终成何济。

谁信火传弃旧,物禅迎新,弄我真同儿戏。

勘破摇头,伸眉一笑,照彻多生凝滞。

妄构闲非是。

总休论枉玷,林泉风味。

秋静夜,云收空界,纤尘不动,月明如水。

人长在。

碧桃影里醺醺醉。

日月交加晓夜奔,昆仑顶上定乾坤。

真镜里,实堪论,叆叆红霞晓寂门。

君不见少陵有客字子美,三赋献罢胡尘起。

招魂收泪谒行在,宁论家室三川里。

云寒日淡剑阁深,翠华望断尘埃底。

狼虎食人大道傍,回首妻孥须怖此。

亦尝寄书问讯之,鲤鱼何在沧溟徙。

晚年虽卜浣花居,心折秦云恨有余。

茯苓不御丹砂就,仙去还来纵目初。

乾坤宿醉参横醒,且策东家旧蹇驴。

邻里一人安可得,亦无坟冢可蓁芜。

人间偪仄何偪仄,却自骑鲸追李白。

修练者,四事倒颠论。

地水火风应化去,色声香味怎生存。

方是显良因。

全得得,窈默与冥昏。

慧性来回清净路,真灵出入妙玄门。

空外九光

不爱孔方乃不俗,放下利欲是耐闲。

棒打石狮子,论实不论虚。

凄凄日暮时。

亲宾俱竚立。

征人拔敛起。

儿女牵衣泣。

候骑出萧关。

追兵赴马邑。

且当横行去。

谁论裹尸入。

乡关素号贤夫子,事论今推圣长官。

再官庠序为宁亲,立道惟忧歉泗滨。

若使佞谀求利研究院,便居庙庙亦沈论。

环惟书史何如乐,得是英髦信不贫。

如子才豪犹未第,每思冥晦避通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