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书洛阳名园记后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luò yáng chù tiān xià zhī zhōng,[xié,jiā] [yáo,xiáo] [miăn,shéng] zhī zŭ,dāng qín lŏng zhī jīn hóu,ér zhào wèi zhī zŏu jí,gài sì fāng bì zhēng zhī dì yĕ。

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tiān xià dāng wú shì zé yĭ,yŏu shì,zé luò yáng xiān shòu bīng。

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yŭ,yú] gù cháng yuē:“luò yáng zhī shèng shuāi,tiān xià zhì luàn zhī hòu yĕ。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fāng táng zhēn guān、kāi yuán zhī jiān,gōng qīng guì qī kāi guăn liè dì yú dōng dōu zhĕ,hào qiān yŏu yú dĭ。

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jí qí luàn lí,jì yĭ wŭ jì zhī kù,qí chí táng zhú shù,bīng chē róu jiàn,fèi ér wèi qiū xū。

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俱灭而共亡,无馀处矣。gāo tíng dà xiè,yān huŏ fén [liáo,liăo,liào],huà ér wèi huī jìn,yŭ táng jù miè ér gòng wáng,wú yú chù yĭ。

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yŭ,yú] gù cháng yuē:“yuán pŭ zhī fèi xīng,luò yáng shèng shuāi zhī hòu yĕ。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qiĕ tiān xià zhī zhì luàn,hòu yú luò yáng zhī shèng shuāi ér zhī;

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luò yáng zhī shèng shuāi,hòu yú yuán pŭ zhī fèi xīng ér dé。

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zé《míng yuán jì》zhī zuò,[yŭ,yú] qĭ tú rán zāi?

呜呼!wū hū!

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gōng qīng dà fū fāng jìn yú cháo,fàng hū yī jĭ zhī sī yĭ zì wèi,ér wàng tiān xià zhī zhì hū,yù tuì xiăng cĭ lè,dé hū?

唐之末路是已。táng zhī mò lù shì yĭ。

(唐之末路是已 一作:矣)(táng zhī mò lù shì yĭ yī zuò:yĭ)

译文

  洛阳地处全国的中部,拥有崤山、渑池的险阻,算是秦川、陇地的咽喉,又是赵、魏争着向往的地方,是四方诸侯必争之地。天下如果经常太平无事也就罢了,一旦有战事,那么洛阳总是首先遭受战争。为此我曾说过:“洛阳的兴盛和衰败,是天下太平或者动乱的征兆啊。”

  正当唐太宗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时,公卿贵族、皇亲国戚在东都洛阳营建公馆府第的,号称有一千多家。等到后期遭受动乱而流离失所,接着是五代的惨痛破坏,那些池塘、竹林、树木,被兵车践踏,变成一片废墟。高高的亭阁、宽大的楼台,被战火焚烧,化成灰烬,跟唐朝一起灰飞烟灭,没有留下一处。我因此曾说:“馆第园林的繁盛或毁灭,就是洛阳兴旺或衰败的征兆啊。”

  况且天下的太平或动乱,从洛阳的兴衰就可以看到征兆;洛阳的兴衰,又可以从馆第园林的兴废看到征兆,那么《洛阳名园记》这作品,我难道是徒劳无益、白费笔墨的吗?

  唉!公卿大夫们现在正被朝廷提拔任用,放纵一己的私欲,为所欲为,却忘掉了国家的太平或动乱的大事,想以后退隐了再享受这种园林之乐,能办得到吗?唐朝最后覆灭的情形就是前车之鉴啊!

注释

(1)挟(xié):拥有。

(2)崤(xiáo):崤山,在河南洛宁县西北。

(3)渑(miǎn):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崤山、渑池都在洛阳西边。

(4)受兵:遭战争之苦。

(5)开馆列第:营建公馆府邸。

(6)五季:五代(指五代十国时期)。

(7)候:征兆。

(8)徒然:白白地。

(9)进于朝:被朝廷提拔任用。

(10)治忽:治世和乱世。

诗人简介

李格非(约1045~约1105年)北宋文学家。字文叔,山东济南历下人,女词人李清照父。李清照《上枢密韩公诗二首》诗序中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可知其父祖辈皆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宋史·韩琦传》)的学士韩琦的门下士。幼时聪敏警俊,刻意于经学,著《礼记说》数十万言。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初任冀州(今河北冀县)司户参军、试学官,后为郓州(今山东东平)教授。宋代有兼职兼薪制度,郡守见他清贫,欲让他兼任其他官职,他断然谢绝,表现了廉洁清正的风节。► 1篇诗文

诗文推荐

冠盖盛西京,当年相府荣。

曾陪鹿鸣宴,◇识洛阳生。

共叹长沙◇,空存许劭评。

堪嗟桃李树,何日见阴成。

海棠开后,红雨洒江濆。

春风路,窥杏非,剪葵榛。

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云外月,风前絮。

情与恨,长如许。

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

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

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帘纤雨。

一望五里排琨瑶,行人不忧沧海潮。

冲冲来往乘仙飚,蔡公作成去还朝,玉虹依旧横青霄。

考之溱洧功何辽,

保墓贤人别有思,痛心考古播邪辞。

三皇五帝推翻后,稻桶[道统]灰飞大圣悲。

仙翁眼力信非凡,到处偏工鉴别山。

消得好乌巢屋上,旋移空翠入窗间。

平生万卷端能合,从此三杯不等閒。

莫讶倏来犹属意,野有相日用实相关。

初学莺簧响露梢,还疑凤吹拂云)。

金屏笑剧如花女,红豆凭将记曲抛。

拔宅谁能辨有无,涧边空记旧丹炉,世间自是多凡骨,何处犹寻九节蒲。

乾坤秀气孕三奇,勋人间有口碑。

台近常阴遗法在,楼辉秋萼起人思。

后先玉季金昆政,多少丹山碧水诗。

世事荡来尚胶轕,赖君一手纷丝。

一书仅达缺嗣音,蔀屋有梦定山林。

贤者即今在所,陈人不忧第墙阴。

或着容连鸳鹭后,闻道结知君相深。

时遣吴姝近酒盏,更防蜀鸟摇归心。

东风吹碧草。

年华换、行客老沧州。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

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

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

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

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诗成春草梦池塘。

相忆托玄香。

常记饮仙房。

笑一举、曾蒙十觞。

百年行止,几番离合,吾老且吾乡。

聊与领群芳。

渐开到、江头野棠。

无边春色。

人情苦向南山觅。

村村箫鼓家家笛。

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

商行贾坐农耕织。

须知此意无今昔。

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九重盛旦薰风候。

佳气氛氲横永昼。

眉心烟彩拥群仙,华宴重开同圣后。

箫韶宫殿锵金奏。

香绕祥云腾宝兽。

三千嫔御奉严宸,亿万斯年祈圣寿。

琼闺钏响闻。

瑶席芳尘满。

要取洛阳人。

共命江南管。

情多舞态迟。

意倾歌弄缓。

知君密见亲。

寸心传玉盌。

甲帐春风肯见分。

夜陪清梦当炉熏。

寻香若傍阑干晓,定见堆红越鄂君。

雕玉佩,郁金裙。

凭谁书叶寄朝云。

兰芽九畹虽清绝,也要芳心伴小醺。

高台不可望。

望远使人愁。

连山无断乚包。

河水复悠悠。

所思竟何在。

洛阳南陌头。

可望不可见。

何用解人忧。

道人活计不相侵。

各自衣餐各自寻。

莫为闲言闲斗气,休争俗事俗萦心。

搜玄绝虑龙随虎,索隐记机水养金。

清净色身全法体,一炉丹熟步瑶

飞雨隔愁横笛后,残镫照梦落花前。

留得菖蒲酒一杯。

与公今日寿筵开。

灵山排闼送青来。

须信南州高士后,持荷持节照苏台。

瑞云深处是三台。

青牛妪,曾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