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清明呈馆中诸公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xīn yān zhe liŭ jìn yuán xié,xìng [lào,luò] fēn xiāng sú gòng kuā。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bái xià yŏu shān jiē rào guō,qīng míng wú kè bù sī jiā。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biàn hóu mù xià mí fāng căo,lú nǚ mén qián yìng luò huā。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xĭ dé gù rén tóng dài zhào,nĭ gū chūn jiŭ zuì jīng huá。

译文

1.禁垣:皇宫的围墙。

2.杏酪(lào):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lǐ)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

3.白下:南京的别称。

4.卞侯墓:卞侯即晋朝的卞壸,他曾任尚书令,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治城。

5.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的女子。

6.待诏:明代翰林院所设官职,主管文件奏疏。

7.京华:即京都。

注释

1.禁垣:皇宫的围墙。

2.杏酪(lào):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lǐ)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

3.白下:南京的别称。

4.卞侯墓:卞侯即晋朝的卞壸,他曾任尚书令,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治城。

5.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的女子。

6.待诏:明代翰林院所设官职,主管文件奏疏。

7.京华:即京都。

赏析

本诗写帝都清明节光景透露出思乡的一缕深情。微婉从容,接近盛唐一些诗人的风格。

诗人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845篇诗文

诗文推荐

鸣蝉泊雨晴云湿。

游龙翦岸涪江碧。

气候尔和平。

满家浑是春。

公堂虽有酒。

不敌公真有。

寿宿对魁星。

颊红衫鬓青。

寸长尺短,三平二满。

觌面相呈,语言道断。

有硕其牲,登呈大房。

肃展以飨,庶几迪尝。

匪腯是告,我民其康。

保艾尔后,垂休无疆。

便作阳关别,烟雨暗孤汀。

浮屠三宿桑下,犹自不忘情。

何况情钟我辈,聚散匆匆草草,真个是云萍。

上下四方客,后会渺难凭。

顾诸公,皆衮衮,喜通津。

老夫从此归隐,耕钓了余生。

若见江南苍鸟可,更遇江东黄耳,莫惜寄音声。

强阁儿女泪,有酒且频倾。

清夜沈沈,暗蛩啼处檐花落。

乍凉帘幕。

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

书难托。

尽交寂寞。

忘了前时约。

文简家风淡,芗林句法清。

今能传几世,君复拥全名。

犹及识前辈,未尝轻后。

崆峒风月里,许我共诗盟。

金凤传呼紫马来,壶山真面气佳哉。

朝天有路鹿呈瑞,应物无心鸥不猜。

黍穋熟时农洗甑,芰荷香客衔杯。

官穹职峻人俱羡,最羡斑衣舞老莱。

空呈厚貌临官道,更有人从捷径过。

祗事坤元,饬躬敢惮。

爰洁粢盛,载严圭瓒。

清明内融,嘉旨外粲。

介我繁釐,时亿时万。

凌歊台上青青麦。

姑熟堂前余翰墨。

暂分一印管江山,稍为诸公分皂白。

江山依旧云空碧。

昨日主人今日客。

谁分宾主强惺惺,问取矶头新妇石。

似法阴爻呈六穗,或符阳数效三岐。

诸公未许子为政,万事无如髯绝伦。

时恭时祀。

有物有则。

伊我上圣。

实抱明德。

牺象交陈。

郁尊四塞。

黍惟嘉谷。

酒惟玄默。

荐通苍祇。

庆樿黎黑。

愿灵之降。

祚家佑国。

日日此中开宴。

食肉诸公总善。

唯有害风王,莫怪频来见面。

知县。

知县。

正好与人方便。

曾子才高呈事能,就中一事最堪黎明。

前贤拯救苍生,赖有斯人解服膺。

祭重齐肃,神格专精。

沃洗于阼,涓洁著诚。

清明鬯矣,熙事备成。

以似以续,如坻如京。

腊前雪里。

几处梅梢初破蕊。

年后江边。

是处花开晚更妍。

绝知春意。

不耐愁何心与醉。

更有难忘。

宋玉墙头婉婉香。

浩劫以来无限诗,牢笼收拾若为齐。

未离声病即为韵,犹涉色尘皆是题。

三代后无濮上,百年前岂有江西。

子其高出诸公右,恐大高时少放低。

一书仅达缺嗣音,蔀屋有梦定山林。

贤者即今在所,陈人不忧第墙阴。

或着容连鸳鹭后,闻道结知君相深。

时遣吴姝近酒盏,更防蜀鸟摇归心。

田彼黍矣,则食於秋。

我人之耕,载芟载薅。

岂不惮劳,将食无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