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hán shí bù xiăo zhù,qiān qí yōng chūn shān。

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héng yáng shí gŭ chéng xià,jì wŏ jiù tíng cān。

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jīn sì xiāo xiāng guì lĭng,dài sì dòng tíng chūn căo,zĭ gài [yì,gē] dōng nán。

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wén zì qĭ sāo yă,dāo jiàn huà gēng [cán,tiăn]。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kàn shĭ jūn,[wū,yū,yú] cĭ shì,dìng bù fán。

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fèn rán dĭ jĭ táng shàng,zūn zŭ zì gāo tán。

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mò xìn jūn mén wàn lĭ,dàn shĭ mín gē wŭ kù,guī zhào fèng huáng xián。

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jūn qù wŏ shuí yĭn,míng yuè yĭng chéng sān。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①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时稼轩闲居带湖。郑厚卿:稼轩友人,疑即郑如崈(同“崇”)。据《宋衡州府图经志》:“郑如崈,朝散郎,淳熙十五年四月到,绍熙元年正月罢。”衡州:在今湖南省,以衡山而得名,治所在衡阳。  送别之作。一起点题,留人不住,匆匆而去。结拍惜别,无人共饮,惟邀明月。中间叠层铺叙,或描画山川形胜,或颂扬非凡才干,或预祝凤诏早降,旨在冀希友人发展文化,关心农桑,严于吏治,兴利除弊,为万民称颂。说明词人忧国兼怀民。  ②“寒食”两句:言友人寒食节也未能住下,匆匆赶赴衡州。寒食不小住:用晋人帖语,见前《霜天晓角》(“吴头楚尾”)注⑤。千骑(jì计)拥:为千骑人马所簇拥。春衫:犹言春装,点明赴任季节。  ③“衡阳”两句:石鼓山畔,衡阳城下,我曾停过马。按:淳熙六年,稼轩曾任湖南转运副使和湖南安抚使,衡阳为其属地,常去视察,故有此语。石鼓:山名,在衡州城东三里。骖(cān参):古时指驾在车两旁的马,这里泛指车马。  ④“襟以”三句:言衡阳地区风景佳丽,地势险要。襟以、带以:以……为襟带(衣襟、衣带),形成交互回环之势。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潇湘:潇水、湘水。桂岭:亦名香花岭,在今湖南临武县北。洞庭、青草:湖名。张舜民《南迁录》:“岳州洞庭湖,南名青草,北名洞庭,所谓重湖也。”紫盖:山峰。据《荆州记》和《长沙记》,紫盖是衡山七十二峰中最秀丽、最高大的一座山峰。  ⑤“文字”两句:希友人到任后注重教化,关心农事。《骚》、《雅》:屈原的《离骚》和《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合称《二雅》)。用以代指优秀的传统文化。“刀剑”句:放下刀剑,从事农耕蚕桑。《汉书·龚遂传》说,龚遂劝齐民勤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  ⑥“看使君”三句:借用谢安语(“使君于此下凡”),称颂友人的政事才干。参阅前《念奴娇》(“我来吊古”)注⑤。使君:汉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指友人郑厚卿。  ⑦“奋髯(rán然)”两句:着意整顿吏治,严肃果断而又从容不迫。奋髯抵几:振须拍案,形容激励而严厉。《汉书·朱博传》载,朱博初任瑯琊太守,部属都怠惰称病。朱博奋髯抵几曰:“观齐儿欲以此为俗(风气)耶!”俎(zǔ阻):古代宴会时放肉的器物,这里“尊俎”代指酒与食物。  ⑧“莫信”三句:休说君门遥不可及,只要政绩卓著,即可奉诏归朝。民歌五袴(kù裤):据《后汉书·廉范传》载,蜀郡按旧制,为防火灾,禁民夜作。廉范(字叔堂)任蜀郡太守后,撤消旧制,只是严令储水以防火。人民因此作歌颂扬曰:“廉叔堂,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短衣),今五袴(同“裤”)。”后来就以“五袴”作为称颂官吏的用语。归诏凤凰衔:凤凰衔来召归诏书。  ⑨“君去”两句:叹友人一去,自己孤独无伴。我谁饮:即我与谁饮,或谁与我饮。“明月”句:化用李白《月下独酌》诗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68篇诗文

诗文推荐

郁郁苍髯千岁姿,肯来杯酒作儿嬉。

流芳不待龟巢叶,(唐人以荷叶为酒杯,谓之碧筒酒。

)扫白聊烦鹤踏枝。

醉里便成欹雪舞,醒时与作啸风辞。

马军走送非无意,玉帐人闲合有诗。

踏白江梅,大都玉断酥凝就。

雨肥霜逗。

痴了闺房秀。

莫待冬深,雪压风欺后。

君知否。

却嫌伊瘦。

仍怕伊僝僽。

报贶陟封,聿昭典礼。

镶德穹厚,归功祖弥。

丕埚尊称,尽善尽美。

寅威孝忠,以介蕃祉。

沃野桑麻涵细雨,严城鼓角送斜阳。

将置酒,思悲翁。

使君去,出城东。

麦渐渐,雉子斑。

槐阴阴,到潼关。

骑连连,车迟迟。

心中悲,宋又远。

周间之,南淮夷。

东齐儿,碎碎织练与素丝,游人贾客信难持。

五谷前熟方可为,下车闭閤君当思。

天子当殿俨衣裳,大官尚食陈羽觞。

彤庭散绶垂鸣珰,黄纸诏书出东厢,轻纨叠绮烂生光。

宗室子弟君最贤,分忧当为百辟先。

布衣一言相为死,何况圣主恩如天。

鸾声哕哕鲁侯旂,明年上计朝京师。

须忆今日斗酒别,慎勿富贵忘我为。

远驾星屏临百粤,康沂户户歌功。

使君五马去乘骢。

卖刀无旷土,赠扇有仁风。

莫唱渭城朝雨曲,片帆时暂西东。

促归行拜紫泥封。

九霄先步武,三接未央宫。

郑歇后,登台司。

国事去,嗟何为?

唐之衰,风不竞,天下纷纷非一郑。

君不见宋家养士得士力,无数忠贤水中溺。

殄瘁连乡党,凋零及老成,玉亡修水秀,星掩寿沙明。

不上论思直,空馀餽饟名。

盖棺隆眷在,论譔见哀荣。

蠲条栈斝,巾帨而升。

挹彼注兹,酒风维清。

洋洋在上,享于克诚。

神其孚佑,以厚民生。

自愁雨破西岭出,只看水缘南涧生。

青天忽从树杪见,白日渐向谷中明。

豳公涤场不可失,陶令负禾须自行。

归时小榼掐搊亦满,固有阿连相伴倾。

别后相思无限忆。

欲说相思,要见终无计。

拟写相思持送似。

如何尽得相思意。

眼底相思心里事。

纵把相思,写尽凭谁寄。

多少相思都做泪。

一齐泪损相思字。

楚天风色。

一夜波翻雪。

舣岸锦帆不度,天有意、且留客。

鼓声吹取急。

离觞须举白。

看去芳菲时候,日边听、好消息。

黯离堂兮日晚,俨壶觞兮送远。

远水霁兮微明,杜蘅秀兮白芷生。

波泫泫兮烟幂幂,凝暮色于空碧。

纷离念兮随君,溯九江兮经七泽。

君之去兮不可留,五彩裳兮木兰舟。

东堂西畔有池塘。

使君扉几明窗。

日西人吏散东廊。

蒲苇送轻凉。

翠管细通岩溜,小峰重叠山光。

近池催置琵琶床。

衣带水风香。

黄金堆到斗。

怎得似、长年画堂劝酒。

蛾眉最明秀。

向水沈烟里,两行红袖。

笙歌撋就。

争说道、明年时候。

被姮娥、做了殷勤,仙桂一枝入手。

知否。

风流别驾,近日人呼,文章太守。

天长地久。

岁岁上、乃翁寿。

记从来人道,相门出相,金印累累尽有。

但直须,周公拜前,鲁公拜后。

相别梦悠悠,相逢欢草草。

送君跃马临长道。

十年憔悴向尘埃,一段精神摧不老。

重阳仙,设芋栗。

赠我夫妻莫前失。

要知命。

要知性。

从此超凡要入圣。

妙玄知。

妙玄知。

身中子午倒颠时。

水乡无漏金丹结,自然云步赴瑶

吴云霭霭,楚水悠悠。

眷念庭闱,道阻且修。

为贫而仕,匪食孰求。

曷不偕来,以解尔忧。

韩公国大贤,道德赫已闻。

时出为阳山,尔区来趋奔。

韩官迁掾曹,子随至荆门。

韩入为博士,崎岖送归轮。

(《送区弘》。

《事文类聚》)。

刹刹西来意,尘尘古佛心。

眉毛为道侣,鼻孔作知音。

借问牛头何处去,衔花幽鸟杳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