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译文

东方还未露曙光,衣裤颠倒乱穿上。衣作裤来裤作衣,公家召唤我忧急。

东方还未露晨曦,衣裤颠倒乱穿起。裤作衣来衣作裤,公家号令我惊惧。

折下柳条围篱笆,狂汉瞪眼真强霸。不分白天与黑夜,不早就晚真作孽。

注释

①衣裳:古时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②公:公家。

③晞(xī 希):“昕”的假借,破晓,天刚亮。

④樊:即“藩”,篱笆。圃:菜园。

⑤狂夫:指监工。一说狂妄无知的人。闻一多"风诗类钞"曰:"夫之在家,从不能守夜之正时,非出太早, 即归太晚。妇人称之为狂夫。"他以为此诗出自妇人口吻。而且"折杨柳为园圃之藩篱,所以防闲其妻者 也。离去复于篱间瞿瞿然窥视,盖有不放心之意"。

⑥瞿瞿(jù ):瞪视貌。

⑦不能辰夜:指不能掌握时间。辰,借为“晨”,指白天。

⑧夙:早。莫(mù 暮):古“暮”字,晚。

赏析

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奴隶们心底隐藏着一种压抑已久而行将喷发的愤怒。正因为作者是从奴隶的身世遭际出发,抒发对于现实的愤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对统治阶级确实有一种活生生的鞭辟入里的揭露和批判作用,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3] 

  前两章“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晞,颠倒裳衣。颠之倒之,自公令之。” 诗人并没有用很多笔墨去铺叙具体的劳动场面,或者诉说劳动如何艰辛,而是巧妙地抓住一瞬间出现的难堪而苦涩的场面来写:当一批劳累的人们正酣睡之际,突然响起了公家监工的吆喝声,催促着他们去上工。这时东方还没有一丝亮光,原来.寂静的夜空,一下子被这叫喊声打破,劳工们一个个被惊醒过来,黑暗中东抓西摸,手忙脚乱,有的抓着裤管套上胳膊,有的撑开衣袖伸进双腿。一时间,乱作一堆,急成一团,真可谓洋相出尽。天还没亮,官差即来催促起床,上工的命令就已经下达了,以致可怜的役夫们在忙乱之中把两手伸进裤管,把两脚蹬进袖筒,竟然把上下衣裳颠倒穿了。按理说,上下衣裳的区别是很大的,能够穿颠倒了,不光是因为天黑的原因,恐怕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役夫们并没从梦中醒来,他们可能头天夜里睡得很晚,疲乏的身子包括疲乏的大脑尚未缓过神来。这一情节极富戏剧性,十分幽默好笑,却又饱含悲愤,笑中滴泪,生动曲折地反映出了酷吏的凶狠以及役夫的凄惨。“颠倒衣裳”的细节描写,便运用得真实巧妙,写出了奴隶们在公爷的吆呼催促下摸黑穿衣裳的不堪处境。前两章的“颠倒”二字,还会令人自然联想到末一章“风”(早上与“莫”(即“幕”,晚上)的“颠倒”。衣裳的错乱,黑(夜)白(天)的颠倒,正说明了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既意在言中,又寄意言外,可谓一语双关。

  最后一句"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说明:报时辰不是提前就是太晚。这诗是讽刺国君号令不准的诗,而国君的‘不时’,又在于司时的官吏不负责任。古时无准确的钟表,故而司时的官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果司时的官吏每天搞错一点点,积年累月,经过一定时间,就可能出现巨大的误差。司时官吏失职,当然朝廷秩序也会一片混乱。本诗在于讽刺司时官吏不准确报时,以致群臣见国君的时间混乱,官员手忙脚乱,心中忐忑不安,唯恐误时,遭到国君责怪。“折柳樊圃”和“狂夫瞿瞿”,也是两个典型的细节描绘,寥寥八个字,就把奴隶们艰辛的苦役和监工走狗的凶恶嘴脸和盘托出,一泻无余。这些描绘都切合环境和人物身份,读来仿佛见其人,闻其声,神态态毕现,栩栩如生,颇有真实感。

  全诗三章,皆为四句。每句两个音拍。前两章运用回环复沓的艺术手法,渲染环境气氛,突出事物特点。且以工整的排列。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尽情抒发抑郁情感,增强了音乐效果。第三章则转变风格,避免通篇一致的枯燥感,显得起伏有致,使得诗作的另一突出特点是通篇明白晓畅,语言通俗易懂,未明颠倒狂夫不能等都是人们常用的日常语言,以此为诗质朴自然,充满无限的生命。[4]  《齐风·东方未明》在结构形式和艺术手法上也很有特点。其一,《东方未明》为乐歌,在结构上回环复沓。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有些句子只换了一个或几个字。 这种回复重叠,规律中有变化,严格中有自由,既是歌唱时的和声,也是表述意思的层层递进和对内涵的强化作用。(《随园诗话》)但就作诗而言,重词叠句与反复咏唱是为着尽情抒发情感的需要,这在《诗经》其他诗作中和后世民歌中也经常运用。这样有利于突出事物特征,渲染环境气氛,增强音乐效果,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同时,也便于记忆与传诵。其二,诗人善于通过细节的描绘来反映生活。例如“颠倒衣裳”的细节描写, 其三,语言通俗易懂,读之琅琅上口。例如“东方”、“未明”、“颠倒”、“倒颠”、“狂夫”、“不能”等词汇,都是人们常用的口头语言,用在诗中,质朴自然,恰如其分。这些词语历经了三千余年的风雨,仍然葆有无限的生命力,至今保存在人们的口头与书面用语之中。此外,全诗以四言句为形式,每句两个音拍,二二的节奏。前两章排列工整,键行和押韵有规律;第三章则起伏有致,跌宕变化。这种不拘一格的韵律节奏,也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口头歌谣创作的艺术特点。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四更里,瞥看牛斗光如*。

照遍满宽清虚,放尽灵辉凛冽。

向东方也,玉花结。

攒烛三山似电掣。

熠耀如琼瑶屑。

被这惺惺了了,一齐中宵盗窃。

害风儿,怎生说。

顿觉了,如来禅,岂独东方与竺乾。

充塞虚空无空缺,一毛孔裹现三千。

落月如老妇,苍苍无颜色。

稍觉林影疎,已见东方白。

一生困尘土,半世走阡陌;

临老复兹游,喜见太行碧。

琴心玉文洞玄玄,金钮朱锦乃汝传。

子能得之可长年,黄素镇赝完且坚。

横理如发约两边,从有赤道如朱弦。

文居其间走玄蚁,飞云相与为终始。

大道甚夷非力使,无为自然有至理。

谁能精专换骨髓,扫去俗尘不瑕秽。

目中有神乃识真,白玉为轵装车轮,里以天上翠织成。

仙人楼居俨长生,鸾鹤翔舞猿猱轻。

子能宝之慎勿轻,室宫之中夜自明。

上清真人杨与许,焚香清斋接神女。

手作此书留下土,千年流传子为主。

东方苍龙右白虎,四神严诃孰予侮。

素丝久即黑,黑鬓久即丝。

丝黑有涴法,鬓丝无染期。

日月有底忙,昼夜驰向西。

江汉与之友,却向东方驰。

江汉西流日东落,鬓丝漆黑还如昨。

夜长何不秉烛游,自是人生不行乐。

重华天子,长至奉神虞。

九奏会轩朱。

星晖云润东方晓,拜贶竹宫初。

归来千乘护皇舆。

瑞景集金铺。

鸡竿高唱恩书下,惠露匝中区。

朱栏控带青璧烟,碧峰浮出丹枫颠。

东方铃铎西方磬,轻霞淡照横江天。

南厓高,北厓俯,群峰奔走如龙虎。

千寻巨石连空来,断处曾经巨灵斧。

天池阔,汤谷长,秋虹万里横苍茫。

渔舟尾挂金连环,鸳鸯飞出蒹葭霜。

浔阳潮有无,白帝在何处?

回望吴天雁,南翔又西翥。

孤帆远映青空来,绿树横分半江去。

重沙复岸束复张,鲸鳄横斜失依据。

海月缘沙生,珠子随潮来。

残阳尚悬壁,素魄先临台。

仙家瑶草九月寒,远公石上三花开。

燕子矶头饮牛客,偶来莫使世人猜。

青山对酒谁为主,惟有箫声晚自哀。

稷下诸公今几人,三为祭酒发如银。

梁王宫殿归留钥,尚父山河属老臣,沂水弦歌重曾点,菑川故旧识平津。

过家定有金钱费,千里争看衣锦身。

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

胜势未容秦地险,奇花仅比雒城优。

新丝出盎冬裘具,贡枣登场岁事休。

铃阁虚闲官酿熟,应容将佐得遨游。

王乔飞凫舄。

东方金马门。

从宦非宦侣。

避世不避諠。

揆予发皇鉴。

短翮屡飞翻。

晨趋朝建礼。

晚沐卧郊园。

宾至下尘榻。

忧来命绿樽。

昔贤侔时雨。

今守馥兰荪。

神交疲梦寐。

路远隔思存。

牵拙谬东汜。

浮惰及西昆。

顾循良菲薄。

何以俪玙璠。

将随渤澥去。

刷羽泛清源。

裁生罗,伐湘竹,帔拂疏霜簟秋玉。

炎炎红镜东方开,晕如车轮上裴回,啾啾赤帝骑龙来。

明头便打,暗里闪过。

心底活时,死中要坐。

门外檐间雨滴声,众生颠倒逐迷情。

可怜洎不迷已处,出得身来体未明。

航海而来,而壁而坐。

未明直指单传,先被梁王勘破。

当门齿露风,只履归何早。

熊耳峰前,累累荒草,至今惹得行人笑。

心合眼莹,耳聪意静,鼻通舌辩。

说山头,一派清流落涧。

中烹,焰儿,紧不慢。

西金解东方版片,便令虎龙,同打扮得明珠,诸般不教兴贩。

春来,金生,花复绽。

古岂无人,可以似吾,稼轩者谁。

拥七州都督,虽然陶侃,机明神鉴,未必能诗。

常衮何如,羊公聊尔,千骑东方侯会稽。

中原事,纵匈奴未灭,毕竟男儿。

平生出处天知。

算整顿干坤终有时。

问湖南宾客,侵寻老矣,江西户口,流落何之。

尽日楼台,四边屏幛,目断江山魂欲飞。

长安道,奈世无刘表,王粲畴依。

庭树乌,尔何不向别处栖,夜夜夜半当户啼。

家人把烛出洞户,惊栖失群飞落树。

一飞直欲飞上天。

回回不离旧栖处。

未明重绕主人屋,欲下空中黑相触。

风飘雨湿亦不移,君家树头多好枝。

维君兮桂舟,酌余酒兮揽君留。

君何为兮此野,菊菲菲兮蜨下。

韡韡兮煌煌,烂金敷兮袭余堂。

茱萸兮芙蓉,众芳越兮乱五风。

饥咀兮灵芝,君歌乐兮余和之。

日下兮野阴,澹忘归兮中林。

橘栋兮梅宇,纷琼茅兮被南荣。

白羽兮黑翮,邀仙人兮语此文。

余高驰兮世之外,君猋举兮先余至。

襟带兮东方旦,争门兮汶之阳。

大野兮始波,翔鶬鹳兮嘷鴐鹅。

群宿兮迷址,旅食兮殚穗。

霜肃肃兮叶方下,君欲济兮淹回。

水信道兮躞蹀,冠如箕兮带长铗。

里千室兮士一喙,余不善兮纷余谇。

世谓折扬好兮,余白雪而莫知弃。

火布而以为垢兮,胡不浣炎而振之。

彼镆邪而能言兮,工谓余以不祥。

聊逍遥而挫鋭兮,蒙黯黮而益光。

武之在卯,尧王八季。

我弃其寝,我去其扆。

深深然,高高然。

人不吾知,又不吾谓。

由今之后,二百馀祀。

焰焰其光,和和其始。

东方有兔,小首元尾。

经过吾道,来至吾里。

饮吾泉以醉,登吾榻而寐。

刻乎其壁,奥乎其义。

人谁以辨,其东平子。

未许蜂知,难交雀C269,芳丛犹是寒丛。

东方解冻,春仗做春工。

何事仙葩未放,寒苞秘、冰麝香浓。

应须是,惊闻羯鼓,谁敢喷髯龙。

梅花,君自看,丁香已白,桃脸将红。

结岁寒三友,久迟筠松。

要看含章檐下,闲妆靓、春睡朦胧。

知音是,冻云影底,铁面葛仙翁。

天窗明未明,飒飒过微雨。

已闻高树头,百舌间关话。

幽人枕上听不听,变尽春声始飞去。

石台长老问公,本成都吴氏子,弃俗出家,手书《法华经》,字细如黑蚁,前后若一,将诵之万遍,虽老而精进不倦,胁不至席者二十有三年。

余来高安,以乡人相好,盖余懒而好睡,见之惕然自警,因赠之二小诗云。

法达曾经见老卢,半生勤苦一朝虚。

心通口诵方无碍,笑把吴鸾细字书。

〈蜀中藏经,往往有古仙人吴采鸾细书经卷,精妙可爱。

〉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长伴空中月天子,东方行道到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