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

”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

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译文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庐陵欧阳修序。

注释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庐陵欧阳修序。

背景

北宋诗人梅尧臣(字圣俞)一生颇不得意。诗作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平淡朴实,有矫正宋初靡丽倾向之意,对宋代诗风的转变有倡导和力行之功,甚受陆游等人的推重。在理论上,他注重诗的政治内容,并认为写诗须“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这一审美创造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他为梅尧臣的诗集作序,一方面是肯定梅尧臣在矫正宋初浮艳诗风方面的功绩,另一方面也是借以宣扬自己“穷而后工”的文学主张。

诗人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1207篇诗文

诗文推荐

明明在上。

其仪有序。

终事靡諐。

收铏撤俎。

乃升乃降。

和乐备举。

天德莫违。

人谋是与。

敬行礼达。

兹焉燕语。

稍觉阑干远水漪,枉持钱贯去安之。

湖山千户庭内,帘栋几番鸾玉时。

记好儘堪邕辍翰,序工且放颢题诗。

西风何限凭高事,铁笛吹愁酒一卮。

和均玉管,政协璿衡。

四序资始,万物含生。

皇献允洽,至德惟明。

为民祈福,克致精诚。

欲觅存心法,当自尽心求。

此心尽处,豁地知性与天侔。

行尽武陵溪路,忽见桃源洞口,渔子舍渔舟。

输与逃秦侣,绝境几春秋。

举全体,既尽得,要敛收。

勿忘勿助之际,玄牝一丝头。

君看天高地下,中有鸢飞鱼跃,妙用正周流。

可与知者道,莫语俗人休。

缇籥劲序,玄英晚候。

姬蜡开仪,豳歌入奏。

蕙馥雕俎,兰芬玉酎。

大享明祇,永绥多祐.

气色做交加。

四序无差。

上凝下出两相磨。

暖律欺寒寒逼暖,易位难*。

恰似这浮华。

人做生涯。

得时温燠失来邪。

贫富热寒应不定,浪里淘

太虚兮吾序,八荒兮吾隅。

居丹台之广居兮,吾不知宅之所如!

鸟纬迁序,龙星见辰。

纯阳在律,明德崇禋。

五方降帝,万宇安人。

恭以致享,肃以迎神。

笾豆有楚,贰觞斯旅。

神其醉饱,式燕以序。

百灵秘怪,蜿蜒飞舞。

锡我祺祥,有永终古。

盛乐斯举。

协征调宫。

灵飨庆洽。

祉积化融。

八变有序。

三献已终。

坎牲瘗玉。

酬德报功。

振垂成吕。

投壤生风。

道无虚致。

事由感通。

于皇盛烈。

比祚华嵩。

金鼎生光。

常*真香。

宝瓶花、四序芬芳。

虚空贤圣,咫尺西方。

上敬三清,明三耀,悟三皇。

上古人淳,厚实佳祥。

性通天、与道无妨。

暗行平等,柔胜刚强。

意似仙真,全仙行,住仙乡。

未欲修持,先通吉善,在家作福堪当。

晨参夜礼,长是名香。

渐渐财疏色减,看分寸、营养爷娘。

擒猿马,古来一句,柔弱胜刚强。

从长。

凡百事,先人后己,勤认炎凉。

与六亲和睦,朋友圆方。

宗祖灵祠祭飨,频行孝、以序思量。

逢佳节,欢欣访饮,齐唱满庭芳。

结庐胜境,似旧日曾游,玉连佳处。

万花织组。

爱回廊宛转,楚腰束素。

度密穿青,上有燕支万树。

探梅去。

正竹外一枝,春意如许。

奇绝盘谷序。

更碧皱沿堤,绮霏承宇。

柳桥花坞。

问何人解有,玉兰能赋。

老子婆娑,长与春风作主。

彩衣舞。

看人间、落花飞絮。

英英白云,在涧之阿。

彼美人兮,其思孔多。

吉祥式就,酬功载毕。

亲地尊天,礼文经术。

贶征令序,福流初日。

神驭爰归,祠官其出。

礼行东朝,乐奏大吕。

羽术森陈,簪坤式序。

云幄邃央,宏曲是举。

天子万年,母备环宇。

前夕视牲,质明奉俎。

沐芳整弁,其仪式序。

盛礼毕陈,嘉乐备举。

歆我懿德,非馨稷黍。

恭惟圣母,跻袝孔时。

陈羞宗祏,徼福坤务。

钟鼓惟序,牲玉载祗。

于皇来格,永介丕基。

明备崇享,声筦锵锵。

铿兮佩举,峨冠齐庄。

肆陈有序,承箱是将。

其牲伊何,笾豆大房。

长赢七序,候正南讹。

功资蕃育,气应清和。

鼎实嘉俎,乐人登歌。

神其来享,降福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