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huáng shēng yŭn xiū jiè shū。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suí yuán zhŭ rén shòu yĭ shū,ér gào zhī yuē:

书非借不能读也。shū fēi jiè bù néng dú yĕ。

子不闻藏书者乎?zĭ bù wén cáng shū zhĕ hū?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qī lüè、sì kù,tiān zĭ zhī shū,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rán tiān zĭ dú shū zhĕ yŏu jĭ?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hàn niú sè wū,fù guì jiā zhī shū,

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rán fù guì rén dú shū zhĕ yŏu jĭ?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qí tā zŭ fù jī,zĭ sūn qì zhĕ wú lùn yān。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fēi dú shū wèi rán,tiān xià wù jiē rán。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fēi fú rén zhī wù ér qiǎng jiă yān,bì lǜ rén bī qŭ,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ér zhuì zhuì yān mó wán zhī bù yĭ,yuē: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jīn rì cún,míng rì qù,wú bù dé ér jiàn zhī yĭ。”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ruò yè wèi wú suŏ yŏu,bì gāo shù yān,guĭ cáng yān,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yuē“gū sì yì rì guān”yún ĕr。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yú yòu hăo shū,jiā pín nán zhì。

有张氏藏书甚富。yŏu zhāng shì cáng shū shèn fù。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wăng jiè,bù yŭ,guī ér xíng zhū mèng。

其切如是。qí qiè rú shì。

故有所览辄省记。gù yŏu suŏ lăn zhé xĭng jì。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tōng jí hòu,fèng qù shū lái,luò luò dà măn,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sù yín huī sī shí méng juàn zhóu。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rán hòu tàn jiè zhĕ zhī yòng xīn zhuān,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ér shào shí zhī suì yuè wèi kĕ xī yĕ!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jīn huáng shēng pín lèi yú,qí jiè shū yì lèi yú;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wéi yú zhī gōng shū yŭ zhāng shì zhī lìn shū ruò bù xiāng lèi。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rán zé yú gù bù xìng ér yù zhāng hū,

生固幸而遇予乎?shēng gù xìng ér yù yú hū?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zhī xìng yŭ bù xìng,zé qí dú shū yĕ bì zhuān,

而其归书也必速。ér qí guī shū yĕ bì sù。

为一说,使与书俱。wèi yī shuō,shĭ yŭ shū jù。

译文

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我把书交授给他并且告诉他说: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去读。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收藏(的书籍),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所拥有,(我)一定会(把它)捆扎好放在高处,保存起来,说一声“姑且等到另外的日子再看吧。”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我)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的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不过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吝惜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这样看来,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而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遇到我吧?(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而且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我)写下这篇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注释

[1]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2]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

[3]授:交给,交付。

[4]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

[5]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七略四库是天子的书。西汉末学者刘向整理校订内府藏书。刘向的儿子刘歆(xīn)继续做这个工作,写成《七略》。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

[6]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那汗牛塞屋的是富贵人家的藏书。这里说富贵人家藏书很多,搬运起来就累得牛马流汗,放置在家里就塞满屋子。汗,动词,使……流汗。

[7]祖父:祖父和父亲。“祖父”相对“子孙”说。

[8]弃者:丢弃的情况。

[9]无论:不用说,不必说。

[10]然:这样。

[11]夫(fú)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

[12]强(qiǎng):勉强。

[13]惴惴(zhuì):忧惧的样子。

[14]摩玩:摩挲(suō)玩弄,抚弄。

[15]业:业已、已经。

[16]高束:捆扎起来放在高处。束,捆,扎。

[17]庋(guǐ):放置、保存。

[18]姑:姑且,且。

[19]俟(sì):等待。

[20]异日:另外的。

[21]尔:语气词,罢了。

[22]难致:难以得到。

[23]与:给。

[24]形诸梦:形之于梦。在梦中现出那种情形。形,动词,现出。诸,等于“之于”。

[25]切:迫切。

[26]如是:这样。

[27]故有所览辄省(xǐng)记:(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所以看过的就记在心里。省,记。

[28]通籍:出仕,做官。做了官,名字就不属于“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说“通籍”。这是封建士大夫的常用语。籍,民籍。通,动词,表示从民籍到仕宦的提升。

[29]俸:俸禄,官吏的薪水。

[30]落落:堆积的样子。

[31]素蟫(yín):指书里蠹虫。

[32]灰丝:指虫丝。

[33]卷(juàn)轴:书册。古代还没有线装书的时期,书的形式是横幅长卷,有轴以便卷起来。后世沿用“卷轴”称书册。

[34]少时:年轻时。

[35]岁月:指时间。

[36]类:似、像。

[37]公:动词,同别人共用。

[38]吝:吝啬。

[39]归:还。

[40]为一说,使与书俱:作一篇说,让(它)同书一起(交给黄生)。

背景

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而且清代同样也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不愿借出。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当时就流传着“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俗语,所以书就更难借了。正因为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

黄允修贫而好读书,袁枚很器重他,也很乐意帮助他,除了借书给他之外,还支援他一部分生活用费。《赠黄生序》中说:“又虞其家之贫有以累其能也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成生志也。”此文即是袁枚在黄生借书时有感而发,撰写而成。

赏析

这篇散文阐明了借书与读书的关系,以时不待人、时不再来,勉励后学专心攻读。作者在交代写作缘起后,就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出人意表,引人深思。此观点看似偏颇,但读者读完全文后,方觉得其深刻,极有道理。作者先以藏书不读作为反证。皇家有《七略》之全四库之富,各类书籍应有尽有,“然天子读书者有几?”“贵人家,藏书满屋,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至于祖、父辈积书,子孙辈弃而不读,这种现象太多了。于是作者总结道,有读书之便而无借书之苦的人“读书者有几?”否定答案寓于反问之中。

作者接着由书及物,作了类比,指出人的普遍心理是:借于他人,担心别人索回,因此不住地观摩玩赏;但一旦属于自己,就会束之高阁,借口来日再看。这种心理状态说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

作者再以自己的经历来现身说法,更增强了说服力。自己幼时家贫借书困难,但“有所览,辄省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了“借者之用心专”的道理。后来做了官,有条件买书,却是素蟑灰丝,时蒙卷轴”,这进一步证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此文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对比的方法论述问题。如将藏书者不读书与借书者读书对比,将自己家贫无书之时与有书之时对比,将黄生与自己对比。作者于对比中阐明自己的见解,期望读书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从而发愤攻读,使学有所成。例如以“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有”作对比;以“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的勤学与“通籍后,俸去书来”的疏懒作对比;以“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作对比;以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有“幸”作对比,等等。这样,不仅能够鲜明地阐述观点,也能加深读者的理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而且,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袁枚是一位才子气颇重、任性适情的人。他列举天子与富贵人的例子,说明他敢于指责权贵、无视传统的个性。他珍惜少年时代借书苦读的岁月,并对晚辈谆谆告诫,说明他极具人情味。

诗人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46篇诗文

诗文推荐

如来不说无余说,迦叶无闻无异闻。

体得无闻无说说,玉石难分亦自分。

国恩佛恩总报,人王法王道存。

仰祝圣明逾日月,更祈睿筭等乾坤。

赵州庭柏,说向禅客。

物是实价,钱须足陌。

纵无所畏,说大脱空。

虽有希求,辨最上供。

诗家清绝。

檐外森然苍玉节。

学易无思。

一笑窗前白玉妃。

何人共说。

山上青松松上雪。

更有谁知。

溪在门前月在溪。

长思浣纱石。

空想捣衣砧。

临卭若有便。

为说解琴心。

庭院春深,和风翠阴。

桃花簇锦,柳线摇金。

无卢灵云徒说悟,一生埋没祖师心。

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

且作麽生是真说,屋头泉溜响无休,砌下寒蛩声更切。

夙世冤憎,聚头合脑。

面面相看,说个甚麽。

说短说长,自起自倒。

跛脚老云门,慈悲成过咎。

长安一路坦然平,往来曾不禁人行。

重帘挂。

微灯下。

背兰同说春风话。

月盈楼。

泪盈眸。

觑著红裀,无计迟留。

休休。

莺花谢。

春残也。

等闲泣损香罗帕。

见无由。

恨难收。

梦短屏深,清夜悠悠。

悠悠。

衣染莺黄。

爱停歌驻拍,劝酒持觞。

低鬟蝉影动,私语口脂香。

檐露滴,竹风凉。

拚剧饮淋浪。

夜渐深,笼灯就月,子细端相。

知音见说无双。

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

长颦知有恨,贪耍不成妆。

些个事,恼人肠。

试说与何妨。

又恐伊、寻消问息,瘦减容光。

富儿种卮敌封君,贫翁结柳呼奴星。

物理亏盈蛇夔蚿,惟有读书可以逃天刑。

守玄老死天禄阁,巧宦三入承明庭。

人生得失雉枭庐,惟有知道可以垂芳馨。

嗟予钝甚炉底矿,陶写淬濯谁为硎。

买书充屋手点勘,杞菊门巷槐花零。

九流七略宗六经,大川小浍趋东溟。

骚人墨客几汗青,秦姬赵女争娉婷。

圣贤气脉眇如线,义理门户元无扃。

圆冠方屦弗见道,金貂玉櫑空图形。

君年正壮眼如漆,一过万字披不停。

借书一郗走赤脚,灯前急雨鸣高瓴。

扶舆磅礴天两目,渟蓄云气藏风霆。

钩深造极猛着力,会插八翼搏青冥。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香象奔波失却威,龙天寂听生欣悦。

烟尽戍楼空,又是一帘佳月。

何事山城留滞,负好花时节。

烧灯翦彩没心情,应有翠娥说。

欲借好风吹恨,奈乱云愁叠。

拄杖子,吞干坤,徒说桃花浪奔。

烧尾者不在拏云攫雾,曝鳃者何必丧胆忘魂。

拈了也,闻不闻,直须洒洒落落,休更纷纷纭纭。

七十二棒且轻恕,一百五十难放君。

昨夜蝍{潦氵换虫}吞跛鳖,天明屙出一团铁。

平地翻身触险崖,擘破昆仑成八橛。

捻土为香供养伊,细问因由不肯说。

不肯说,太饶舌。

莫管他人屋上霜,自家扫取门前雪。

走马红尘合,开怀野寺存。

南山抱村转,渭水带沙浑。

亭峻朱栏绕,堂虚白佛尊。

烦襟喜修竹,倦马乐芳荪。

白(叠毛)柔随手,清泉满照盆。

尘颜洗濯净,髀肉再三扪。

馈食青蔬软,流匙细粟翻。

老僧勿施敬,对客说山门。

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

四十年同参,廿余年相别。

不唱菩萨蛮,休暇说佛法。

蓦劄相逢十二峰,我患生盲你患聋。

是圣是凡都莫问,且分苔憩松风。

吹香嚼蕊。

独立东风里。

玉冻云娇天似水。

羞杀夭桃秾李。

如今见说阑干。

不禁月冷霜寒。

垅上驿程人远,楼头戍角声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