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管仲论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guăn zhòng xiāng huán gōng,bà zhū hóu,[răng,ráng] yí dí,zhōng qí shēn qí guó fù [qiáng ,qiăng,jiàng],zhū hóu bù găn pàn。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guăn zhòng sĭ,shù diāo、yì yá、kāi fāng yòng,wēi gōng hōng yú luàn,wŭ gōng zĭ zhēng lì,qí huò [màn,wàn,mán] yán,qì jiăn gōng,qí wú nìng suì。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fū gōng zhī chéng,fēi chéng yú chéng zhī rì,gài bì yŏu suŏ yóu qĭ;

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huò zhī zuò,bù zuò yú zuò zhī rì,yì bì yŏu suŏ yóu zhào。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gù qí zhī zhì yĕ,wú bù yuē guăn zhòng,ér yuē bào shū。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jí qí luàn yĕ,wú bù yuē shù diāo、yì yá、kāi fāng,ér yuē guăn zhòng。

何则?hé zé?

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shù diāo、yì yá、kāi fāng sān zĭ,bĭ gù luàn rén guó zhĕ,gù qí yòng zhī zhĕ,wēi gōng yĕ。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fū yŏu shùn ér hòu zhī fàng sì xiōng,yŏu zhòng ní ér hòu zhī qù shăo zhèng măo。

彼威公何人也?bĭ wēi gōng hé rén yĕ?

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gù qí shĭ wēi gōng dé yòng sān zĭ zhĕ,guăn zhòng yĕ。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zhòng zhī jí yĕ,gōng wèn zhī xiāng。

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dāng shì shí yĕ,wú yì yĭ zhòng qiĕ jŭ tiān xià zhī xián zhĕ yĭ duì。

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ér qí yán năi bù guò yuē:shù diāo、yì yá、kāi fāng sān zĭ,fēi rén qíng,bù kĕ jìn ér yĭ。

呜呼!wū hū!

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zhòng yĭ wèi wēi gōng guŏ néng bù yòng sān zĭ yĭ hū?

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zhòng yŭ wēi gōng chù jĭ nián yĭ,yì zhī wēi gōng zhī wèi rén yĭ hū?

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wēi gōng shēng bù jué yú ĕr,sè bù jué yú mù,ér fēi sān zĭ zhĕ zé wú yĭ [suì,suí] qí yù。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bĭ qí chū zhī suŏ yĭ bù yòng zhĕ,tú yĭ yŏu zhòng yān ĕr。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yī rì wú zhòng,zé sān zĭ zhĕ kĕ yĭ dàn guān ér xiāng qìng yĭ。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zhòng yĭ wèi jiāng sĭ zhī yán kĕ yĭ zhí wēi gōng zhī shŏu zú yé?

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fū qí guó bù huàn yŏu sān zĭ,ér huàn wú zhòng。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yŏu zhòng,zé sān zĭ zhĕ,sān pĭ fū ĕr。

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bù rán,tiān xià qĭ shăo sān zĭ zhī tú zāi?

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suī wēi gōng xìng ér tīng zhòng,zhū cĭ sān rén,ér qí yú zhĕ,zhòng néng xī shŭ ér qù zhī yé?

呜呼!wū hū!

仲可谓不知本者矣。zhòng kĕ wèi bù zhī bĕn zhĕ yĭ。

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yīn wēi gōng zhī wèn,jŭ tiān xià zhī xián zhĕ yĭ zì dài,zé zhòng suī sĭ,ér qí guó wèi wèi wú zhòng yĕ。

夫何患三子者?fū hé huàn sān zĭ zhĕ?

不言可也。bù yán kĕ yĕ。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wŭ bó mò shèng yú wēi、wén,wén gōng zhī cái,bù guò wēi gōng,qí chén yòu jiē bù jí zhòng;

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líng gōng zhī nüè,bù rú xiào gōng zhī kuān hòu。

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wén gōng sĭ,zhū hóu bù găn pàn jìn,jìn xí wén gōng zhī yú wēi,yóu dé wèi zhū hóu zhī méng zhŭ băi yú nián。

何者?hé zhĕ?

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qí jūn suī bù xiāo,ér shàng yŏu lăo chéng rén yān。

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wēi gōng zhī hōng yĕ,yī luàn tú dì,wú huò yĕ,bĭ dú shì yī guăn zhòng,ér zhòng zé sĭ yĭ。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fū tiān xià wèi cháng wú xián zhĕ,gài yŏu yŏu chén ér wú jūn zhĕ yĭ。

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wēi gōng zài yān,ér yuē tiān xià bù fù yŏu guăn zhòng zhĕ,wú bù xìn yĕ。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zhòng zhī shū,yŏu jì qí jiāng sĭ lùn bào shū、bīn xū wú zhī wèi rén,qiĕ gè shū qí duăn。

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shì qí xīn yĭ wèi shŭ zĭ zhĕ jiē bù zú yĭ tuō guó。

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ér yòu nì zhī qí jiāng sĭ,zé qí shū dàn mán bù zú xìn yĕ。

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wú guān shĭ qiū,yĭ bù néng jìn qú bó yù,ér tuì mí zĭ xiá,gù yŏu shēn hòu zhī jiàn。

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xiāo hé qiĕ sĭ,jŭ cáo [cān,cēn,shēn] yĭ zì dài。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dà chén zhī yòng xīn,gù yí rú cĭ yĕ。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fū guó yĭ yī rén xīng,yĭ yī rén wáng。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xián zhĕ bù bēi qí shēn zhī sĭ,ér yōu qí guó zhī shuāi,gù bì fù yŏu xián zhĕ,ér hòu kĕ yĭ sĭ。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bĭ guăn zhòng zhĕ,hé yĭ sĭ zāi?

译文

管仲作丞相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排斥打击夷、狄等异族,终其一生都使齐国富强,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重用。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功业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由一定的因素而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于作乱之时,也必有其根源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由于管仲,而说是由于鲍叔。至于齐国的祸乱,我不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由于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本就是乱国者,但重用他们的是齐桓公。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然后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人,回头看来,使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时,桓公询问丞相的人选。此时,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不讲人情,不能亲近”罢了。

  唉,管仲以为桓公果然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桓公相处多年了,该知道他的为人了吧。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不离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一旦管仲没了,这三人就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桓公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人,而是怕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这三人只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一个也不剩地除掉他们吗?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着眼的人啊!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这三人又有什么可怕的,就是不提他们也可以啊!

  五霸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再强的了。晋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赶不上管仲。晋灵公暴虐,不如齐孝公宽厚。可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文公的余威,还能在一百年里充当盟主。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君主虽不贤明,但是还有老成练达的大臣存在。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这没有什么疑问奇啊!他仅依靠一个管仲,管仲却死了。

  天下并非无贤人,确实是有贤臣而没有明君。桓公在世时,就说天下再没有管仲这样的人才。我不相信。管仲的书里有记载他将死时论及鲍叔牙、宾胥无的为人,并列出他们各自的短处。这是他心中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能托以国家重任。而且预料自己将死。这部书实在是荒诞,不值得相信。我看史鳅,因为活着不能荐用蘧伯玉和斥退弥子瑕,为此有身后劝谏之事。萧何临死,推荐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应该如此啊!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一个人而灭亡。贤人不悲痛自己的死亡,而忧虑国家的衰败。因此必须再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那管仲,凭什么可以死掉呢?

注释

管仲作丞相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排斥打击夷、狄等异族,终其一生都使齐国富强,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重用。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功业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由一定的因素而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于作乱之时,也必有其根源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由于管仲,而说是由于鲍叔。至于齐国的祸乱,我不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由于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本就是乱国者,但重用他们的是齐桓公。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然后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人,回头看来,使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时,桓公询问丞相的人选。此时,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不讲人情,不能亲近”罢了。

  唉,管仲以为桓公果然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桓公相处多年了,该知道他的为人了吧。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不离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一旦管仲没了,这三人就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桓公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人,而是怕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这三人只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一个也不剩地除掉他们吗?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着眼的人啊!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这三人又有什么可怕的,就是不提他们也可以啊!

  五霸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再强的了。晋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赶不上管仲。晋灵公暴虐,不如齐孝公宽厚。可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文公的余威,还能在一百年里充当盟主。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君主虽不贤明,但是还有老成练达的大臣存在。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这没有什么疑问奇啊!他仅依靠一个管仲,管仲却死了。

  天下并非无贤人,确实是有贤臣而没有明君。桓公在世时,就说天下再没有管仲这样的人才。我不相信。管仲的书里有记载他将死时论及鲍叔牙、宾胥无的为人,并列出他们各自的短处。这是他心中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能托以国家重任。而且预料自己将死。这部书实在是荒诞,不值得相信。我看史鳅,因为活着不能荐用蘧伯玉和斥退弥子瑕,为此有身后劝谏之事。萧何临死,推荐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应该如此啊!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一个人而灭亡。贤人不悲痛自己的死亡,而忧虑国家的衰败。因此必须再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那管仲,凭什么可以死掉呢?

赏析

管仲是历史上的名相之一。他辅佐齐桓公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他的功绩一向为人称道,连孔子对他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于这样一个典范人物,作者独能从其不能推荐贤人这一要害之处进行评说,其立论新奇,合乎情理。在封建社会中,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的去世往往会给国家带来消极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影响,这种例子在历史上是不罕见的。因此,作者的见解是正确的。

  本文文笔犀利,逻辑严密,令人无懈可击,正如清人吴楚材所说:“立论一层深一层,引证一段系一段,似此卓识雄文,方能令古人心服。”例如,为了说明管仲提出的竖刁等三人“非人情不可近”只是一句毫无意义的空话,他把齐桓公和舜、孔子进行比较,说明齐桓公不可能除掉这三个人。退一步说,即使是除掉了这三个人,“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又如,在谈到管仲在临死时没有向桓公举荐贤人是一重大失误时,作者又用史䲡、萧何的事迹进行对比,得出了“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的结论,可以说是丝丝入扣,令人拍案叫绝。

  本文批评了管仲在临死前未能荐贤自代,以致在他死后齐国发生了内乱。作者的观点颇为新奇,可以称为“翻案文章”。

诗人简介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62篇诗文

诗文推荐

论帖至晋,书法之祖。

遡晋而西,又举一试。

扑散质寓,意妍态鲁。

禁脔之藏,尚觌真古。

苏州粉牋美如花,萍文霜粒古所夸。

近年专制浅蜡色,软玉莹腻无纤瑕。

盘门系缆高桥住,呼僮径访孙华铺。

琱锼红碧任成堆,春膏且问如何去。

乃知剡溪桃花黄,楮君同谱生殊乡。

买来论担不计数,直候东风花草香。

其时霡霂吹微雨,润物无声略胶土。

展开千幅向晓空,渍染都匀始轻杵,捣成一色坚且明。

幽具本岂鑽公卿,要供海内觅句客。

觅句只今谁有名,月湖老仙居胄监。

诗好工夫到平淡,寄分聊当野人芹。

莫弃谏藁恐被焚,便将演纷登北门。

给孤施地,慈化为尊。

护人成佛,功德奚论。

心清步步入玄门。

意静**溉本根。

蓦地听闻没口论。

性无昏。

一点

问前身应在,香醉山中,今存风烈。

佳夕招延,清论度飞屑。

玉斝盈盈,金英点点,标格侬家别。

好个凉天,更无滴雨,只欠些月。

菊客兰兄,纷纷侪辈,纵尔芬芳,输我高洁。

鼻观先知,羞取俗颜悦。

解后成欢,从容挹爽,何羡广寒折。

我有高吟,为君纪此,一段奇绝。

王哲心怀好道,害风意要离家。

攀缘悉去似团砂。

不怕妻儿咒骂。

好对清风明月,宁论海角天涯。

来来往往跨云霞。

此个逍遥无价。

赠予鞋履。

我赐贤家玄妙理。

休别猜疑。

早离尘缘得所宜。

论其元首。

清净精光牢固守。

性不沉流。

决继海蟾的祖刘。

昨日梦说禅,如今禅说梦。

梦时如今说底,说时说昨日梦底。

昨日合眼梦,如今开眼梦。

诸人总在梦中听,云门复说梦中梦。

驴唇先生开口笑,阿修罗王打勃跳。

海神失却夜明珠,擘破弥卢穿七竅。

三人上座请谈禅,平地无风浪拍天。

禅禅,不用思量卜度,非干字语言。

仰之弥高,鑽之弥坚。

岩头划之则曰句非句,临济用之则曰三要三玄。

禅禅,吞却栗棘蓬,透出金刚圈。

休论赵老汉庭前柏树子,莫问首山新妇骑驴阿家牵。

但请一时放下著,当人本体自周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春台路古,想店月潭云,鸡鸣关候。

巾车尔久。

记湘累降日,留词劝酒。

不是行边,待与持杯论斗。

算吾寿。

已待得河清,万古晴昼。

京国事转手。

漫宫粉堆黄,髻妆啼旧。

瑶池在否。

自刘郎去后,宴期重负。

解事天公,道是全无又有。

浯溪友。

笑浯溪、至今聱叟。

君不见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

游人指点小颦处,中有渔阳胡马嘶。

又不见王孙青琐横双碧,肠断浮空远山色。

书生性命何足论,坐费千金买消渴。

尔来丧乱愁天公,谪向君家书砚中。

小窗虚幌相妩媚,令君晓梦生春红。

毗耶居士谈空处,结习已空花不住。

试教天女为磨铅,千偈澜翻无一语。

国香不欲论家谱,合姓孙枝作郑花。

鵰飞鸷举丰篇诗,谁是浮屠玅总师。

若把休齐已论,风流惟有苏知。

子知公莹,在*中聘。

意猿心不肯收,论荣华命。

齿存真性,处清中静。

向虚无境内寻,步蓬莱景。

再官庠序为宁亲,立道惟忧歉泗滨。

若使佞谀求利研究院,便居庙庙亦沈论。

环惟书史何如乐,得是英髦信不贫。

如子才豪犹未第,每思冥晦避通津。

欲入全真门户,行住坐卧寂寥。

存心乞化度中朝。

尘事般般屏了。

莫论黄芽白雪,休搜龙虎婴娇。

色财无挂火烟消。

便是蓬莱三岛。

山乐官,尔谁魂,逃河入海俱奔奔,伶伦梨园何可论。

山乐官,予欲尔兮无言。

如有言,不余歌云门。

星星素发。

只有鸣笳楼上发。

看舞胡姬。

带得平安探骑归。

故人渐老。

只与虎头论墨妙。

怀抱难开。

快遣披云一笑来。

穷邦无以餬吾口,岁岁荒山收橡斗。

商歌白石不胜寒,非为荆州三往还。

天下无人知我意,得君相合一言间。

三书丞相何烦上,再见客卿宁用赏。

愿闻关中季布名,何得此声梁楚城。

论心四子谁许我,百金一诺兹为荣。

唐公才非今世士,不见圣人见君子。

我今正似逃虚空,闻人跫然已心喜。

君不见玉川月蚀诗律难,不独虾蟆遭骂弹。

凭陵百怪付公等,青天蜀道宁容攀。

它时邹湛名亦好,常在我知因岘山。

玉洞玄玄,金炉灿灿,清中金玉希奇。

金龙玉虎,玉走与金飞。

撞透金门玉户,见金莲、玉蕊争辉。

金玉好,天风摇曳,玉叶与金枝。

**金与玉,金婴玉姹,玉步金闱。

显金光玉艳,玉貌金衣。

此个灵金灵玉,结金丹、玉性无亏。

真金玉,钰成玄宝,出自本师知。

说金翁,论黄婆。

自然匹配炼冲和。

铸红砂,满鼎多。

神光显,照天河。

胎光一点出洪波。

现三清,上大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