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箕子碑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fán dà rén zhī dào yŏu sān:yī yuē zhèng méng nán,èr yuē fă shòu shèng,sān yuē huà jí mín。

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yīn yŏu rén rén yuē [jī,ji] zĭ,shí jù zī dào yĭ lì yú shì,gù kŏng zĭ shù liù jīng zhī zhĭ,yóu yīn qín yān。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dāng zhòu zhī shí,dà dào bèi luàn,tiān wēi zhī dòng bù néng jiè,shèng rén zhī yán wú suŏ yòng。

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jìn sĭ yĭ bìng mìng,chéng rén yĭ,wú yì wú sì,gù bù wèi。

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wĕi shēn yĭ cún sì,chéng rén yĭ,yŭ wáng wú guó,gù bù ruòn。

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jù shì èr dào,yŏu xíng zhī zhĕ yĭ。

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shì yòng băo qí míng zhé,yŭ zhī fŭ yăng;

晦是谟范,辱于囚奴;huì shì mó fàn,rŭ yú qiú nú;

昏而无邪,隤而不息;hūn ér wú xié,tuí ér bù xī;

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gù zài yì yuē“[jī,ji] zĭ zhī míng yí”,zhèng méng nán yĕ。

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jí tiān mìng jì găi,shēng rén yĭ zhèng,năi chū dà fă,yòng wèi shèng shī。

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zhōu rén dé yĭ xù yí lún ér lì dà diăn;

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gù zài shū yuē“yĭ [jī,ji] zĭ guī zuò《hóng fàn》”,fă shòu shèng yĕ。

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jí fēng cháo xiān,tuī dào xùn sú,wéi dé wú lòu,wéi rén wú yuăn,yòng guăng yīn sì,[bĭ,bēi,bì] yí wèi huá,huà jí mín yĕ。

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lǜ,shuài,shuò] shì dà dào,cóng yú jué gōng,tiān dì biàn huà,wŏ dé qí zhèng,qí dà rén yú?

呜乎!wū hū!

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dāng qí zhōu shí wèi zhì,yīn sì wèi tiăn,bĭ gān yĭ sĭ,wēi zĭ yĭ qù,xiàng shĭ zhòu è wèi ruòn ér zì bì,wŭ gēng niàn luàn yĭ tú cún,guó wú qí rén,shuí yŭ xīng lĭ?

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shì gù rén shì zhī huò rán zhĕ yĕ。

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rán zé xiān shēng yĭn ruòn ér wèi cĭ,qí yŏu zhì yú sī hū?

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蒙难以正,授圣以谟。táng mŏu nián,zuò miào jí jùn,suì shí zhì sì,jiā xiān shēng dú liè yú yì xiàng,zuò shì sòng yún:méng nán yĭ zhèng,shòu shèng yĭ mó。

宗祀用繁,夷民其苏。zōng sì yòng fán,yí mín qí sū。

宪宪大人,显晦不渝。xiàn xiàn dà rén,xiăn huì bù yú。

圣人之仁,道合隆污。shèng rén zhī rén,dào hé lóng wū。

明哲在躬,不陋为奴。míng zhé zài gōng,bù lòu wèi nú。

冲让居礼,不盈称孤。chōng ràng jū lĭ,bù yíng [chēng,chèn,chèng] gū。

高而无危,卑不可逾。gāo ér wú wēi,bēi bù kĕ yú。

非死非去,有怀故都。fēi sĭ fēi qù,yŏu huái gù dōu。

时诎而伸,卒为世模。shí qū ér shēn,[zú,cù] wèi shì [mó,mú]。

易象是列,文王为徒。yì xiàng shì liè,wén wáng wèi tú。

大明宣昭,崇祀式孚。dà míng xuān zhāo,chóng sì shì fú。

古阙颂辞,继在后儒。gŭ què sòng cí,jì zài hòu rú。

译文

译文一

  凡是有德行的人遵从的道理有三种:第一是纠正人违法作乱。第二是把大道传授于圣人。第三是教化万民。在殷朝时有一位仁人叫箕子,他实实在在地具备了这三道,以大德行立于世上。所以孔子在叙述六经的要旨大意时,尤其殷勤。

  在殷纣王之时,大道逆乱,上天的震怒不能引起人们警戒,圣人的言论无所用处。臣下拼死进谏,把己身的生死置之度外,诚然是仁者的作为了,但无益于殷朝的社稷祭祀,所以不这样做;委曲求全,以保存殷朝的祭祀,诚然是仁者的所为了,但是亡国的预兆很明显,所以不忍心去这样做。这两条路,都有人行了。这样的作为,是保其贤明,与世俗人一同俯仰曲伸,隐藏自己的谋略,在奴隶中间受凌辱。虽然卑微不得意,但也不肯乱来;虽然颓废失落,但忠心不熄灭。所以《易》上说:“箕子不敢显露自己的明智。”这就是蒙受苦难而能坚持正道。等到天命已经改变,百姓已经走上正轨,就拿出大法《洪范》以传授圣人,周公旦得依此法序次伦常,后来设立大典章制度。所以《书》说:“箕子归来作《洪范》。”这就是把大道传授圣人。到了周朝封箕子于朝鲜地方,他顺应大道,教育感化俗人,德行无论大小,人群不论亲疏远近,光大殷朝的祭祀,使得夷狄蛮荒变为中华,这是教化万民呢。这些大道聚集于箕子一身;天地之变化,箕子独得其正气,这真是有大道德的人了!

  唉!当周朝还没有建立,殷商还没有灭亡的时候,殷商大臣比干已死,微子也已离去。假如殷纣还没有恶贯满盈,竟然自毙,纣王之子武庚忧虑乱世,图谋保存殷朝,此时国中没有贤明之人,谁能辅佐治理呢?这是人事中或者有的吧。但箕子先生隐忍受辱为奴,也许是有志于此么?

  唐朝某年,建箕子庙于汲郡,岁岁祭祀,钦佩先生独自列入《易》卦象之中,所以我作了这篇颂词: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译文二

  一般说来,伟大人物立身处世的原则有三个方面:一是受危难仍能保持正直的品德;二是将治理天下的法典传授给圣明的君主;三是使人民受到教化。殷朝有位贤人叫箕子,确实具备这三方面的德行而在世上立身行事,因此孔子在概述“六经”的要旨的时候,对他特别重视。

  在殷纣王那时候,大道背弃,政治混乱,天威显示不能加以制止,圣人的教诲毫不起作用。牺牲生命以便维护天命国运,确实是一种“仁”德,只是不利于家族的延续,因此箕子不去这样做;委身降顺以便保存自己宗庙的奉祀,确实也是一种“仁”德,只是参与灭亡自己的国家,故而他也不忍心去做。上述这两种办法,已经有这样做的人了。因此他便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随顺适应这混乱的世道;隐藏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囚犯奴隶中受屈辱;貌似糊涂却不去做邪恶之事,形同柔弱而却自强不息。故而在《易》中说;“箕子能做到韬晦。”这就是蒙受危难而能保持正直的品德啊。等到天命更改了,人民得到了公正和安定,于是便献出治国的大法,因此成为圣君的老师,使周朝的人们能根据这些法则来调整伦理道德。创立典章制度。故而在《书经》中说:“因召回了箕子而写成了《洪范》。”这便是将治理天下的法则传授给圣明的君主啊。等到被封在朝鲜,推行道义来训化民俗,使德行不再鄙陋,人民不再疏远,以便发展推延殷朝宗绪,使外夷变为华夏,这便是使人民受到教化啊!所有这些崇高的品德,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天地变化发展,自己能获得其中的正“道”,难道不是伟大的人吗?

  啊!当那周朝的时运尚未到来,殷朝宗庙的香火还没灭绝,比干已经死掉,微子也已离去,假如纣正做恶还不算多而自己死去,武庚能为暴乱而忧虑并力图保存社稷,国中要是没有箕于这样的人,谁和武庚一起使国家复兴并加以治理呢?这也是人事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啊。这样来看箕子能忍辱含屈到这种地步,莫非正是在这方面有所考虑吗?

  唐朝的某一年,在汲郡修建了箕子的庙宇,逢年遇节便祭祀他。我敬慕先生被特别地列为《易经》中的卦“象”,便写了这篇颂: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注释

①箕子:名胥余,商纣王叔父,因封在箕地,又称箕子。

②谟:谋划。范:法,原则。

③隤(tuí):跌倒。

④明夷:卦名,象征暗君在上、明臣在下,明臣隐藏起自己的智慧。

⑤彝(yí):常规。伦:人伦。

⑥《洪范》:相传为禹时的文献,箕子增订并献给周武王。

⑦殄:灭绝。

⑧向使:如果。未稔:没成熟,没达到顶点。

⑨武庚:名禄父,纣王子。周武王灭商,封武庚以存殷祀。武王死,武庚与管叔蔡叔反叛被杀。

⑩颂文,即从“蒙难以正”至结束“继在后儒”处,《古文观止》未录“颂”。本百度百科版本按足本全录,作品选自《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赏析

《箕子碑》全文选自《柳河东集》,碑文部分选自《古文观止》第六卷,是作者为箕子庙写的碑文。

  作者在文章开篇鲜明地提出了品德高尚的人立身处世的三个要点,然后逐条用人物的行为来加以阐述:要蒙受苦难、坚守正道;把法典传授给明君;将教化施及人民。即:道德高尚的伟大人物立身处世的三个标准:一、正蒙难:要蒙受苦难,坚守正道。二、法授圣:要把法典传授给明君;三、化及民:将教化施及人民。殷商有仁人叫箕子,立身处世完全符合上述三个标准。

  第二段,逐条用人物的行为来加以对照阐述。箕子所处的时代,殷商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武王灭商,他带着商的祭器降周,周公灭武庚后,封微子启于宋,保存了商宗族。而箕子劝谏无效,于是佯装疯癫,结果被囚禁起来。所以《易经》卦象说:“箕子之明夷。”“明入地中”,象征明臣在下,暗主在上,明臣不敢发挥自己的才能。这就是“正蒙难”。箕子和比干、微子并称为“商末三仁”,但他采取的是他认为最可取的方式。

  第三段,作者认为箕子在比干已死,微子已去时,采取了装疯卖傻的隐忍方式,是一种明智之举。如柳宗元在碑文的结尾说到箕子隐忍图存,指出了箕子的本意,表示了对箕子的崇敬之情。文章高度赞颂了箕子既忠贞又富有智慧,忍辱负重,辅助圣王建立国家典章制度,推崇教化治理人民的重大业绩。结尾说到隐忍图存,指出了箕子的本意,表示了对箕子的崇敬心情。

  该文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和心情概况。

背景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集团,实行政治革新而获罪,被贬滴到荒远的边郡为官,他的遭遇与商代贤者箕子的遭遇有类似之处。因此,这篇碑文是借赞美箕子来寄托自己的信念和抱负的。文章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中却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和无限的感慨。

诗人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189篇诗文

诗文推荐

唐世碑犹在,高丽鼓半穿。

姓名不入六臣传,容貌堪传九老碑。

有客打碑来荐福,无人骑鹤上扬州。

平时州县间,上下意苦异。

善书肘或掣,有志奚由遂。

子今得所从,展布有余地。

两贤更勠,万物应吐气。

相期召杜功,奕奕照采世。

不须岘首碑,自有樵川志。

作者相逢,一西一东。

断碑坤白字,当道种青松。

青娥小谢娘,白发老崔郎。

谩爱胸前雪,其如头上霜。

别后曹家碑背上,思量好字断君肠。

但看建德安民榜,即是虚翁德政碑。

张伯益,风义自足常游遨,醉弹琵琶声嘈嘈。

雷车急辊蛟龙号,曲终放拨解紫绦。

勇气索笔作小篆,李斯复出秦碑高。

不数宣王石鼓文,快健欲敌横磨刀。

弈棋丝桐且置之,众善多取精神劳。

牛领冈头,红箫笼下。

葬用两日,手板相亚。

海岳之东西,见于印而验于碑。

观乎此诗,景与物随。

於虖噫嘻,此皆是也,夫岂复有今是而昨非。

江汤汤其不移,山窿窿其不亏。

登兮览兮,予言其如之。

南庐佳号。

是自许孔明,经纶才调。

对柳鸣琴,凭花制锦,小试一同谈笑。

怎知画帘难驻,忽又星舆催召。

但谶得、耀碑潭水月,交光相照。

驿道。

春正好。

簇帐擎杯,听取殷勤祷。

略鲙松鲈,便膺芝凤,陵溯紫清津要。

当家得时行志,回首旧封文庙。

疏化雨,障狂澜不尽,生生芹藻。

丽碑割牲,以炰以烹。

博硕肥腯,薦羞神明。

祖考来格,享于克识。

如闻謦欬,武燕以宁。

断碑唐日寺,遗像晋时僧。

黄子侬故人,危子侬门生。

向来同登漱玉亭,银河洗面醉不醒。

四年二子不见面,过眼光阴掣飞电。

今晨忽得问政碑,黄子作堂危子词。

危子笔力乃尔进,黄子佳政不须问。

寄言二子各努力,古人也是人作得。

世谓夷齐以为溷兮,指箕子而为愚。

既采薇以饿死兮,又被发而为奴。

镆铘见弃於铅刀兮,鱼目宝於隋珠。

彼蜂蛭之隐微兮,安能语神岳而观清都。

已乎已乎,无为察察而辨璠玙与碔砆。

丈人接?白毡裁,花边下马不惊猜。

环沉溪头买酒去,高堂寺里看碑来。

金銮后记人争写,玉署新碑帝自书。

清晨读君碑,如到徐亭下。

灵境犹缥缈,仙风已潇洒。

亭虽人为之,洞是天开者。

化工不自了,待子辟蓁野。

徐君神骨不埃尘,疏眉秀目方青春。

穷追屡束寇贼手,幽讨却作烟霞人。

当年远祖尝浮海,采药仙山竟何在。

君今复探山中奇,潭潭六室世未知。

呜呼安得此亭此洞在吾乡,庐岳自此增辉光。

巍峨幼妇碑,伶俜七步诗。

又得墨林墨淋漓,凑作曹家三绝奇。

山头种石悬苍云,山下急流风卷纹。

何年荒碑当岭立,龟趺圭首犹鳞皴。

神龙驱毫鬼输墨,羊公精神荆楚色。

想当意匠经营初,已尽东南烟雾迹。

从来登览非真游,襄人正乐吴人愁。

尊前邹湛亦不恶,江山千古同悠悠。

君不见征南后来人姓杜,自喜作碑心更苦。

祗留陈迹笑痴迷,行客何曾泪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