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寄欧阳舍人书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gŏng dùn shŏu zài bài,shĕ rén xiān shēng:qù qiū rén huán,méng cì shū jí suŏ zhuàn xiān dà fù mù bēi míng。

反复观诵,感与惭并。făn fù guān sòng,găn yŭ cán bìng。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fū míng zhì zhī zhù yú shì,yì jìn yú shĭ,ér yì yŏu yŭ shĭ yì zhĕ。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gài shĭ zhī yú shàn è,wú suŏ bù shū,ér míng zhĕ,gài gŭ zhī rén yŏu gōng dé cái xíng zhì yì zhī mĕi zhĕ,jù hòu shì zhī bù zhī,zé bì míng ér jiàn zhī。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huò nà yú miào,huò cún yú mù,yī yĕ。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gŏu qí rén zhī è,zé yú míng hū hé yŏu?

此其所以与史异也。cĭ qí suŏ yĭ yŭ shĭ yì yĕ。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qí cí zhī zuò,suŏ yĭ shĭ sĭ zhĕ wú yŏu suŏ hàn,shēng zhĕ dé zhì qí yán。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ér shàn rén xĭ yú jiàn [chuán,zhuàn],zé yŏng yú zì lì;

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è rén wú yŏu suŏ jì,zé yĭ kuì ér jù。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zhì yú tōng cái dá shí,yì liè jié shì,jiā yán shàn zhuàng,jiē jiàn yú piān,zé zú wèi hòu fă。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jĭng quàn zhī dào,fēi jìn hū shĭ,qí jiāng ān jìn?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jí shì zhī shuāi,wèi rén zhī zĭ sūn zhĕ,yī yù bāo yáng qí qīn ér bù bĕn hū lĭ。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gù suī è rén,jiē wù [lè,lēi] míng,yĭ kuā hòu shì。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lì yán zhĕ jì mò zhī jù ér bù wèi,yòu yĭ qí zĭ sūn zhī suŏ qĭng yĕ,shū qí è yān,zé rén qíng zhī suŏ bù dé,yú shì hū míng shĭ bù shí。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hòu zhī zuò míng zhĕ,cháng guān qí rén。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gŏu tuō zhī fēi rén,zé shū zhī fēi gōng yŭ shì,zé bù zú yĭ xíng shì ér [chuán,zhuàn] hòu。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gù qiān băi nián lái,gōng qīng dà fū zhì yú lĭ xiàng zhī shì,mò bù yŏu míng,ér [chuán,zhuàn] zhĕ gài shăo。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qí gù fēi tā,tuō zhī fēi rén,shū zhī fēi gōng yŭ shì gù yĕ。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rán zé shú wèi qí rén ér néng jìn gōng yŭ shì yú?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fēi [chù,xù] dào dé ér néng wén zhāng zhĕ,wú yĭ wèi yĕ。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gài yŏu dào dé zhĕ zhī yú è rén,zé bù shòu ér míng zhī,yú zhòng rén zé néng biàn yān。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ér rén zhī xíng,yŏu qíng shàn ér jì fēi,yŏu yì jiān ér wài shū,yŏu shàn è xiāng xuán ér bù kĕ yĭ shí zhĭ,yŏu shí dà yú míng,yŏu míng chĭ yú shí。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yóu zhī yòng rén,fēi [chù,xù] dào dé zhĕ,è néng biàn zhī bù huò,yì zhī bù [xùn,xún]?

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bù huò bù [xùn,xún],zé gōng qiĕ shì yĭ。

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ér qí cí zhī bù gōng,zé shì yóu bù [chuán,zhuàn],yú shì yòu zài qí wén zhāng jiān shèng yān。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gù yuē,fēi [chù,xù] dào dé ér néng wén zhāng zhĕ wú yĭ wèi yĕ,qĭ fēi rán zāi!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rán [chù,xù] dào dé ér néng wén zhāng zhĕ,suī huò bìng shì ér yŏu,yì huò shù shí nián huò yī èr băi nián ér yŏu zhī。

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qí [chuán,zhuàn] zhī nán rú cĭ,qí yù zhī nán yòu rú cĭ。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ruò xiān shēng zhī dào dé wén zhāng,gù suŏ wèi shù băi nián ér yŏu zhĕ yĕ。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xiān zŭ zhī yán xíng zhuó zhuó,xìng yù ér dé míng,qí gōng yŭ shì,qí [chuán,zhuàn] shì xíng hòu wú yí yĕ。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ér shì zhī xué zhĕ,mĕi guān [chuán,zhuàn] jì suŏ shū gŭ rén zhī shì,zhì qí suŏ kĕ găn,zé wăng wăng shì rán bù zhī tì zhī liú luò yĕ,kuàng qí zĭ sūn yĕ zāi?

况巩也哉?kuàng gŏng yĕ zāi?

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qí zhuī xī zŭ dé ér sī suŏ yĭ [chuán,zhuàn] zhī zhī zhòu,zé zhī xiān shēng tuī yī cì yú gŏng ér jí qí sān shì。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qí găn yŭ bào,yí ruò hé ér tú zhī?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yì yòu sī ruò gŏng zhī qiăn bó zhì zhuō,ér xiān shēng jìn zhī,xiān zŭ zhī [tún,zhūn] jué [fŏu,pĭ] sài yĭ sĭ,ér xiān shēng xiăn zhī,zé shì zhī kuí hóng háo jié bù shì chū zhī shì,qí shuí bù yuàn jìn yú mén?

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qián dùn yōu yì zhī shì,qí shuí bù yŏu wàng yú shì?

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shàn shuí bù wèi,ér è shuí bù kuì yĭ jù?

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wèi rén zhī fù zŭ zhĕ,shú bù yù jiāo qí zĭ sūn?

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wèi rén zhī zĭ sūn zhĕ,shú bù yù chŏng róng qí fù zŭ?

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cĭ shù mĕi zhĕ,yī guī yú xiān shēng。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jì bài cì zhī rŭ,qiĕ găn jìn qí suŏ yĭ rán。

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suŏ yù shì zú zhī cì,găn bù chéng jiāo ér jiā xiáng yān?

愧甚,不宣。kuì shèn,bù xuān。

巩再拜。gŏng zài bài。

译文

曾巩叩头再次拜上,舍人先生:

  去年秋天,我派去的人回来,承蒙您赐予书信及为先祖父撰写墓碑铭。我反复读诵,真是感愧交并。

  说到铭志之所以能够著称后世,是因为它的意义与史传相接近,但也有与史传不相同的地方。因为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而碑铭呢,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志气道义高尚的人,怕后世人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有的置于家庙里,有的放置在墓穴中,其用意是一样的。如果那是个恶人,那么有什么好铭刻的呢?这就是碑铭与史传不同的地方。铭文的撰写,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可遗憾,生者借此能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行善之人喜欢自己的善行善言流传后世,就积极建立功业;恶人没有什么可记,就会感到惭愧和恐惧。至于博学多才、见识通达的人,忠义英烈、节操高尚之士,他们的美善言行,都能一一表现在碑铭里,这就足以成为后人的楷模。铭文警世劝戒的作用,不与史传相近,那么又与什么相近呢!

  到了世风衰微的时候,为人子孙的,一味地只要褒扬他们死去的亲人而不顾事理。所以即使是恶人,都一定要立碑刻铭,用来向后人夸耀。撰写铭文的人既不能推辞不作,又因为死者子孙的一再请托,如果直书死者的恶行,就人情上过不去,这样铭文就开始出现不实之辞。后代要想给死者作碑铭者,应当观察一下作者的为人。如果请托的人不得当,那么他写的铭文必定会不公正,不正确,就不能流行于世,传之后代。所以千百年来,尽管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里巷小民死后都有碑铭,但流传于世的很少。这里没有别的原因,正是请托了不适当的人,撰写的铭文不公正、不正确的缘故。

  照这样说来,怎样的人才能做到完全公正与正确呢?我说不是道德高尚文章高明的人是做不到的。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对于恶人是不会接受请托而撰写铭文的,对于一般的人也能加以辨别。而人们的品行,有内心善良而事迹不见得好的,有内心奸恶而外表良善的,有善行恶行相差悬殊而很难确指的,有实际大于名望的,有名过其实的。好比用人,如果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怎么能辨别清楚而不被迷惑,怎么能议论公允而不徇私情?能不受迷惑,不徇私情,就是公正和实事求是了。但是如果铭文的辞藻不精美,那么依然不能流传于世,因此就要求他的文章也好。所以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于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难道不是如此吗?

  但是道德高尚而又善作文章的人,虽然有时会同时出现,但也许有时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才有一个。因此铭文的流传是如此之难;而遇上理想的作者更是加倍的困难。象先生的道德文章,真正算得上是几百年中才有的。我先祖的言行高尚,有幸遇上先生为其撰写公正而又正确的碑铭,它将流传当代和后世是毫无疑问的。世上的学者,每每阅读传记所载古人事迹的时候,看到感人之处,就常常激动得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何况是死者的子孙呢?又何况是我曾巩呢?我追怀先祖的德行而想到碑铭所以能传之后世的原因,就知道先生惠赐一篇碑铭将会恩泽及于我家祖孙三代。这感激与报答之情,我应该怎样来表示呢?

  我又进一步想到象我这样学识浅薄、才能庸陋的人,先生还提拔鼓励我,我先祖这样命途多乖穷愁潦倒而死的人,先生还写了碑铭来显扬他,那么世上那些俊伟豪杰、世不经见之士,他们谁不愿意拜倒在您的门下?那些潜居山林、穷居退隐之士,他们谁不希望名声流播于世?好事谁不想做,而做恶事谁不感到羞愧恐惧?当父亲、祖父的,谁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孙?做子孙的,谁不想使自己的父祖荣耀显扬?这种种美德,应当全归于先生。我荣幸地得到了您的恩赐,并且冒昧地向您陈述自己所以感激的道理。来信所论及的我的家族世系,我怎敢不听从您的教诲而加以研究审核呢?

  荣幸之至,书不尽怀,曾巩再拜上。

注释

①铭:在器物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②通材:兼有多种才能的人。

③勒:刻。
④畜:积聚。

⑤兼胜:都好,同样好。

⑥卓卓:卓著,突出的好。

⑦衋(xì)然:痛苦的样子。

⑧蹶:挫折。
⑨魁闳:高大。

赏析

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没有平常的客套,也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文章结构谨严,起承转合非常自然。

  第一段(起承部分),首先交待写这封信的缘起与观诵墓碑后的总的感受。接着叙及撰写暮志铭的意义。先提出论点“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然后比较铭、史之异同。先言其异,次言其同。本段借助铭、史对比展开文章,深刻地阐述了铭志的警世作用。

  第二段谈今铭“二弊”,首先是不实;其次是“传者盖少”。

  第三段,强调立言者的素质是纠除今弊的根本条件。作者提出:“立言者”必须是“畜道德而能文章者”。作者在本段总的提出这个论点,然后再分说,“畜道德”和“能文章”。最后总说: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二三段为“转”,最后两段为“合”,从立言者之论,归结至于欧阳修身上,盛誉欧阳修“畜道德而能文章”之贤,深谢欧阳修赐铭之恩。与文章开头呼应。在唐宋八大家当中,曾巩是最重视章法的,在以上所述中,读者可以看到曾巩文章的这一特点,结构十分谨严,内容环环相扣,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此文可称得上曾巩文章这一方面的典范之作。

背景

曾巩十分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曾把他与唐代的韩愈相提并论,从二十岁起就与欧阳修建立了亲密的过从关系。公元1046年(宋仁宗庆历六年)夏,曾巩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作一篇墓碑铭。当年,欧阳修写好《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曾巩即写此信致谢。这封信作于公元1047年(庆历七年),作者29岁。

诗人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448篇诗文

诗文推荐

便作阳关别,烟雨暗孤汀。

浮屠三宿桑下,犹自不忘情。

何况情钟我辈,聚散匆匆草草,真个是云萍。

上下四方客,后会渺难凭。

顾诸公,皆衮衮,喜通津。

老夫从此归隐,耕钓了余生。

若见江南苍鸟可,更遇江东黄耳,莫惜寄音声。

强阁儿女泪,有酒且频倾。

然松煮鼎山泉冽,松旗一水分优劣。

凤饼推开雪照人,花瓷啜罢甘潮舌。

大刘谈天紫髯张,小刘逃禅清兴长。

会须酌此同翱翔,或凌刚风九天上,或泛弱水三山傍。

英英二徐,名德之雏。

早从烂柯,知所步趋。

南陔子职,夙夜尽劬。

九日黄花,采采盈裾。

请寿堂萱,大年方壶。

庞眉发鹤,重锦轩鱼。

母诏子前,问学勉诸。

参匪直养,心传泗洙。

诚身悦亲,授伋著书。

子日懋哉,益厉厥初。

荣多遗母,文绣不如。

戏舞樽前,母为笑娱。

我寄四言,俾陈座隅。

久免台阶重,频迁郡守优。

朱轮真冒宠,白发自惊秋。

事往情多感,年衰气失遒。

徘徊河里望,凋落汉庭游,俚曲聊成唱,真筌不暇搜。

空思益者友,安议赋家流。

心町都遗跡,辞林幸见庥。

丰谣连井甸,华札满轻邮。

已许琼为报,何妨漆更投。

济川毋谑我,归梦在渔舟。

把酒对江梅,花小未禁风力。

何计不教零落,为青春留得。

故人莫问在天涯,尊前苦相忆。

好把素香收取,寄江南消息。

春色今似我,已老不足爱。

花随浮云空,只有蜂蝶在。

问春归处无踵迹,肠断江南与江北。

青春不似青山常有情,处处相逢好颜色。

山中故人头亦白,何敢劳渠坐相忆。

愿得春风一夜万丈高,乘之归去旧岩谷。

孤松郁涧底,老柏生石罅。

斗州汉水曲,着此健别驾,审固外体直,为仁正如射。

万事春冰融,所贵过者化。

雷园阳关酒,葵药纷娅姹。

加餐时寄书,相望无几舍。

芹堂风景几经过,匝坐红蕖倚绿荷。

下箸惯尝子味,开樽仍费雪儿歌。

官移催我离群去,梦境思君乐事多。

雁足寄诗情未薄,却惭属和付羊何。

白玉磋成,香罗捻就,为谁特地团团。

羡司花神女,有此清闲。

疑是弓靴蹴鞠,刚一踢、误挂花间。

方信道,酴醿失色,玉蕊无颜。

凭阑。

几回淡月,怪天上冰轮,移下尘寰。

奈堪同玉手,难插云鬟。

人道转官球也,春去也,欲转何官。

聊寄与、诗人案头,冰雪相看。

溪头波及水妇,力小憩中途。

奉佛澄斋钵,供姑洁饭盂。

煮蔬甘胜肉,洗布白于酥。

酿黍修时祀,家篘不用沽。

细雨轻风采药时,褰帘隐几更何为。

岂知泽畔纫兰客,来赴城中然黍期。

多罪静思如剉蘗赦书才聪似含饴。

谢公制生常闲暇,愿接西州敌手棋。

两眉轩然,意像无寄。

而服如此,又不离世。

鉴中壁上,处处皆是。

简斋虽传,文殊无二。

长思仙。

长思仙。

思忆长春子最贤。

何时得面圆。

展花笺。

展花笺。

写就清吟三两篇。

专凭鸾鹤传。

无复同趋尺五天,湖山佳处想联翩。

看君挥手谢送者,使我销魂惟黯然。

闪雨不成张祖席,停云空自寄诗篇。

趋势家莫作多时住,闻道东人正可怜。

亭亭西樵峰,宛在南海湄。

日华丽仙掌,影漾金银池。

我昔扁舟纵长往,凌风浩荡烟霞想。

幽寻更欲探神奇,复向罗浮事仙赏。

仙家三十六洞天,罗浮敻与沧洲连。

丹霞射影四山静,群真环佩来翩翩。

蕊珠之峰数千丈,君时与我缘萝上。

水帘直下飞晴虹,万壑天风度流响。

山中刘郎司玉台,仙书授我琅函开。

心如明月炯虚照,身与浮云同去来。

此时会合那能再,尘土分飞忽三载。

我行奏赋登金门,君亦乘轺度淮海。

淮海迢迢烟树深,相思岁晚结愁心。

晴天万里碧云远,何由一寄还山吟。

山中洞房春寂寂,山中之人长叹息。

松花酒熟人不归,瑶草东风几回碧。

周家新样替三梁。

裹发偏宜白面郎。

掩敛乍疑裁黑雾,轻明浑似戴玄霜。

今朝定见看花昃,明日应闻漉酒香。

更有一般君未识,虎文巾在绛霄房。

尔图我真,又求我赞。

我真我赞,两重公案。

家丑不外扬,已德不自谈。

寄之以数,六九五十三。

憭栗之秋,骚人所悲。

彼僧何为,乃写以辞。

绝艺出尘,亦寄焉耳。

云烟苍茫,在此幅纸。

洋洋者膛,泛彼中流,于渚于洲。

思其可思,知其可知。

其逝勿追,其来勿期。

张公知观。

性命堪搜常作观。

勘破嚣尘。

灰了凡心出世尘。

内修内炼。

真汞真铅常锻炼。

要见金莲。

须是深深种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