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湘江曲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xiāng shuĭ wú cháo qiū shuĭ kuò,xiāng zhōng yuè luò xíng rén fà。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sòng rén fà,sòng rén guī,bái [pín,píng] máng máng zhè gū fēi。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张籍的乐府诗,白居易曾有过“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的评价。他宦游湖南时写的《湘江曲》,更是语浅情深、看似平常然而奇崛的一首。  这首诗,寓新语于古风,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无风无浪,放眼望去,更显得江面开阔。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前一个“湘水”,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点明时令正是使离人多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饶变化。联系全诗送别的情境来理解,秋江的无潮正反衬出诗人心潮难平;秋江的开阔正反照出诗人心情的愁苦郁结。次句“湘中月落行人发”,具体交代送行的时间,是玉兔已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时分。第一句着重写空间,第二句着重写时间,而且,次句开始的“湘中”和首句开始的“湘水”,“湘”字重复,不仅加浓了地方色彩的渲染,也加强了音韵的回环往复之美。流利自然,是乐府诗的特色之一,而在句式上用了长短句,是获得流利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首诗的后半首就是这样。“送人发,送人归”,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紧承第二句,前后连用三个“人”字,两个“送”字,两个“发”字,加强了诗的珠走泉流回旋复沓的旋律,再加上“发”与“归”的渐行渐远的进层描写,就对送别的意绪作了反复其言的充分渲染。如果说,前面两个七字句弹奏的还是平和舒缓的曲调,那么,“送人发,送人归”,则为变奏之声,急管繁弦,就“凄凄不似向前声”了。最后一句是写斯人已去的情景。“白蘋茫茫”是江上所见,回应开篇对秋江的描写,诗人伫立江边遥望征帆远去的情态,见于言外;“鹧鸪飞”是写江边所闻,和茫茫的白蘋动静互映,那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仿佛更深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这种以景结情的落句,更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绝妙江南曲,凄凉怨女诗。古风无敌手,新语是人知。”(姚合《赠张籍》)张籍这首诗,特别是他的那些优秀的乐府诗章,浅语皆有致,淡语皆有味,达到了语浅情深、平中见奇的艺术境界,因而为人们所传唱。  (李元洛)

诗人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469篇诗文

诗文推荐

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叶满泪痕。

请君先问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论。

”秦亡汉绝三十国,关山战死知何极。

风飘雨洒水自流,此中有冤消不得。

为之弹剑作哀吟,风沙四起云沉沉。

满营战马嘶欲尽,毕昴不见胡天阴。

东征曾吊长平苦,往往晴明独风雨。

年移代去感精魂,空山月暗闻鼙鼓。

秦坑赵卒四十万,未若格斗伤戎虏。

圣君破胡为六州,六州又尽为胡丘。

韩公三城断胡路,汉甲百万屯边秋。

乃分司空授朔土,拥以玉节临诸侯,汉为一雪万世仇。

我今抽刀勒剑石,告尔万世为唐休。

又闻招魂有美酒,为我浇酒祝东流。

殇为魂兮,可以归故乡些。

沙场地无人兮,尔独不可以久留。

湘江碧。

故人同作湘中客。

湘中客。

东风回雁,杏花寒食。

温温月到蓝桥侧。

醒心弦里春无极。

春无极。

明朝残梦,马嘶南陌。

今古高情,都缘在林泉江曲。

知此身如幻,宁羡锦衣华屋。

雅志偏怜雕浦月,达人岂羡金山玉。

喜满庭、花影日筛金,苔斑绿。

终焉计,东篱菊。

虚心杖,南轩竹。

枕琴书高卧,坦然无辱。

万古兴亡春梦觉,一溪云水平生足。

看武陵三秀喷幽香,芝田熟。

风萧萧。

雨骚骚。

风雨萧骚梧叶飘。

潇湘江畔楼。

云迢迢。

水遥遥。

云水迢遥天尽头。

相思心上秋。

吾翁积德厚,九子官其六。

不幸失三人。

孤嫠纷在目。

三弟尚白丁,升沉犹未卜。

吾人扶门户,参立如鼎足。

脱死忧患余,偏亲须水菽。

阿连先著鞭,去去长江曲。

弱冠承赏延,十载荷衣绿。

閒关困家食,才就五斗粟。

要知官无卑,豪发当畏肃。

督耕两大圩,受输十万斛。

处之诚未易,勉旃直自勗。

执别动万感,酌酒再三祝。

吾子素解事,涉世要未熟。

意行须揆理,言轻恐招辱。

王事究一心,言玷复三复。

细行累大德,阴财损阳禄。

岂惟赠尔言,余亦每自恧。

公余稍有暇,更取故书读。

行矣更自爱,家声要人续。

妾家淇园北封君,劂祖慈事宗苍筼。

子孙异代贞节闻,枝分一派从南巡。

千古流落湘江滨,几番雨露敷新荣。

斑斑不改啼红痕,膏煎漆伐悔自矜。

卒以取祸罹斧斤,工巧斲削资它人。

管城夫子出意新,作涌取义何其云。

致之千里充吾庭,命以汤沐虞嫔名。

彷佛太伯之文身,虚中直外圆且明。

不丝不谷不受尘,一笑不用捐千金。

曲眉丰颊从杂陈,虽有多喙无一嗔。

晨夕荐我眠风棂,曲肱时复呼真真。

骨虽非玉肌似冰,蝶梦不到巫山云。

白家蛮素卿自卿,老我祝洋毋忘盟。

以例吾体全吾神,招魂共读离骚经。

推枕同作华胥民,只虞一夜秋气清。

犹筐中扇墙角檠,盍为青奴亦作白头吟。

天公有意留君住。

故作纤纤雨。

闭门觅句自持觞。

并舍官梅时有、过来香。

沈郎诗骨元来瘦。

更挹湘江秀。

不须骂雨及嘲风。

收拾个般都入、锦囊中。

暗澹青枫树,萧疏斑竹林。

篷窗夜雨冷难禁。

*枕故乡心。

二女湘江泪,三闾楚泽吟。

白云千载恨沉沉。

沧海未为深。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常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访衡山之顶,雪鸿渺渺,湘江之上,梅竹娟娟。

寄语波臣,传言鸥鹭,稳护渠侬书画船。

枯缠藤,重欹雪。

渭曲逢,湘江别。

不是从来无本根,画工取势教摧折。

婆娑欲舞,怪青山欢喜。

分得清溪半篙水。

记平沙鸥鹭,落日渔樵,湘江上,风景依然如此。

东篱多种菊,待学渊明,酒兴诗情不相似。

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

是则是、一般弄扁舟,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

君不见大士化身兜率天,地涌两足双金莲。

光明照耀十方界,至今犹记周昭年。

当年刹利西王国,才见薰风入炎日。

菩提广转大法轮,普现宝身千百亿。

即今应感湘江涯,一念甫为群生迷。

诞弥犹是旧来日,尘世已觉心南移。

宰官未向朝端去,暂作资阳大慈父。

惟将四谛妙真来,一洗含灵愁叹苦。

海近岂久淹王祥,沙堤指日催鸣璫。

心华定力莫思议,福利四海为津梁。

斯民正赖觉空觉,应世因缘讵能度。

椿龄永劫未渠央,会看优昙几开落。

湘江东西中浯溪,云埋雨洗三吾碑。

江月冷如水,江水碧於空。

晚来一霎过雨,为我洗秋容。

悄悄四山人静,凛凛三更露下,天阔叫孤鸿。

唤醒蓬窗梦,身在水晶宫。

揖湘妃,招月娣,御清风。

素琴韵远。

不觉醉眼杏花红。

禹穴骑鲸仙去,东海钓鳌人远,此意与谁同。

倚柁一长啸,出壑舞鱼龙。

佳人无对甘幽独。

竹雨松风相澡浴。

山深翠袖自生寒,夜久玉肌元不粟。

却寻千树烟江曲。

道骨仙风终绝俗。

绛裙缟袂各朝元,只有散仙名萼绿。

穷斯煎,饿厮吵。

父子不同途,大家相脱卯。

万顷湘江洗不清,无生曲调何时了。

红霞映朱栏,白云隐青山。

尘中人不到,双鹤舞柴关。

瑶琴一曲诗数篇,山童煮茗炉无烟。

为思尘世去游乐,一别洞天今几年。

湘江江上月初白,湘浦浦边风色清。

断肠声咽玉笛碎,愁杀霜堤多少情。

人生总浮云,仙家依旧春,归去来兮乐吾真。

县街重俯惊湍,正与湘江咫尺间。

侵齧最忧东汇水,蔽遮惟有北来山。

清流倒影楼台壮,白瓦连云市井间。

捍患持危功不小,亭亭千古镇荒湾。

风定江流似镜平。

斜阳天外挂微明。

云归远岫千山暝,雾映疏林一抹横。

渔火细,钓丝轻。

黄尘扑扑谩争荣。

何时了却人间事,泛宅釜妙曲清声压楚城。

蕙心兰态见柔情。

凌波稳称金莲步,蘸甲从教玉笋斟。

歌缓缓,笑吟吟。

向人真处可怜生。

仙源幸有藏春处,何事乘风逐世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