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臧僖伯谏观鱼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

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

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

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

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

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乱政亟行,所以败也。

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

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

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

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

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

”遂往,陈鱼而观之。

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与棠。

”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译文

  春天,隐公准备到棠地观看渔民捕鱼。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不能用到讲习祭祀、军事等大事上,或者所用材料不能制作礼器和兵器,那么,国君就不要亲自去接触它。国君是把民众引向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所以,讲习大事以法度为准则进行衡量,叫做‘轨’,选取材料制作器物以显示它的文彩,叫做‘物’。事情不合乎轨、物,叫做乱政。屡屡乱政,这就是所以败亡的原因了。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猎活动,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并(借这个机会)讲习军事。每三年演练一次,回国都要对军队进行休整。并要到宗庙进行祭告,宴饮庆贺,清点军用器物和猎获物。(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要(使车马、服饰、旌旗等)文彩鲜艳,贵贱分明,等级井然,少长有序:这都是讲习大事的威仪啊!鸟兽的肉不能拿来放到祭祀用的器具里,皮革、牙齿、骨角和毛羽不能用来制作军事器物,这样的鸟兽,君主就不会去射它,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啊!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一般器物的材料,这都是仆役们去忙活,有关官吏按职分去管理的事,而不是君主所应涉足的事。”隐公说:“我准备到那里去巡视。”于是就去了(棠地),让渔民把各种渔具都摆出来捕鱼,他在那里观赏。僖伯推说有病没有随同前往。《春秋》上说:“隐公在棠地陈设渔具。”(这是说他棠地观鱼这一行为)不合礼法啊,并且说他去的地方远离国都。

注释

1、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季。

2、公:指鲁隐公。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712年在位。按《春秋》和《左传》的编著体例,凡是鲁国国君都称公,后边《曹刿论战》等篇均如是。鲁国是姬姓国,其开国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其地在今山东西南部。如:往。

3、如:往。

4、棠:也写作唐,鲁国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

5、鱼:通“渔”,动词,捕鱼。

6、臧僖伯:鲁孝公之子、鲁惠公之兄、鲁隐公之伯父,名彄(又作“驱”“弓区”)(kōu),字子臧,封于臧(今郯城县),伯为排行,僖是谥号。 丗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臧哀伯或臧孙达),达生伯氏缾,缾生文仲辰(臧文仲),辰是臧僖伯曾孙。

7、讲:讲习,训练。

8、大事:指祭祀和军事活动等。

9、材:材料,原料。

10、器用:指祭祀所用的器具与军事物资。

11、举:指行动。
12、纳:纳入。

13、轨物:法度和准则。

14、度(duó):衡量。

15、量:程度。

16、章:通“彰”,彰明,发扬。

17、采:物之有华饰者又彩色也,五彩相间曰采。

18、亟:多次,屡次。

19、春蒐(sōu):指春天打猎。蒐,搜寻,谓搜寻不产卵、未怀孕的禽兽。

20、夏苗:指夏天打猎,谓捕猎伤害庄稼的禽兽。

21、秋狝(xiǎn):指秋天打猎。狝,杀,谓顺秋天肃杀之气,进行捕猎活动。

22、冬狩(shòu):指冬天打猎。狩,围守,谓冬天各种禽兽都已长成,可以不加选择地加以围猎。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云云,说明我们的先民在狩猎活动中已有生态平衡意识,也同时说明大凡有组织的狩猎活动,都带有军事演习的性质,并不单单是为狩猎而狩猎。

23、治兵:指练兵、比武等军事演习活动。

24、振旅:整顿部队。

25、饮至:古代的一种礼仪活动。凡盟会、外交和重大军事行动结束以后,都要告于宗庙,并举行宴会予以庆贺。

26、军实:指军用车辆、器物和战斗中的俘获等。

27、昭:表明。文章:服饰、旌旗等的颜色花纹。

28、登:装入,陈列。

29、俎(zǔ):古代举行祭祀活动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

30、射:激矢及物曰射。

31、山林:材木樵薪之类。

32、川泽:菱芡鱼龟之类。

33、资:材资也。

34、皂(zào)隶:本指奴隶,这里指做各种杂务的仆役。

35、略地:到外地巡视。

36、陈:陈设,张设也。

37、称疾:推说有病。(注意:古代分言“疾”和“病”,轻者为“疾”,重者为“病”。)

38、书:指《春秋》。

39、矢:通“施”,实施,陈设。这一句的意思是:隐公在棠陈列渔具。

赏析

读罢此文,读者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鲁隐公作为一国之君,到棠地看看渔民怎样捕鱼,有什么了不得,也值得这位臧大夫大惊小怪,还要苦口婆心、掰开揉碎地讲那么多大道理?难道国君连这点自由也没有吗?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考察和认识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必须把该历史现象放回到产生它的历史环境中去。臧僖伯之所以谏阻隐公到棠地观鱼,是因为隐公这一活动,不符合那个时代一个国君应该遵循并身体力行的行为规范。不符合,就会“乱政”;而屡屡“乱政”,就会导致国家的败亡。况且,隐公远离国都,到棠地观鱼,并非为了体察民情,更不是与民同乐,而仅仅是他本人的一种游乐活动。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敢对臧僖伯的谏言说一个“不”字,最后不得不以“吾将略地焉”为借口,坚持到那里寻乐去。

  这篇谏辞的最大特点,是紧紧围绕着一个“礼”字展开劝谏,从观点到为阐明观点所举述的诸多理由及作为论据的事物和行为,都没有稍稍离开这个“礼”字。也就是说,没有稍稍离开制约当时国君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另一个也很明显的特点是,劝谏的缘起虽然是“公将如棠观鱼”,劝谏的直接目的也是阻止隐公“如棠观鱼”,但谏辞中对此事却不着一语。这不单单是婉言法,更重要的是,这种表达法反映出进谏者进谏的着眼点,并不在于隐公“如棠观鱼”这一具体行为,而是当时的整个礼制。如果隐公听了臧僖伯这番谏辞明白了“礼”对他的制约性,“如棠观鱼”这种“非礼”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诗人简介

左丘明 (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36篇诗文

诗文推荐

挫来机,总权柄。

事有必行之威,国有不犯之令。

宾尚奉而主骄,君忌谏而卧佞。

底意岩头问德山,一抬一搦看心行。

温柔之教,政治之源。

瞽能诵兮可以谏,士不学兮无以言。

盖成衰之所系,故讽谕之攸存。

惟圣心兮垂思,永大庇兮元元。

在昔汉唐,亡由阉宦。

出或用之,鲜不始患。

岂期黄公,独禀高见。

白发虔心,有闻必谏。

竭力东城,以身死难。

揭名不磨,万世炳焕。

身闲唯爱静,篱外是荒郊。

地僻怜同巷,庭喧厌累巢。

岸声摇舴艋,窗影辨蟏蛸。

径只溪禽下,关唯野客敲。

竹冈从古凸,池缘本来bn.早藕擎霜节,凉花束紫梢。

渔情随锤网,猎兴起鸣髇.好梦经年说,名方著处抄。

才疏惟自补,技痒欲谁抓。

窗静常悬dO,鞭闲不正鞘。

山衣轻斧藻,天籁逸弦匏。

蕙转风前带,桃烘雨后胶。

藓干黏晚砌,烟湿动晨庖。

沉约便图籍,扬雄重酒肴。

目曾窥绝洞,耳不犯征铙。

历外穷飞朔,蓍中记伏爻。

石林空寂历,云肆肯哓譊.松桂何妨蠹,龟龙亦任嘲。

未能丹作髓,谁相紫为胞。

莫把荣枯异,但和大小包。

由弓猿不捷,梁圈虎忘虓。

旧友怀三益,关山阻二崤。

道随书簏古,时共钓轮抛。

好作忘机士,须为莫逆交。

看君驰谏草,怜我卧衡茅。

出处虽冥默,薰莸肯溷殽。

岸沙从鹤印,崖蜜劝人摷。

白菌盈枯枿,黄精满绿筲。

仙因隐居信,禅是净名教。

勿谓江湖永,终浮一大瓟。

韩谏议虽分左右,归拾遗莫辨存亡。

君不登郎省,还应上谏坡。

才高殊未识,岁晚幸无他。

枥马羸难出,邻鸡冻不歌。

寒炉余几火,灰里拨阴何。

惊人得佳句,或以傲王公。

处士还清节,滑稽安足雄。

深沉似康乐,简远到安丰。

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

欲舞腰身柳一窠,小梅催拍大梅歌。

舞余片片梨花落,争奈当涂风物何。

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台价无比。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旌到山里。

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

陵烟触露不停探,官家赤印连帖催。

朝饥暮匐谁兴哀,喧阗竞纳不盈掬。

一时一饷还成堆,蒸之馥之香胜梅。

研膏架动轰如雷,茶成拜表贡天子。

万人争啖春山摧,驿骑鞭声砉流电。

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

到时须及清明宴,吾君可谓纳谏君。

谏官不谏何由闻,九重城里虽玉食。

天涯吏役长纷纷,使君忧民惨容色。

就焙尝茶坐诸客,几回到口重咨嗟。

嫩绿鲜芳出何力,山中有酒亦有歌。

乐营房户皆仙家,仙家十队酒百斛。

金丝宴馔随经过,使君是日忧思多。

客亦无言征绮罗,殷勤绕焙复长叹。

官府例成期如何!

吴民吴民莫憔悴,使君作相期苏尔。

嗟我久不见韩子,如读古书思古人。

忽然相逢又数日,笑语反不共一樽。

谏垣尸居职业废,朝事汲汲劳精神。

子华笔力天马足,驽骀千百谁可群。

嗟予老钝不自笑,尚欲疾走追其尘。

子华有时高谈骇我听,荣枯万物移秋春。

所以不见令我思,见之如饮玉醴醇。

叩门下马忽来别,高帆得风披飞云。

离怀有酒不及写,别後慰我寓於文。

古人创一物,在理不成饰。

持此非备忘,洁白贵彰德。

世无骨鲠臣,朝夕侍君侧。

善恶欠书谏,唾骂谁击贼。

吏进思效忠,官执欲称职。

奸回浊浊天縡,孰任排格力。

愿为顾少连,勿学元友直。

上意方简在,竹符畀泥轼。

政成秉介圭,入觐朝北极。

簪得寸进尺裹紫囊,玉立凛正色。

顾余初筮令,寒饿日驱迫。

手板非倒持,倚席惧引慝。

分我意何厚,榻前便指画。

一梦虽难凭,品秩从此得。

毋但啸西爽,清谈更何益。

课最玺书来,洗眼看黄敕。

汲引会有期,并力扶社稷。

思魏徵之棠,不如列疏屏之十渐。

爱卫公之柏,不如存舟扆之五箴。

谏说岂腾口,格君当以心。

想引笔而行墨,方危冠而正襟。

追古事以比迹,见忠臣之虑深。

是虽不足契当时之感悟,不犹可以镜方来之佞壬。

此左氏所以愤乾溪之痛,而三叹于祈招之德音。

梅花见处多留句,谏草藏来定得名。

亿兆夷人因独夫,惟君先见得良图。

为仁始欲扶商祚,去国终能启宋都,鈇锧岂甘因谏死,髠钳仍免作官奴。

千年庙食应无愧,知退知亡即圣徒。

形仪淡如,胸腹空虚。

懒不学佛,钝不知书,静应诸缘而无外,默容万像而有余。

齐物而梦蝶,乐性而观鱼。

渠正是我兮我不是渠。

垣中不减台端峻,池上来従柱下严。

同直旧曾连月久,暂来还喜二公兼。

〈仆顷与孙莘老同在谏垣,与彭器资同在西掖。

〉直言已许侵弹奏,新告行闻振滞淹。

顾我粗官何所与,西曹只合论茶盐。

早岁同科止六人,中年零落半埃尘。

却将旧学收新进,几误今生是后身。

肮脏别都遗老骥,沉埋秘府愧潜鳞。

〈制科前辈今独张公安道一人。

后来未用,惟张去华而已。

〉怜君尚胜刘蕡在,白首诸侯呼上宾。

〉主

君不见昌黎谏佛骨,竟莫遂请水火投。

中丞击妖蛇,此蛇初不为民尤。

宁如立斩兴妖偶,卓哉伟见吾邦侯。

吁嗟三辅州,尚鬼逾蛮酋。

此辈生身已丽法,尚何智慧灵诸幽。

惟伊奸凶愚尔俗,假凭威毒相仇仇。

依乘土木作幻怪,窍取备味神其谋。

降凶破伪砉一剑,较功韩孔兹为优。

嗟嗟愿公宝此剑,更烦借截奸臣头。

大哉天地仁,生意无尽藏。

芳春三月时,五阳正敷畅。

在卦则为夬,泽下於天上。

笃生万人英,出应苍生望。

退然处乡间,温恭加直谅。

万顷波汪汪,一团和盎盎。

凛然立朝廷,谠论动旒纩。

张胆输荩忠,頳颜斥庸妄。

宁为凤鸣阳,不作马立仗。

玉皇笑点头,谏疏堪屏障。

谗者何人斯,严科欲监谤。

纲常尽斁沦,天日忍欺诳。

白璧污苍蝇,鸣珂辞翠阆。

膏屯施未光,干蛊遂高尚。

郭外新结庐,野色耽虚旷。

积书遗儿孙,开斝延辈行。

及此绂麟旦,仙壶敞方丈。

台宿焕祥辉,矞云宾景贶。

有客前称觥,致词太豪放,海内今何时,四面波涛涨。

督府册元戎,庙坐转用门账。

妖氛不能清,恻焉赖汝将。

都当留一老,手携灵寿杖。

颠危不能扶,又焉用彼相。

时流忌生语,相顾效哑瘴。

回首忆端平,芳菲仅一饷。

大号正扬庭,一阴敢阳搞。

治少乱日多,古今同证状。

公抱葵藿心,未忘太阳向。

天运有推移,阴阳迭摩汤。

夬进则为乾,群龙神气王。

公主善类盟,任重在力量。

周道当中兴,方叔犹必步。

松茂宜柏悦,吕鸣因律唱。

唤起矍铄翁,吾军亦可张。

壶山献宝熏,寿水足醇酿。

一瓣电吐烟,一吸鲸吞浪。

寿公乃寿国,他语徒亮长。

玉鼎愿精调,金瓯保无恙。

中国人材未尝绝,季龙何苦称豪杰。

一朝得志忘穹庐,侈心不遏洪河决。

沙丘未破身先爇,义士敢忘膏斧銊。

所幸向来涉经史,敢过知非犹可说。

噫!

固知礼义之本根人心,何如露台惜百金。

溽暑避华构,清风迎早期。

枫槐高自舞,冰雪晚初消。

南讹初应历,五日未生阴。

灵药收农录,薰风拂舜琴。

皇心本夷旷,一气自炎凉。

不废荆吴旧,民风见未央。

九门已散秦医药,百辟初颁凌室冰。

饮食祈君千万寿,良辰更上辟兵缯。

雨迟麦粒尤坚好,日丽蚕丝转细长。

入夏民间初解愠,宫中时举万年觞。

汴上初无招屈亭,沅湘近在国南坰。

太官漫解供新糉,谏列犹应记独醒。

噫吁嘻,秋风从天来,一扫酷吏热。

嗷嗷天下心,无复苦炊爇。

丛丛篱边花,幽香知素节。

与化同一啸,世事花能说。

前兮酷暑在,击揖志如铁。

岂无如谢安,围棋声未歇。

胸中森甲兵。

千里胜自决。

诗人扪虱穷,忧时心惙惙。

歌秋风兮歌国风,问知音兮问豪杰。

江头苦被梅花恼。

一夜霜须老。

谁将冰玉比精神。

除是凌风却月、见天真。

情高意远仍多思。

只有人相似。

满城桃李不能春。

独向雪花深处、露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