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臧僖伯谏观鱼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chūn,gōng jiāng rú táng guān yú zhĕ。

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zāng xī bó jiàn yuē:“fán wù bù zú yĭ jiăng dà shì,qí cái bù zú yĭ bèi qì yòng,zé jūn bù jŭ yān。

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jūn jiāng nà mín yú guĭ wù zhĕ yĕ。

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gù jiăng shì yĭ dù guĭ liáng,wèi zhī‘guĭ’;

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qŭ cái yĭ zhāng wù căi,wèi zhī‘wù’。

不轨不物,谓之乱政。bù guĭ bù wù,wèi zhī luàn zhèng。

乱政亟行,所以败也。luàn zhèng [jí,qì] xíng,suŏ yĭ bài yĕ。

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gù chūn sōu、xià miáo、qiū xiăn、dōng shòu,jiē yú nóng xì yĭ jiăng shì yĕ。

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sān nián ér zhì bīng,rù ér zhèn lǚ,guī ér yĭn zhì,yĭ shŭ jūn shí。

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zhāo wén zhāng,míng guì jiàn,biàn dĕng liè,shùn shào cháng,xí wēi yí yĕ。

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niăo shòu zhī ròu bù dēng yú zŭ,pí [gé,jí,jĭ]、chĭ yá、gŭ jiăo、máo yŭ bù dēng yú qì,zé jūn bù shè,gŭ zhī zhì yĕ。

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ruò fū shān lín chuān zé zhī shí,qì yòng zhī zī,zào lì zhī shì,guān sī zhī shŏu,fēi jūn suŏ jí yĕ。

”公曰:“吾将略地焉。”gōng yuē:“wú jiāng lüè dì yān。

”遂往,陈鱼而观之。”[suì,suí] wăng,chén yú ér guān zhī。

僖伯称疾不从。xī bó [chēng,chèn,chèng] jí bù cóng。

书曰:“公矢鱼与棠。shū yuē:“gōng shĭ yú yŭ táng。

”非礼也,且言远地也。”fēi lĭ yĕ,qiĕ yán yuăn dì yĕ。

译文

  春天,隐公准备到棠地观看渔民捕鱼。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不能用到讲习祭祀、军事等大事上,或者所用材料不能制作礼器和兵器,那么,国君就不要亲自去接触它。国君是把民众引向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所以,讲习大事以法度为准则进行衡量,叫做‘轨’,选取材料制作器物以显示它的文彩,叫做‘物’。事情不合乎轨、物,叫做乱政。屡屡乱政,这就是所以败亡的原因了。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猎活动,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并(借这个机会)讲习军事。每三年演练一次,回国都要对军队进行休整。并要到宗庙进行祭告,宴饮庆贺,清点军用器物和猎获物。(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要(使车马、服饰、旌旗等)文彩鲜艳,贵贱分明,等级井然,少长有序:这都是讲习大事的威仪啊!鸟兽的肉不能拿来放到祭祀用的器具里,皮革、牙齿、骨角和毛羽不能用来制作军事器物,这样的鸟兽,君主就不会去射它,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啊!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一般器物的材料,这都是仆役们去忙活,有关官吏按职分去管理的事,而不是君主所应涉足的事。”隐公说:“我准备到那里去巡视。”于是就去了(棠地),让渔民把各种渔具都摆出来捕鱼,他在那里观赏。僖伯推说有病没有随同前往。《春秋》上说:“隐公在棠地陈设渔具。”(这是说他棠地观鱼这一行为)不合礼法啊,并且说他去的地方远离国都。

注释

1、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季。

2、公:指鲁隐公。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712年在位。按《春秋》和《左传》的编著体例,凡是鲁国国君都称公,后边《曹刿论战》等篇均如是。鲁国是姬姓国,其开国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其地在今山东西南部。如:往。

3、如:往。

4、棠:也写作唐,鲁国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

5、鱼:通“渔”,动词,捕鱼。

6、臧僖伯:鲁孝公之子、鲁惠公之兄、鲁隐公之伯父,名彄(又作“驱”“弓区”)(kōu),字子臧,封于臧(今郯城县),伯为排行,僖是谥号。 丗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臧哀伯或臧孙达),达生伯氏缾,缾生文仲辰(臧文仲),辰是臧僖伯曾孙。

7、讲:讲习,训练。

8、大事:指祭祀和军事活动等。

9、材:材料,原料。

10、器用:指祭祀所用的器具与军事物资。

11、举:指行动。
12、纳:纳入。

13、轨物:法度和准则。

14、度(duó):衡量。

15、量:程度。

16、章:通“彰”,彰明,发扬。

17、采:物之有华饰者又彩色也,五彩相间曰采。

18、亟:多次,屡次。

19、春蒐(sōu):指春天打猎。蒐,搜寻,谓搜寻不产卵、未怀孕的禽兽。

20、夏苗:指夏天打猎,谓捕猎伤害庄稼的禽兽。

21、秋狝(xiǎn):指秋天打猎。狝,杀,谓顺秋天肃杀之气,进行捕猎活动。

22、冬狩(shòu):指冬天打猎。狩,围守,谓冬天各种禽兽都已长成,可以不加选择地加以围猎。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云云,说明我们的先民在狩猎活动中已有生态平衡意识,也同时说明大凡有组织的狩猎活动,都带有军事演习的性质,并不单单是为狩猎而狩猎。

23、治兵:指练兵、比武等军事演习活动。

24、振旅:整顿部队。

25、饮至:古代的一种礼仪活动。凡盟会、外交和重大军事行动结束以后,都要告于宗庙,并举行宴会予以庆贺。

26、军实:指军用车辆、器物和战斗中的俘获等。

27、昭:表明。文章:服饰、旌旗等的颜色花纹。

28、登:装入,陈列。

29、俎(zǔ):古代举行祭祀活动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

30、射:激矢及物曰射。

31、山林:材木樵薪之类。

32、川泽:菱芡鱼龟之类。

33、资:材资也。

34、皂(zào)隶:本指奴隶,这里指做各种杂务的仆役。

35、略地:到外地巡视。

36、陈:陈设,张设也。

37、称疾:推说有病。(注意:古代分言“疾”和“病”,轻者为“疾”,重者为“病”。)

38、书:指《春秋》。

39、矢:通“施”,实施,陈设。这一句的意思是:隐公在棠陈列渔具。

赏析

读罢此文,读者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鲁隐公作为一国之君,到棠地看看渔民怎样捕鱼,有什么了不得,也值得这位臧大夫大惊小怪,还要苦口婆心、掰开揉碎地讲那么多大道理?难道国君连这点自由也没有吗?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考察和认识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必须把该历史现象放回到产生它的历史环境中去。臧僖伯之所以谏阻隐公到棠地观鱼,是因为隐公这一活动,不符合那个时代一个国君应该遵循并身体力行的行为规范。不符合,就会“乱政”;而屡屡“乱政”,就会导致国家的败亡。况且,隐公远离国都,到棠地观鱼,并非为了体察民情,更不是与民同乐,而仅仅是他本人的一种游乐活动。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敢对臧僖伯的谏言说一个“不”字,最后不得不以“吾将略地焉”为借口,坚持到那里寻乐去。

  这篇谏辞的最大特点,是紧紧围绕着一个“礼”字展开劝谏,从观点到为阐明观点所举述的诸多理由及作为论据的事物和行为,都没有稍稍离开这个“礼”字。也就是说,没有稍稍离开制约当时国君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另一个也很明显的特点是,劝谏的缘起虽然是“公将如棠观鱼”,劝谏的直接目的也是阻止隐公“如棠观鱼”,但谏辞中对此事却不着一语。这不单单是婉言法,更重要的是,这种表达法反映出进谏者进谏的着眼点,并不在于隐公“如棠观鱼”这一具体行为,而是当时的整个礼制。如果隐公听了臧僖伯这番谏辞明白了“礼”对他的制约性,“如棠观鱼”这种“非礼”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诗人简介

左丘明 (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36篇诗文

诗文推荐

梅花见处多留句,谏草藏来定得名。

君不登郎省,还应上谏坡。

才高殊未识,岁晚幸无他。

枥马羸难出,邻鸡冻不歌。

寒炉余几火,灰里拨阴何。

惊人得佳句,或以傲王公。

处士还清节,滑稽安足雄。

深沉似康乐,简远到安丰。

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

欲舞腰身柳一窠,小梅催拍大梅歌。

舞余片片梨花落,争奈当涂风物何。

君不见昌黎谏佛骨,竟莫遂请水火投。

中丞击妖蛇,此蛇初不为民尤。

宁如立斩兴妖偶,卓哉伟见吾邦侯。

吁嗟三辅州,尚鬼逾蛮酋。

此辈生身已丽法,尚何智慧灵诸幽。

惟伊奸凶愚尔俗,假凭威毒相仇仇。

依乘土木作幻怪,窍取备味神其谋。

降凶破伪砉一剑,较功韩孔兹为优。

嗟嗟愿公宝此剑,更烦借截奸臣头。

挫来机,总权柄。

事有必行之威,国有不犯之令。

宾尚奉而主骄,君忌谏而卧佞。

底意岩头问德山,一抬一搦看心行。

古人创一物,在理不成饰。

持此非备忘,洁白贵彰德。

世无骨鲠臣,朝夕侍君侧。

善恶欠书谏,唾骂谁击贼。

吏进思效忠,官执欲称职。

奸回浊浊天縡,孰任排格力。

愿为顾少连,勿学元友直。

上意方简在,竹符畀泥轼。

政成秉介圭,入觐朝北极。

簪得寸进尺裹紫囊,玉立凛正色。

顾余初筮令,寒饿日驱迫。

手板非倒持,倚席惧引慝。

分我意何厚,榻前便指画。

一梦虽难凭,品秩从此得。

毋但啸西爽,清谈更何益。

课最玺书来,洗眼看黄敕。

汲引会有期,并力扶社稷。

君为县令元丰中,吏贪功利以病农。

君欲言之路无従,移书谏臣以自通,(谏臣,蹇受之也。

)元丰天子为改容。

我时匹马江西东,问之逆旅言颇同。

老人爱君如刘宠,小儿敬君如鲁恭。

尔来明目达四聪,收拾驵骏冀北空。

君为赤令有古风,政声直入明光宫。

天厩如海养群龙,并收其子岂不公,(君之子祁举制策,文学行义,为时所称。

)白沙何必烦此翁。

在昔汉唐,亡由阉宦。

出或用之,鲜不始患。

岂期黄公,独禀高见。

白发虔心,有闻必谏。

竭力东城,以身死难。

揭名不磨,万世炳焕。

冰壶秋月,去了潘郎,传到梁老。

骑马乘船,麾斥五湖三岛。

任捎云,兼拂日,拽蛟龙、鳞鬣都推倒。

向尘中,分付高人胜士,把云烟扫。

乾坤巧。

自苍筠无汗,乌锥无刃,此为至宝。

第一君门通表。

书囊谏草。

第二文章扬事业,第三编简摅怀抱。

千百般,终久被他磨了。

欲知公这忠,须诵三谏诗。

欲知公之惠,须读万安碑。

朝廷得公重,天下失公悲。

骑鲸今几年,悠悠人见思。

今人愧前修,风流不可追。

立朝无刚容,突梯仍脂韦。

字民乏廉声,敲扑急蚕丝。

不知富贵有磨灭,芳名姱节无穷时。

游子晚出公之乡,儿时敛袵公清规。

吁嗟九原不可作,每於清夜梦见之。

所以今日拜公像,浩歌出门双泪垂。

日上扶桑第一枝,东方楼阁曙光时。

万帮将启乾明宴,两制应宣御制诗。

乐感羽毛皆率舞,神和福禄自来宜。

谏垣班列天颜近。

昔冠诸生首,初因三道征。

公卿碧墀会,名姓白麻称。

日月光遥射,烟霄志渐弘。

荣班联锦绣,谏纸赐笺藤。

便欲呈肝胆,何言犯股肱。

椎埋冲斗剑,消碎莹壶冰。

赤县才分务,青骢已迥乘。

因骑度海鹘,拟杀蔽天鹏。

缚虎声空壮,连鳌力未胜。

风翻波竟蹙,山压势逾崩。

僇辱徒相困,苍黄性不能。

酣歌离岘顶,负气入江陵。

华表当蟾魄,高楼挂玉绳。

角声悲掉荡,城影暗棱层。

军幕威容盛,官曹礼数兢。

心虽出云鹤,身尚触笼鹰。

竦足良甘分,排衙苦未曾。

通名参将校,抵掌见亲朋。

喣沫求涓滴,沧波怯斗升。

荒居邻鬼魅,羸马步殑fF.白草堂檐短,黄梅雨气蒸。

沾黏经汗席,飐闪尽油灯。

夜怯餐肤蚋,朝烦拂面蝇。

过从愁厌贱,专静畏猜仍。

旅寓谁堪托,官联自可凭。

甲科崔并骛,柱史李齐升。

共展排空翼,俱遭激远矰.他乡元易感,同病转相矜。

投分多然诺,忘言少爱憎。

誓将探肺腑,耻更辨淄渑。

会宿形骸远,论交意气增。

一心吞渤澥,戮力拔嵩恒。

语到磨圭角,疑消破弩症。

吹嘘期指掌,患难许檐簦。

鎩翮鸾栖棘,藏锋箭在弸。

雪中方睹桂,木上莫施罾。

且泛夤沿水,兼过被病僧。

有时鞭款段,尽日醉懵僜.蹑屐看秧稻,敲船和采菱。

叉鱼江火合,唤客谷神应。

啸傲虽开口,幽忧复满膺。

望云鳍拨剌,透匣色腾凌。

每想潢池寇,犹稽赤族惩。

夔龙劳算画,貔虎带威棱。

逐鸟忠潜奋,悬旌意远凝。

弢弓思彻札,绊骥闷牵縆.运甓调辛苦,闻鸡屡寝兴。

闲随人兀兀,梦听鼓冬冬。

班笔行看掷,黄陂莫漫澄。

骐驎高阁上,须及壮时登。

噫吁嘻,秋风从天来,一扫酷吏热。

嗷嗷天下心,无复苦炊爇。

丛丛篱边花,幽香知素节。

与化同一啸,世事花能说。

前兮酷暑在,击揖志如铁。

岂无如谢安,围棋声未歇。

胸中森甲兵。

千里胜自决。

诗人扪虱穷,忧时心惙惙。

歌秋风兮歌国风,问知音兮问豪杰。

韩谏议虽分左右,归拾遗莫辨存亡。

亿兆夷人因独夫,惟君先见得良图。

为仁始欲扶商祚,去国终能启宋都,鈇锧岂甘因谏死,髠钳仍免作官奴。

千年庙食应无愧,知退知亡即圣徒。

梅子熟时到几回。

桃花开后不须猜。

重来松竹意徘徊。

惯听禽声浑可谱,饱观鱼阵已能排。

晚云挟雨唤归来。

济楚衣裳眉目秀。

活脱梨园,子弟家声旧。

诨砌随机开笑口。

筵前戏谏从来有。

戛玉敲金裁锦绣。

引得传情,恼得娇娥瘦。

离合悲欢成正偶。

明珠一颗盘中走。

制策词科世得贤,谏垣书殿继为联。

皂囊封奏名宏议,丹扆书箴著旧篇。

朝许臧孙为有后,人嗟贾傅不遐年,一门盛美时难及,家学于今令子传。

思魏徵之棠,不如列疏屏之十渐。

爱卫公之柏,不如存舟扆之五箴。

谏说岂腾口,格君当以心。

想引笔而行墨,方危冠而正襟。

追古事以比迹,见忠臣之虑深。

是虽不足契当时之感悟,不犹可以镜方来之佞壬。

此左氏所以愤乾溪之痛,而三叹于祈招之德音。

健笔挽银河。

公直銮坡我谏坡。

只好老来供一笑,呵呵。

喜怒从人愧国皤。

花月共婆娑。

劝饮随君学邵酡。

松菊有盟休冷落,哦歌。

我辈同年

史本乎公,不厌於复。

重观绍圣以来之记述,初无及于郑雍。

非亲札之具存,虽欲考之而孰从。

如王谊李祉之实迹,遍考史录,皆无预乎此案之中。

郦保姓名,亦各不同。

至于韩忠彦力谏兴狱,直乞陛下且与含容。

安寿面析章惇,以为乡风。

此皆系其人之大节,而金匮之汗青,皆泯泯于二人之忠。

凡此帖纸之所具,以同时附会白帖子之人,犹能秉直以写其衷。

抑可以见人心之是非,本无所蔽蒙也。

然于此时,凡六人者皆有所抗论,独雍首尾噤然若不预者。

佩玉端委,接武夔龙,又何其无一言之献替,广于四总耶。

迎合于始,循默于终,而迄不免于党籍之归,此枉道事人之所以不胜於直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