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zhèng yì gāo zŭ chū dìng tiān xià,biăo míng yŏu gōng zhī chén ér hóu zhī,ruò xiāo、cáo dĕng。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tài shĭ gōng yuē:gŭ zhĕ rén chén gōng yŏu wŭ pĭn,yĭ dé lì zōng miào、dìng shè jì yuē xūn,yĭ yán yuē láo,yòng lì yuē gōng,míng qí dĕng yuē fá,jī rì yuē yuè。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fēng jué zhī shì yuē:“shĭ hé rú dài,tài shān ruò lì,guó yĭ yŏng nìng,yuán jí miáo yì。

”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shĭ wèi cháng bù yù gù qí gēn bĕn,ér zhī yè [shāo,shào] líng yí shuāi wēi yĕ。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新闻!yú dú gāo zŭ hóu gōng chén,chá qí shŏu fēng,suŏ yĭ shī zhī zhĕ,yuē:yì zāi xīn wén!

《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shū》yuē“xié hé wàn guó”,qiān yú xià、shāng,huò shŭ qiān suì。

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gài zhōu fēng bā băi,yōu、lì zhī hòu,jiàn yú《chūn qiū》。

《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shàng shū》yŏu táng yú zhī hóu bó,lì sān dài qiān yŏu yú zài,zì quán yĭ [fán,fān,bō] wèi tiān zĭ,qĭ fēi dŭ yú rén yì、fèng shàng fă zāi?

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hàn xīng,gōng chén shòu fēng zhĕ băi yŏu yú rén。

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tiān xià chū dìng,gù dà chéng míng dōu sàn wáng,hù kŏu kĕ dé ér shŭ zhĕ shí èr sān,shì yĭ dà hóu bù guò wàn jiā,xiăo zhĕ wŭ liù băi hù。

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hòu shŭ shì,mín xián guī xiāng lĭ,hù yì xī,xiāo、cáo、jiàng、guàn zhī shŭ huò zhì sì wàn,xiăo hóu zì bèi,fù hòu rú zhī。

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zĭ sūn jiāo yì,wàng qí xiān,yín bì。

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丰耗矣。zhì tài chū,băi nián zhī jiān,jiàn hóu wŭ,yú jiē zuò fă yŭn mìng wáng guó,fēng hào yĭ。

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wăng yì shăo mì yān,rán jiē shēn wú jīng jīng yú dāng shì zhī jìn yún。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jū jīn zhī shì,zhì gŭ zhī dào,suŏ yĭ zì jìng yĕ,wèi bì jìn tóng。

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dì wáng zhĕ gè shū lĭ ér yì wù,yào yĭ chéng gōng wèi tŏng jì,qĭ kĕ gŭn hū?

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guān suŏ yĭ dé zūn chŏng jí suŏ yĭ fèi rŭ,yì dāng shì dé shī zhī lín yĕ,hé bì jiù wén?

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之。yú shì jĭn qí zhōng shĭ,biăo jiàn qí wén,pō yŏu suŏ bù jìn bĕn mò,zhù qí míng,yí zhĕ què zhī。

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hòu yŏu jūn zĭ,yù tuī ér liè zhī,dé yĭ lăn yān。

译文

  正义高祖刚刚平定天下,表明有功劳的臣子会封侯,像萧何,曹参等等。太史公说,古时人臣的功绩有五等:依靠仁德安定国家的称“勋”;依靠出谋划策的称“劳”;借助武力的称“功”;明确功劳等级的称“伐”;凭借资历长短的称“阅”。我朝的封爵誓词上讲:“即使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平的象磨刀石了,你们的封国也会永远安宁,还要把对你们的恩泽延及给后代。”朝廷最初不是不想稳固这些功臣们的根本,但那些枝枝叶叶却渐渐的衰微了。

  我读了有关高祖给功臣们的封侯的史料,考察了功臣侯们初次受封及他们后嗣失掉侯位的因由,认为,这真是和我所听到的传闻不一样!《尚书》说:“各个邦国都应协调和睦”,直到夏、商时代,有的邦国竟经历了几千年。周朝分封了八百个诸侯,经幽王、厉王之后,在《春秋》的记载上还能见的到。《尚书》上记载了唐尧、虞舜时的侯伯,经历夏、商、周三代的千余年,仍然保全着自己的地位而屏卫着天子。这难道还不是因为他们深信仁义,遵奉君主的法令吗?汉朝兴起了,受到分封的功臣一百多人。当时天下刚刚安定,以前那些大城名都的人口离散逃亡,可以统计的户口不过原来的十之二三,因此,大侯的封户不过万户,小的只有五六百户。以后几代,民众们都回归故乡了,户口才日益繁衍起来。萧何,曹参,周勃,灌婴这些人的后裔有的封户达到了四万,小侯的封户也增加了一倍,财产也象这样不断积累,他们确实富裕厚足了。于是,这些人的子孙骄傲自满了,忘记了自己祖先创业的艰难,干起了荒淫邪恶的勾当。从开始受封到太初时只有百余年的时间,而原来的侯爵保持至今的只剩下五家,其余的都因犯法而丧命亡国,一下子就全完了。这由国家法网渐渐严密的缘故,然而他们自己也没有小心翼翼地对待当世的禁令啊!

  生活在今世,记住古代的道理是要把它当作镜子来对照自己,可不一定今天就与古代完全一样。帝王们完全可以制定不同的利益而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主要还是以成就功业为原则,岂能完全一样?观察功臣侯门为什么受到尊荣恩宠和为什么受到废黜羞辱,也是当今政治得失的经验教训,何必非得古代的传闻!在此,我考察了功臣侯们的始末,把关于他们的文献改列成下表,其中有有些没能完全弄清本末之处。不过,以后如果有人想继续推究和说明其中的道理,这个表还是可以参阅的。

注释

<1>“社”,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土神。“稷”,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谷神。“社”、“稷”连言,则用以代指国家。 

<2>“等”,等级。这里泛指各种带有等级的国家制度。

<3>“封爵之誓”,汉高祖封侯时有约誓,欲使功臣所得爵位世代相传。誓词以丹色刻写在铁券上,即所谓“丹书铁券”。 

<4>“河”,黄河。“带”,衣带。“使河如带”,使黄河变成衣带一般狭小,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以此来譬喻久远。

<5>“厉”,磨刀石。“泰山若厉”,使泰山变成磨刀石一样短小,这同“使河如带”一样,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句意在表示久远。 

<6>“爰”,音yu2n,乃,于是。“苗裔”,子孙后代。“爰及苗裔”,此四句誓词《困学纪闻》十二引《楚汉春秋》作“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世”。 

<7>“根本”,指汉高祖时期始受封的功臣。

<8>“枝叶”,指功臣侯者的后裔。“陵夷”,衰颓。

<9>“余”,我。“读高祖侯功臣”,阅读高祖对功臣进行封爵的记载。这种记载,即是当时的侯籍。 

<10>“异哉所闻”,此谓异于下文提到的《尚书》、《春秋》记载的情况,并不是异于“使河如带,泰山若厉”云云之意。 

<11>“《书》”,即《尚书》。“协和万国”,语出《尚书·尧典》。《尧典》作“协和万邦”。“邦”改作“国”,避汉高祖刘邦讳。在《尧典》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尧使各个邦国之间关系和协。 

<12>“幽”,周幽王,周宣王之子,公元前七八一年至前七七一年在位。在位期间,为政昏乱,被杀于骊山下,西周灭亡。事迹详见本书《周本纪》。“厉”,周厉王,周夷王之子。执政期间,剥削繁苛,压制舆论,公元前八四一年,国人暴动,厉王出奔彘(在今山西霍县),十四年后死于彘。事迹详见本书《周本纪》。

<13>“唐虞”,即陶唐氏和有虞氏,皆为传说时期的远古部落,其首领前者是尧,后者是舜。 <14>“蕃”,与“藩”字通,屏障的意思。 

<15>“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据表间所列,高祖功臣侯者一百三十七人,另有王子四人,外戚二人,共一百四十三人。实际上,高祖功臣受封为侯的,本表尚有漏载者。 

<16>“萧、曹、绛、灌”,指萧何、曹参、绛侯周勃、灌婴。

<17>“太初”,汉武帝年号,凡四年,时当公元前一○四年至前一○一年。 

<18>“见”,与“现”字同。“见侯五”,指平阳侯曹宗、曲周侯郦终根、埤山侯仁、戴侯秘蒙、谷陵侯冯偃。 

<19>“秏”,与“耗”字同,意为无、尽。 

<20>“罔”,与“网”字同,法网。“少”,稍略,略微。 

<21>“兢兢”,小心谨慎。

<22>“绲”,与“混”字通。

诗人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21篇诗文

诗文推荐

十一十二,无处回避。

十四十五,充塞寰宇。

者边那边,或去或住。

一箭上红心,黄金如粪土。

丙丁童子来求火,南海波斯鼻孔大。

锆獠舌头会者难,直下而今照得破。

照得破,没功过。

知你被底穿,曾与同床卧。

廉纤脱尽旧时疑,杯影蛇弦留再坐。

我经九山问野叟,崔嵬一无安曰九。

且恐断岸积琼玖,复意陂原多产韭,又疑堆垄若柱灸。

四者未悟叟不言,使我临流独搔首。

言无展事,语不投机。

随言者丧,滞句者学。

逢人不得错举。

巢知风,穴知雨,甜者甜苦者苦。

不须计较作思量,五五从来二十五。

万般施设到平常,此是丛林饱参句。

邮筒不解献茱萸。

赵侯首带鹿耳巾,规模出自陶弘景。

张无尽尝谓公奇男子,梦中剧谈若或见之。

矧予于手迹之遗,犹足以睹百年之风姿。

仕系于时,才高用违,览者未尝不三叹息于斯。

嘻。

者村叟,能杰斗,踞胡床,一不守。

临机拶著火星飞,惊起须弥颠倒走。

徐六担板,我则不然。

初三十一,不用择日。

鼻子剔穿,眼睛突出。

撞者露柱,参学事毕。

者个是百尺竿头,进一步则有象,退一步则无踪。

进退全机变,从衡振祖风。

都在南山掌握中。

画以有声著,诗以无声名。

有声者道祖之所已知,无声者道祖之所欲为而未能者也。

长者长法身,短者短法身。

袖头打领,腋下剜襟,即不问你诸人。

旌旗依旧长亭路。

尊前试点莺花数。

何处捧心颦。

人间别样春。

功名君自许。

少日闻鸡舞。

诗句到梅花。

春风十万家。

时籍中有放自便者。

於忽乎,不可以为,其又奚为。

离娄之精,夜何有於明。

瞽旷之耳,聋者亦有尔。

束王良之手兮,後车载之。

前险以既覆兮,後逐逐其犹来。

虽目盼而心骇兮,顾其能之安施。

委墨绳以听人兮,虽班输亦奚以为。

何必不必,金刀玉尺。

甜者如檗,苦者如蜜。

二十年来,无处雪屈。

行行游且猎。

且猎路南隅。

弯我乌号弓。

骋我纤骊驹。

走者贯锋镝。

伏者值戈殳。

白日未及移。

手获三十余。

遇酒当歌酒满斟。

一觞一咏乐天真。

三杯五盏陶情性,对月临风自赏心。

环列处,总佳宾。

歌声缭亮遏行云。

春风满座知音者,一曲教君侧耳听。

释迦掩室於摩竭,因甚坐在者里。

炷拜勤渠,齐之以礼。

吴会风流。

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

瑶台绛阙,依约蓬丘。

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

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

方面委元侯。

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

襦温袴暖,已扇民讴。

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

当恁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

观水以水,本于知者之乐。

取射以艺,譬诸巧者之中。

时虽后先之不同,意或迭取而互用。

句葩体庄,字谨心纵。